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坛从来不缺戏剧性,而这次,竟然玩起了“四国杀”!一个总理信任投票居然引发了四位候选人竞逐总理宝座的大戏,德式“宫斗”已拉开帷幕。
但最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退隐三年的默克尔竟然重出江湖,仿佛在告诉德国政界:“没有我,你们还玩不转!”
现任总理朔尔茨即将迎来他的“滑铁卢”。12月16日的信任投票几乎注定会让他下台,毕竟社民党和绿党加起来都没过半数。
支持率仅剩16%的社民党,已经是苟延残喘;而绿党副总理哈贝克更像是来凑热闹的。
德国民众早就对这届政府失望透顶了:经济疲软、能源危机、移民问题愈演愈烈,朔尔茨的执政成了一个笑话。
更讽刺的是,即便他下台,社民党依然坚持让他参选总理,仿佛不知道“换人”是政党重振旗鼓的最后一根稻草。
再来看看联盟党主席默茨,才是真正的“政治不死鸟”。这位在默克尔时代被彻底边缘化的男人,如今浴火重生,成为总理选举的最热门人选。
联盟党支持率高达32%,几乎是社民党的两倍。在德国这个讲求联合执政的国家,一个政党能有这样的支持率已经非常惊人了。
默茨的强势崛起,既是对默克尔时代“中间路线”的反叛,也是对当前执政联盟无能的无情嘲讽。
不过,默茨真能带领德国走出困境吗?他的经济保守主义和对移民问题的强硬态度固然能吸引部分选民,但也可能让他陷入政策僵局。
至于绿党副总理哈贝克,他的参选更多是象征意义。绿党支持率甚至不如社民党,哈贝克的胜算几乎为零。但绿党的存在本身就是德国政坛的一种“平衡器”。
他们的环保议题和社会政策吸引了一部分年轻选民,但在大局面前,绿党更像是一个陪跑者。哈贝克参选,只是为了表明绿党依然有话语权。
最具争议的候选人,非选择党主席魏德尔莫属。
选择党这几年在德国政坛异军突起,支持率直逼20%,一度超过了执政联盟。魏德尔的极右翼立场让她成为许多德国民众的不安之源:反对援助乌克兰、反对移民政策、甚至对欧盟的态度也充满敌意。
虽然选择党在民调中表现抢眼,但德国的政治体制几乎不可能允许他们组建政府。
魏德尔就像是舞台上的一个“搅局者”,让其他候选人不得不面对她提出的尖锐议题,却又不可能真正威胁政坛秩序。
默克尔的再次现身,无疑是这场政治大戏的“神来之笔”。
这位德国前总理,用了16年的时间塑造了一个强大的中间派形象。在她离开后,德国政坛的分裂与混乱几乎是立竿见影。
德国经济下滑,能源危机愈演愈烈,俄乌冲突让欧洲安全局势一落千丈,而德国的外交政策则彻底沦为美国的附庸。
默克尔的批评一针见血:德国和欧盟必须独立自主,不能再继续充当美国的“棋子”。
她甚至毫不避讳地指出,美国通过挑起俄乌冲突,成功削弱了欧洲,同时攫取了欧洲的制造业和资产。
默克尔的发声,显然是对现任政府的无声嘲讽。她执政期间,德国在美俄欧博弈中游刃有余,既顶住了美国的压力,又避免了与俄罗斯的正面冲突。而如今,德国却在俄乌问题上彻底站队美国,不仅失去了自主性,还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后果。
默克尔的回归,无疑是在向德国政坛发出警告:如果不重新思考国家利益,德国将失去它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回到总理选举的四位候选人,默茨的胜算无疑是最大的。但他能否真正接过默克尔的衣钵,带领德国走出困境?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朔尔茨的失败已经证明,执政联盟的模式无法有效应对当前的危机;而魏德尔的崛起,则是对传统政党的深刻警示。
德国民众对现状的不满,正在转化为对极右翼的支持,这是德国政治从未有过的危险信号。
这场选举不仅关乎德国的未来,也将深刻影响整个欧洲。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的政治走向直接决定了欧盟的方向。
如果默茨上台,他的保守主义政策是否会让德国与欧盟的关系更加紧张?如果选择党继续扩大影响力,德国是否会面临更大的政治撕裂?这一切都将对欧洲的团结与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这场总理选举,表面上是四位候选人的竞争,实际上是对德国整个政治体系的一次拷问。
从朔尔茨的失败到选择党的崛起,从默克尔的批评到默茨的野心,德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政治变革。而这场变革的最终结果,不仅决定了谁将成为下一任总理,也将决定德国能否重新找回它在欧洲和世界的定位。
默克尔的回归,无疑是一种希望。她的发声提醒了德国政坛,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家利益。
她的经验和智慧,或许能够为德国的未来提供一些启示。但遗憾的是,默克尔已经不可能再度执掌德国。接下来的路,要由这些候选人和德国人民自己走下去。
未来几个月,德国政坛将充满悬念。朔尔茨的信任投票失败几乎是板上钉钉,但接下来的总理选举,将是一场真正的“殊死较量”。
默茨是否能如愿以偿?魏德尔的选择党是否会持续崛起?绿党和社民党是否还能找到一线生机?这一切,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揭晓答案。而默克尔的发声,则为这场大戏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和深远意义。
德国的政治故事,从来不缺乏复杂与深度。
这一次,随着朔尔茨的下台和新总理的诞生,德国政坛或许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到来之前,默克尔的警告,值得每一个德国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