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时期出现在意大利战场上的大象

老枪与战线 2024-04-21 19:25:14

大象第一次出现在意大利的战场上,据我所知是公元前280的赫拉克利亚战役。当时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应塔兰托人的邀请,以雇佣军的形式出兵对抗罗马人。

罗马人的兵力是四个罗马军团20000人、四个同盟军团16800人、同盟轻步兵2400人,还有2400或6000骑兵。而皮洛士大王的兵力为3000轻盾兵、20000马其顿型方阵兵(其中5000人由马其顿王国提供)、5000塔兰托重步兵、2000弓箭手和500投石手,以及4000骑兵。此外皮洛士还有样罗马人没见过的东西,20头埃及托勒密王国提供的大象。

开战前罗马士兵就看到了远处的大象,颇为惊诧。交头接耳后统一了认识,这是“卢卡尼亚的牛”。所谓卢卡西亚,就是现在意大利南部的巴西利卡塔大区,也就是他们脚下这块土地。既然是当地的牛,虽然大只些,那也没啥了不起的。为什么罗马士兵会有此认识?因为这仗也是罗马军团第一次见识马其顿方阵,那些方阵兵带着4米到5米长的矛,竖起来就是一片长矛森林,相当之壮观,所以落在后面的大象也显不出来大小了。

开战后双方先是侧翼骑兵对攻,步兵组成的正面逐步接近,但是谁也拿不下谁。僵持之际皮洛士命令大象从侧翼发起冲击,此时罗马人才发现这玩意儿不是牛,骑兵的战马立刻陷入混乱,从而带动整个战线溃退。最终罗马一方损失了7000人,皮洛士也损失了4000人。

罗马军团青年兵对抗皮洛士的大象

一年后,双方在阿斯库卢姆再次对阵,这仗双方兵力在不同史源中出入较大。罗马一方大概有4万或7万人,主力是四个罗马公民兵组成的军团,其余是同盟部队,骑兵为8000人。皮洛士的兵力与罗马人大致相当,骑兵还要多一些,主力是16000名马其顿方阵兵,还有19头大象参战。

由于上次吃了大象的大亏,这次罗马人预先作了准备,他们发明了一种专用的反大象战车。这种战车用牛牵引,战车前面有伸出的长杆,装着铁质的尖刺或钩爪,外面包裹涂了沥青的布以点燃惊吓大象。车上树有立柱,在立柱上安装了可旋转的长柄武器,包括长矛、三齿叉、大砍刀,还有滑轮绳索悬挂的铁爪。车上还载有弓箭手和投石手,除了石块还配置了投掷用的铁蒺藜、包裹燃烧物的抓钩以攻击大象的鼻子和脸部。罗马人一共准备了300辆这样的战车。

这种战车只有文字描述,它的外观可能是这样的:

反大象战车复原图一

这种复原的问题是拉车的牛毫无保护冲在最前,不但容易被杀伤,并且牛也可能被大象惊吓不听使唤,所以又有了这样的复原:

反大象战车复原图二

这个方案的牛在后,比较安全,车头的堡垒里还安上了弩炮,这就是公元前的突击炮啊!真是太先进了。不过它怎么操纵呢?就靠前面喊话,然后最后面那位壮士抓住架子硬扳吗?这东西战时恐怕只能直挺挺的向前,他们最好祈祷前面不要刚好有个坑才是。

据说当地河岸有茂密的树林,不适合使用大象和骑兵,因此双方都在竭力机动,最终皮洛士将罗马军队逼到了一处平原上接受会战。双方重步兵主力排成相对的阵线,皮洛士将大象和骑兵分成两组,布置在两翼后方稍高的地方待命。而罗马人的骑兵、反大象战车以及配合其作战的轻步兵也在战线外活动。

重步兵阵线上爆发了激战,罗马人拼命进攻,希望能在大象到达前击溃马其顿方阵。皮洛士命令大象正面冲击罗马阵线,此时反大象战车出动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希腊轻步兵很快包围上来,车上的人纷纷跳车逃回罗马阵线,造成了很大的混乱。而重整的大象从己方阵型后绕到战线另一端,避开战车的位置对罗马骑兵发起冲锋。此战罗马军再次败北,但他们击退了对手的一翼,并因为偶然因素洗劫了皮洛士的大营。

此战罗马损失了6000人,皮洛士损失了约3500人。然而罗马人的援兵无穷无尽,皮洛士从希腊带来的老兵和军官却越打越少,并且很难补充。因此后来有了“皮洛士的胜利”这个说法,专指代价惨重得不偿失的胜利。皮洛士也被这种毁灭性的成功搞得心浮气躁举止失措。公元前275年,他在贝内文图姆被罗马军击败后离开了意大利,此后再没回来。

在这最后一战中,罗马人用标枪攻击了一头小象,小象受伤后甩掉骑手,四处狂奔乱跑寻找母象。它的狂躁又引起其他大象骚乱,希腊军队阵型因此崩溃,士兵纷纷逃跑。此战罗马人击毙两头大象,并俘虏了八头。

大象再次出现在意大利本土战场要等到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带着军队从西班牙出发翻越阿尔卑斯山来到意大利。

这是空前的军事冒险,当时的阿尔卑斯山区可以看作是没有开发的蛮荒之地,那里的道路就不是为大规模军队准备的。从他们入山时起后勤线就彻底中断,只能依靠随军携带的粮秣,在当地部落向导带领下寻路向前。更糟糕的是山中部落也不打算让他们安然通过,虽然部落军在肉搏交手中打不过汉尼拔的职业军人,但他们从更高处射箭或者推下巨石的时候,拥挤在下方山崖小路上的迦太基军毫无办法,全靠天灵盖硬撑,损失相当惊人。

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之一

汉尼拔的军队是在公元前218年10月中旬进入阿尔卑斯山的,在山中走了15天。他们离开罗讷河时有5万步兵和9000骑兵,到达意大利波河平原的时候只剩下1万2000名非洲步兵、8000西班牙步兵和6000骑兵。出发时他们带着37头大象,与很多文艺作品表现的相反,这些畜生绝大部分(有的研究者认为是全部)成功走完了全程。这是因为大象在崎岖地带行走比骡马和人更加小心,并且在最激烈的战斗开始时,大象、辎重和骑兵组成的先头部队已走出了敌军攻击范围的缘故。

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之二

在最后一段行程中,道路被300米长的滑坡阻断。绕路失败后,迦太基全军上阵,砍伐树木点起大火,然后用水和醋浇在烧尽的余灰上,以此破碎岩石,终于开出一条通路。骑兵和驮畜立即从此穿过,跑到林线以下的草场恢复体力。然而所有的大象都已经饿坏了,无力从此通过,于是又用了三天时间整修道路方得前行。

公元前218年12月,汉尼拔与罗马军团在今皮亚琴察附近的特雷比亚河下游展开正面会战。因为11月份汉尼拔在提契诺河的骑兵和轻步兵战斗中击败罗马军团的战绩,不少高卢人加入他的军队,使其兵力扩充至21000名重步兵和8000名轻步兵以及11000名骑兵。他的对面是两个罗马执政官率领的四个罗马军团和四个拉丁同盟军团以及一支高卢同盟军队,合计30000至32000名重步兵、6000名轻步兵和4000名骑兵。两相比较,汉尼拔的骑兵占优,而罗马人的重步兵占优。

战前双方骑兵多次发生接触,罗马骑兵总能轻易取胜,这使罗马指挥官产生了对方不过如此的想法。12月22日或23日天亮前不久,努米底亚骑兵出现在罗马营寨附近并攻击巡逻队,罗马人按惯例派出骑兵驱逐。但这次努米底亚骑兵拿出了真本事,罗马人又不得不派出了轻步兵,最终全军出营。当天是雨夹雪,天气很冷,没吃早饭的罗马军队被骑兵挑逗着徒涉了齐胸深的特雷比亚河,上岸后他们发现面前是列阵完毕的迦太基全军。而这些人不但吃饱喝足,还在火堆前烤热了身体并涂上了防寒的油脂。

战斗以双方轻步兵互掷标枪和投石开始,很快饥寒交迫的罗马轻步兵就败下阵来,退回重步兵战线,双方重步兵开始主力接战。与此同时,两翼的迦太基骑兵击败了罗马骑兵后和轻步兵一起攻击罗马战线侧翼,迫使越来越多的罗马重步兵转向侧面作战,而预先埋伏在山沟里的数千迦太基军攻击了罗马军后方。罗马军中的高卢人和同盟军团首先陷入混乱,见势不妙的罗马指挥官集中1万重步兵打穿了迦太基正面战线成功突围,落在他们后面的人被迦太基人合围屠戮。

包括成功突围的部队和留守营寨的部队,罗马军队最后的幸存者大概是12500人,最多不超过15000人。死在战场上的大约有20000人,其他人做了俘虏。此战中大象被部署在迦太基军队的两翼,作用是防止兵力占优的罗马重步兵向两侧延伸战线出现包围迦太基战线的状况,据说它们在骑兵战斗开始时再次成功惊吓了罗马骑兵的马匹,战斗后期大象配合骑兵拦截了试图渡河逃生的小股罗马突围部队。

特雷比亚河战役中努米底亚骑兵和大象追逐罗马败兵下河

很明显,特雷比亚河战役的胜利主要原因是汉尼拔的谋略和指挥,大象参战最多起到了辅助作用。这是因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军队与迦太基的战象已进行过多次交手,互有胜负。在突尼斯附近的巴格拉达斯河,迦太基人用100头大象冲垮了罗马军团的密集队形,被蹂践而死者达8000人。而在西西里岛上,迦太基人投入了至少超过150头大象,它们最终被罗马人用计击败。100至140头俘虏的大象被送往罗马,在马克西姆斯竞技场展出后就地屠杀。人们用钝矛轮流刺击大象,最后用标枪处死。罗马人宣称杀死它们的理由是“不知道它们有什么用”,以此对大象的威力加以贬低,同时破除其神秘感。而此举也显然产生了效果,据记载战役中罗马步兵曾勇敢向大象冲击,用短剑割断象腿上的筋腱,杀死了其中数头。

汉尼拔本人也没有指望大象能对罗马军队产生决定性作用,他携带大象上路主要是为了在穿越阿尔卑斯山时以其巨大的体型威慑那些没见过这种巨兽的高卢山地部落,至于它们能安然通过山区并投入战斗完全是意外之喜。但汉尼拔也注意保持大象在罗马人中仍潜在的威慑力。据说在战前的动员中,汉尼拔强令一名罗马战俘与大象搏斗,言明如果获胜就给他自由。结果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个家伙真把大象杀了,汉尼拔马上意识到此事的象征意义过于巨大,于是立刻食言杀掉了获胜者。

跟着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大象终于走到了征途的终点,除了一头之外,其他的都在此战后不久死掉了。唯一活下来的那头大象叫“Surus(叙利亚)”,是来自印度的亚洲象,据说体型最大,在战斗中也最勇猛,但是断了一颗牙,这是汉尼拔本人的坐骑。其他大象都是北非森林象,这种象因为温顺易驯化更受迦太基人喜爱,但它们体型较小,没能扛过那年冬天的严寒。既然只有一头,那也没法指望它做出什么成就了,所以后来的特拉西美诺湖和坎尼这两次史诗战役中都不见关于大象的记述。

公元前215年,南意大利的港口小城洛克里投入汉尼拔一方,迦太基趁此机会向汉尼拔海运了一批援兵和物资,这是汉尼拔在意大利16年获得的唯一一次补给。这次送来的援兵中包括数目不详的大象,因此在公元前211年哈尼拔攻击包围卡普亚的罗马军时,大象又作为主力出现在战场上。

当时汉尼拔在罗马军营外的一座小山上埋伏了精锐的骑兵部队,大象和轻步兵趁夜色冲入罗马营地制造骚乱,大量号手在周围跑动吹号制造声势,另一些人则用拉丁语大叫着假传军令,要罗马军撤出营地去小山上集结。一开始罗马军队确实陷入混乱,但罗马指挥官非常谨慎和警惕,他用卫队堵在去小山的方向上,同时整顿各营秩序,命令所有人点起火把。这下子大家立刻发现打进营寨的迦太基人数量其实很少,集合的罗马军队很快将他们消灭了。而失去支援的大象遭到标枪集中攻击,它们在营帐之间运转不开也无法冲击,最后伤痕累累逃出营外。

公元前207年春天,汉尼拔的弟弟哈士杜巴带着30000士兵和10头大象从西班牙赶来增援其兄长。他走的是11年前汉尼拔的老路,因为一路上的敌对部落都已被解决加上汉尼拔在意大利取得的声望加持,所以只花了两个月就走完了汉尼拔走了六个月的路。但是汉尼拔并不知道哈士杜巴到来之事,哈士杜巴派出联络的信使却落入了罗马人手里,因此罗马人得以用少量部队虚张声势与汉尼拔对峙,同时集中了两个执政官率领的约37000人合击哈士杜巴。

哈士杜巴在意识到罗马军的规模后选择撤退,却在蒙泰马焦雷亚尔梅陶罗附近的梅陶罗河畔被数量占优的罗马军追上并包围歼灭。此战中哈士杜巴的10头大象布置在战线正面,开战后它们直接冲破了罗马防线,造成很大混乱。但最终在集中攻击下失去控制,开始不分敌我践踏,其中6头被背上的骑手用铁锤和铁凿击毙,另外4头被俘。哈士杜巴看到大势已去就带着自己的少量西班牙卫队冲入罗马军中,然后自然就挂了。这个人是个十足的莽夫,比他兄长大有不如。因为此战后尚有多达万人的迦太基军保持着组织逃离战场,最后因无人领导自行解散。还有一名叫哈米尔卡的迦太基军官不愿放弃,居然在山南高卢拉起了一支4000人的队伍。也就是说形势虽然糟糕但远未到绝望的地步,这位哈士杜巴如果不去主动求死,本可以多少给他哥带来一些帮助的。

公元前205年汉尼拔的另一位兄弟玛戈在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登陆。两年后他率部南下试图和哈尼拔会合时,被罗马军队在现代米兰附近的因苏布里亚拦截。罗马军大约为35000人,迦太基军大约21000人,大象7头。双方进行了常规的正面交战,当罗马人试图用骑兵打破僵局时,玛戈投入了大象,配合努米底亚骑兵击败了对手。大象转攻罗马步兵,造成极大伤亡。然而罗马人适时投入二线军团,大象遭到标枪攒射,一些被击毙,另一些被迫退回本方战线。此战迦太基军因玛戈大腿被刺穿而不得不撤退,损失5000人;罗马一线步兵战死2300人,二线也死了不少人,包括三个军事保民官,此外不少贵族骑兵被大象践踏而死。至此,最后一次试图援助汉尼拔的尝试也失败了。

迦太基大象践踏罗马轻步兵

汉尼拔在意大利始终受限于兵力不足,虽然在初期通过三次史诗胜利声名大噪,但无力直接攻击罗马,不得不转入长时间对耗。罗马则能在意大利始终保持10万左右的野战部队,其部队规模足以限制汉尼拔分兵的企图并阻断对他的两次陆上增援尝试。汉尼拔的处境其实和当年的皮洛士大王也差不多,罗马军队不和他进行主力会战,只是通过盯防逼迫的方式限制他的行动。虽然在局部战役中他仍能做到一次歼灭上万人的罗马军队,但代价是他的军队特别是老兵越来越少,到后期只能龟缩一隅。与此同时罗马尚能分兵西班牙、西西里、希腊等地与迦太基及其同盟交手并战而胜之。到公元前205年,罗马军团已登陆北非攻击迦太基本土,标志着汉尼拔进兵意大利的战略企图已彻底失败。在罗马军连续取得胜利后,迦太基不得不于公元前203年将汉尼拔和玛戈的残军从意大利召回,以应付已迫在眉睫的威胁。

自汉尼拔兄弟离开后,大象就在意大利的战场上消失了。虽然罗马军队还会在对外征战中与大象交手,大象也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凯旋式和角斗场上,但罗马人在地中海区的霸权已经形成,已不会再有异族军队带着大象攻入意大利本土。

本文的主要部分到这里已经可以结束了,但出于叙事的完整性,我还打算多说点,你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接着往下看。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公元前202年的扎马会战了。当时汉尼拔手下大约有36000步兵,其中一半左右是从意大利回来的老兵,剩下的是雇佣兵和迦太基组织的公民兵,这些人纪律和士气都很差,近似乌合之众。因为从意大利撤退时抛弃马匹以及此前迦太基战败致使努米底亚人倒向罗马一方的缘故,只有4000骑兵。而对面大西庇阿率领的罗马军有步兵24000人左右,骑兵则为6000人。

因为骑兵的数量少于对方,汉尼拔无法施展其屡试不爽的骑兵侧翼决胜然后夹击合围中路的战术。唯一的指望是配备的80头大象,他将它们在重步兵阵线前列一字排开,希望能够直接冲破罗马军防线。但这些大象是迦太基在罗马人登陆北非后才征集的,训练程度良莠不齐。

大西庇阿则放弃了罗马传统的百人队间隔布置的棋盘格阵型,前后排百人队对齐,这样就在阵型中形成了一条条贯通的甬道。他希望轻步兵能将大象引入这些甬道之中,然后用标枪加以歼灭,为此一些人配备了尺寸与弩炮弹药相仿的超重标枪。

战斗开始后,大象紧随迦太基轻步兵前进,并越过他们开始冲锋。罗马重步兵吹响军号并用剑柄击打盾牌,试图以此恐吓大象。两翼的大象因为训练不佳很快陷入惊慌,要么掉头逃跑要么开始攻击伴随前进的己方骑兵,那些骑兵也毫不客气向它们投掷标枪,罗马方的骑兵趁机发起进攻,将汉尼拔的骑兵击退并追逐他们离开战场。

中路的大象正确发动了进攻,一些没有经验的大象追击后退的罗马轻步兵进入甬道,在他们试图躲进两侧的重步兵百人队时狠狠践踏了他们。然后它们遭到四面八方的标枪攻击,没死的大象开始疯跑,撞击重步兵行列。罗马重步兵因为身披甲胄躲闪不便一时伤亡惨重,此时大西庇阿命令列阵在最后的意大利骑兵下马持标枪进入甬道,加入攻击大象的行列,最终将所有大象打死或逐退。

扎马战役中迦太基大象攻入罗马战线中的甬道

罗马轻重步兵围攻大象

接下来双方重步兵进行了长时间的血腥厮杀。迦太基一方由玛戈老兵组成的第一线和迦太基公民兵与其他非洲步兵组成的第二线相继被打垮,但溃退的残兵仍聚集在汉尼拔老兵组成的第三线两翼继续抵抗。罗马一方损耗巨大的青年兵也已散开至两翼,壮年兵和老年兵推进到一线,全军压上,不再保留轮换的部队。

僵局最终被返回战场的罗马骑兵打破,他们扑向迦太基军后背,迦太基军被合围屠杀,汉尼拔仅在少数骑兵保护下逃出战场。就这样从未失败的汉尼拔在最后一战中被大西庇阿以他最辉煌的一战坎尼同样的方式打败了。迦太基一方大概有20000人阵亡,其余人和至少11头大象被俘。

有趣的是几年后大西庇阿和汉尼拔在埃菲索斯偶遇,大西庇阿很有礼貌地向汉尼拔请教他认为当今之世最伟大的军事统帅是谁。汉尼拔回答,第一是亚历山大大帝,他远征到了遥远的异域,功业无人能及;第二是伊庇鲁斯的皮洛士,他是最好的战术家;第三吗,则毫无疑问是他本人。大西庇阿于是笑着问道,如果你在扎马赢了我呢?汉尼拔回答,那我则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从一开始皮洛士依靠20头大象就能击垮罗马全军,到汉尼拔集中80头大象也无法冲散罗马步兵阵型,那么罗马人是否完全对大象不屑一顾了呢?

当然不是。罗马人很清楚大象的缺点,大象很容易受惊,从而在战场上陷入不受控的状态,骑手为此不得不装备了锤凿以便随时处决它们。阿庇安在记录西班牙战争中的一个战例时评论大象是双方共同的敌人,写《自然史》的普林尼同样认为大象在战争中受伤或惊吓时,给己方造成的损失并不比给敌人造成的小。但另一方面罗马人也认识到大象的冲撞是无法以人力阻止的,几吨重的东西撞上来的时候无论是密集长矛还是盾墙都别想挡住,是攻破密集防线的不二选择。与罗马军团交错布置的百人队方阵相比,周边国家所用的希腊式和马其顿式方阵不但需要连续的正面,站位也更加密集,并且更加依赖于完整阵型。即使大象暴乱,无差别攻击双方,罗马军队受到的损失也要小一些,并且更容易恢复。

所以罗马人就兴致勃勃地将大象收入自己麾下。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和约要求迦太基把所有大象都交给罗马,此后几十年里这些大象追随罗马军队征服了希腊和西班牙,罗马人还要求其非洲盟国提供大象以补充实力。如公元前190年的马格尼西亚战役,罗马军和塞琉古的安条克三世都出动了大象,罗马一方16头,塞琉古一方54头。公元前168年的彼得那战役中,罗马军出动22头大象,以快速冲锋打垮了正在前进未及列阵的马其顿军左翼。

一些古代资料称凯撒在公元前54年登陆不列颠岛的时候也带着一头大象,这家伙身披铁甲,背着塔楼,里面有弓箭手和投石手。当它渡过泰晤士河时,岸边等待应战的凯尔特人的战车和骑兵被这从未见过的巨物吓得狂奔乱跑。因为凯撒本人在《高卢战记》中完全没提到此事,所以有人认为其实是将公元43年克劳狄乌斯皇帝征服不列颠期间的事附会到凯撒名下。但在罗马内战初期,凯撒曾铸造过一种有大象图案的银币,传统上认为代表他在高卢的战功,所以他带大象登陆不列颠也未必是空穴来风。1715年左右,当时的英国博物学家曾在伦敦的水井河(River of Wells,现已变为地下河)附近发现了大象骨骼和燧石矛头。这些人因为找到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遗留而颇为激动,但现代研究发现这是冰河时期猛犸象和原始人类的遗物,也真不好说价值是高了还是低了。

凯撒铸造的大象银币

公元前46年,凯撒在北非的塔普苏斯与元老院军队决战,对手是梅特卢斯·西庇阿和努米底亚国王朱巴的联军。凯撒军大约有60000至70000人,包括12个军团约40000名重步兵,5000骑兵,剩下的是弓箭手和投石手。元老院军队则包括8个罗马军团和3个努米底亚军团约55000重步兵,14000至16000努米底亚骑兵,20000轻步兵和60头朱巴提供的大象。

开战前双方都作了相应的准备。梅特卢斯·西庇阿将两组投石手对面排成战线,然后驱使大象向其中一组前进。当大象被漫天飞石打退时,原来在它们身后的另一组投石手也向它们投石逼迫其转向继续进攻,以此训练大象适应战场环境,同时也试图解决大象发狂后反冲己方战线的问题。凯撒则从意大利运了几头大象来,将它们全副披挂,让己方士兵和马匹提前熟悉大象,同时以钝头标枪练习攻击大象暴露的薄弱部位。

4月6日双方开战。梅特卢斯·西庇阿将大象布置在两翼前方,凯撒则在两翼布置了弓箭手、投石手和骑兵,第五“云雀”军团分成两部分布置在侧翼后方,作为反大象预备队。

战斗开始前,凯撒军突然出现莫名躁动,右翼第七军团的号手自行吹响军号,从而带动全军开始冲锋。右翼的弓箭手直接用箭雨打垮了对面的大象,使它们转身践踏己方军队。而在战线左翼,大象进行了反冲锋,凯撒方的轻步兵和骑兵让出大象前进的通路,第五军团的七个大队从后方前出。士兵们用标枪刺击大象的眼睛并以斧头劈砍象腿,同时吹起军号惊吓它们。由于勇敢顶住大象冲锋的战绩,第五“云雀”军团得以将大象作为军旗上的标志。

第五军团向大象冲锋

第五“云雀”军团军旗

凯撒最终获得了此战胜利,将元老院在非洲的势力一扫而光。据《阿非利加战记》记载,战后凯撒将虏获的64头大象披挂整齐,在塔普苏斯城下游行企图迫使守军主动投降。问题是这个作者就在前文还说梅特卢斯·西庇阿和朱巴军中的大象一共是60头,就算是一头也没打死,那多出来的又是怎么回事?也许是凯撒把自己那几头也放进去了?或者是还有些不适合参战的大象也被抓住了?咱们也没有时光机去现场再数数,他是亲历者他说了算(《阿非利加战记》作者不详,从内容分析是凯撒军中的一名年轻下级军官或士兵)。

塔普苏斯战役就是地中海地区最后一次大规模使用大象的战役,此后直到前述的克劳狄乌斯皇帝时期,大象还在罗马军中服役,然后就在西方军队中销声匿迹。这是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罗马建立环地中海的统治后,人类活动的增加造成北非适合大象生存的自然环境消失;其次罗马斗兽场实在太废大象,一次庆祝活动就要死个几十上百头,大象那点儿可怜的繁殖能力实在是顶不住。所以他们很快就把北非的森林象弄绝种了,而在东方他们又一直和波斯人打仗,印度来的大象都提前被波斯人截留到自己的军队里了。也许有一二漏网之鱼还能作为珍兽出现在各种场合,但要集中训练装备部队那就做不到了。

文章的最后我想顺便说说“火猪”的话题。

以前玩《罗马全面战争》的时候,有个专门对付的大象的兵种就是火猪。可是在前面提及的战例里,罗马人除了在和皮洛士大王交手时制造了一种花里胡哨的战车外,并没有搞什么其他专门的反大象装备。除了用喇叭和敲击盾牌制造噪声惊吓外,他们用得多的是投石、弓箭之类远程武器。此外就是标枪,包括常用的轻重标枪、类似弩炮用的手掷超重标枪还有弩炮发射的加宽刃口的重标枪。如果这些都不灵,那就大家上去用矛、剑和斧子死拼。那么到底有没有火猪这种东西呢?

这还真的有。据记载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到达印度时,在希达斯皮斯河战役中击败了统治旁遮普地区的印度国王波罗斯。波罗斯的英勇受到亚历山大的尊重,让他继续统治他的国家。波罗斯出于感激,将大象害怕猪叫这个秘密告诉了亚历山大。

大约是公元前322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铸造的记功银币,骑象的波罗斯向骑马的亚历山大投掷标枪

电影《亚历山大》中还原的经典场面,亚历山大对阵波罗斯

亚历山大死得太早,没来得及用上这个秘密。他死后他的部将们就拥兵自重变成军阀,然后互相攻杀,试图在亚历山大的遗产上咬下最大的一块,此即“继业者战争”。托亚历山大开拓之福,现在继业者们可以从印度获得大象了。如塞琉古就以放弃在印度的大片土地为代价,从旃陀罗笈多·孔雀那里交换了500头训练过的大象以及附赠的象奴,以致于可以在叙利亚建立一个养殖亚洲象的中心。前文中那位伊庇鲁斯的皮洛士,其父是亚历山大母亲奥林匹亚丝的表弟,算起来他也就是亚历山大的远房表弟。他在继业者战争中相当活跃,积累下人脉和名声,所以他出现在意大利时带着原装正版的马其顿方阵兵,而他的大象也是来自印度的亚洲象。

现在继业者们既有大象也知道对付大象的方法,他们首先就把它用在希腊本土的争夺中。公元前318年,当时的马其顿帝国摄政波利伯孔率领包括65头大象的25000军队进攻梅加洛波利斯,他们已经击破了城墙,守军在缺口处树起栅栏作最后的抵抗。梅加波洛利斯的寡头政治领袖达弥斯也是参加过亚历山大远征的老兵,他预先在栅栏上安装了尖刺、长钉和倒钩。第二天波利伯孔以大象为先驱攻击缺口,大象试图用鼻子拔掉栅栏时弄伤了自己。波利伯孔的军队被痛苦的大象冲散,大象在希腊第一次上阵根本没用猪就被打败了。

火猪被记载要等到公元前266年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二世进攻墨伽拉,城里的人使用了火猪来对付他的军队。他们在猪身上涂以油脂和沥青,点燃后这些猪就像火流星一样嘶叫着蹦跳冲入安提柯排列整齐的大象队列,然后大象就众望所归的崩了。安提柯二世后来痛定思痛,下令象奴把大象和猪一起养,这样大象天天听猪叫,听熟了自然也就免疫了。后来的很多古书提到火猪是对付大象的妙方,但真要具体到何时何地用过,好像就只有安提柯这一例。

火猪奔腾

那么罗马人用过猪对付大象吗?有记录他们是用过的,并且比安提柯二世遇到的那次更早。就是与皮洛士大王的第三战,公元前275年的贝内文图姆战役中,他们试图用猪来惊吓大象,但似乎只是普通的猪,并没有点火。罗马人知道这个办法无疑是从希腊传来的知识,当时一定有一些大象参加过的战斗没有被文字保存下来,但对付大象的方法却通过口耳相传而扩散开来。因为记录原话是这么说的:“大象害怕有角的公羊和猪的尖叫声。 他们说正是通过这些手段,罗马人赶走了伊庇鲁斯皮洛士的大象,罗马人赢得了光荣的胜利”。以我们的认识,大象恐怕并不害怕有角的公羊。大概就是罗马人把道听途说的办法统统用上,也未必指望它们都能发挥作用。最后帮助他们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还是靠了扎中大象的标枪。

此后很少见到用猪对付大象的战例,有可能是没被记录下来,也可能是遇到大象的时候军队里却没有活猪。至于平时在军中保留专门的战猪部队根本是不现实的事情,遇到敌军大象的机会很少,而军队供应不足的时候却很多,与其留待虚无缥缈的大象威胁,不如加个菜。到后来大象因为来源断绝在西方的战场上消失,用猪对付大象也变成了无用的知识被抛诸脑后。

据说公元544年,波斯国王库思老一世试图征服美索不达米亚的埃德萨。他的队伍里有且只有一头大象,但城里的拜占庭守军和市民对它束手无策,只能看着它一步步拆毁障碍打开进城的通路。这时有人可能是从故纸堆里找到了这个办法,于是他们弄来一头猪,把它倒挂在城墙上。这畜生就像汽笛一样发出连续不断的高分贝尖叫,大象吓得转头逃离,再也不敢靠近城墙。

这可能是被记录下来的猪和大象在西方的最后一次较量。

3 阅读:86
评论列表

老枪与战线

简介:喜爱军事和历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