“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好朋友,小哪吒!”最近啊,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一提到《哪吒2》,那讨论热度简直就像火山喷发一样,各种帖子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就在一周前,《哪吒2》在国外闪亮登场,可这北美国家啊,那是使尽了各种“不地道”的手段。一会儿找个莫名其妙的理由,就给《哪吒2》减少排片场次,好像那排片资源是什么珍贵无比的宝贝,得优先分给那些“亲儿子”;一会儿又把影片排到午夜,好像生怕“吒儿”在正常的观影时间抢了别人的风头;更过分的是,连IMAX场次都直接给锁死了,那副模样,就好像生怕“吒儿”这个强大的对手会把“黑人队长”给比下去似的。
可哪吒是谁呀?他的形象从东晋十六国就屹立于世了,那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传奇色彩的神话英雄。会怕一个21世纪才冒出来的小喽啰吗?当然不会!
哪怕在北美遭受这样的排挤,每个有《哪吒2》上映场次的位置都是爆满的状态,上座率一路飙升,直逼90%。现在啊,《哪吒2》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一颗闪耀的国际巨星。于是,外网上到处都是观众们对这部电影的热评。
外国网友评价可不含糊,不像中国观众会带着满满的“民族情怀”,他们给出的评价那是相当真实客观。
先说这票房,《哪吒2》的总票房已经冲破120亿了,这势头正猛,马上就要突破《狮子王》的成绩,闯进全球影史票房前十名的行列。《哪吒2》在国内那更是火得一塌糊涂,场场爆满不说,有些地方甚至都超负荷了。为啥会这样呢?因为有些观众太痴迷了,哪怕买的是站票,在小角落里挤着,也要为“吒儿”加油喝彩。而且中国观众们为了支持“吒儿”,一开始眼巴巴盼着票房冲上90亿,还自发搞起了“百亿补贴”。现在票房突破了100亿,大家都朝着影史票房前十名的目标努力了十多天,这可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这么简单啊,它承载着中国人满满的民族情怀,让那份骨子里的自豪在燃烧。
不过呢,在《哪吒2》火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网友们的担忧也没停过。担心它在国外上映会遇到“小气鬼”捣乱,果不其然,北美就开始作妖了。排片上搞得太过分,把大量资源都给了《美队4》,9959家影院里有7000多家都在放《美队4》,可《哪吒2》只有那可怜的400家。这还不是最过分,影院还把“吒儿”的放映时间安排在凌晨,这可有点欺负人了吧。但就算这样,“吒儿”还是魅力十足,场次爆满不说,还引发了黄牛倒票的热潮,一张票能炒到300美元。
没办法,有些影院干脆用“设备故障”当借口,直接拒播,这让很多“北美哪吒粉”和“华人”都买不到票,纷纷抗议。
这时候,外媒居然还荒唐地说“排片少”是因为“缺乏国际影响力”,简直是脸不红心不跳啊。中国人可不吃这一套,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美国漫威的《美队4》可就惨咯,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里,被影院给安排到午夜,有些影院场次座位全锁,还有把票价抬到300多元的。甚至连内蒙的影院也给它来了个“寒冷式”招待,2月份的内蒙那么冷,商场影院都得开暖气,可这些影院不给《美队4》开了空调,观众想看就得裹着大棉袄,这谁能受得了啊。
这场较量可闹了好几天,最后胜利的当然是咱们厉害的“吒儿”啦,外国影院扛不住压力,纷纷增加了排片量,从开始的400家涨到了750家,海外票房也节节攀升,在北美就有310万美元的票房。
随着《哪吒2》的爆火,外国网友在网上的评论也越来越多。有的美国网友直接夸赞:“《哪吒2》的视觉效果和好莱坞的大片有一拼,太爱这部电影,肯定要二刷。”还有的说:“和看过的西方电影比,一点都不差,有历史意义。”
国外的影视行业主流媒体评价也很专业,从故事到特效都有分析。比如说影评媒体 “罗杰。艾伯特”,深入解读了影片背后的文化核心。还有影评人“弗雷德。托佩尔”对特效赞不绝口,说“中国的龙更加流畅飘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肯定了中国电影把古老传说和先进特效结合的模式很成功。
不过呢,虽然好评多得让人应接不暇,有些网友也提出了缺点,比如中文台词和英文版配音对外国观众理解有些影响。
不过没关系,咱们心态豁达,希望以后电影都能像《哪吒2》一样,回归艺术本质。愿《哪吒2》不是巅峰,而是美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