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东街头可出现了个特别震撼的场景!
一群又一群骑着摩托车的人,队伍排得长长的,那场面,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在拍什么大电影呢!
但这可不是在拍电影,他们是一群踏上回家路的外出打工的人。
打算骑着摩托车,从广州回到湖南、湖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这些地方的老家。
这一幕,一下子就把大家以前的回忆勾起来了,也让好多人心里犯嘀咕,都啥时候了,咋还有人选择骑摩托车回家呢?
曾经的“摩托春运潮”到底有多夸张?
咱们把时间倒回到2010年左右,那时候,摩托车返乡的队伍那叫一个壮观!
马路上全是骑着摩托车的人,望都望不到头。
为啥这么多人骑摩托车回家呢?说白了,就是因为没钱,买不起汽车。
对于在南方打工的人来说,摩托车简直就是个“啥都能干的好帮手”。
平时上下班骑着它,又方便又快;还能顺便拉几个客人,挣点零花钱。
到了春运的时候,火车票、汽车票根本买不到,摩托车就成了他们回家唯一的指望。
把行李往摩托车货架上一捆,戴上头盔,一拧油门,就开启了回家之旅。
那时候,每一辆摩托车上都装着一个外出打工的人对家的想念。
如今的“摩托大军”为啥越来越少了?
再看看现在,2020年之后,摩托车大军的影子越来越难见着了。
要是你现在走在广东的大街上,很难再看到那种一群一群、挤得满满的摩托车返乡队伍了。
这是为啥呢?主要是大家兜里的钱变多了。
现在出去打工的人,夫妻两个人在工厂上班,一个月工资很容易就能达到一万多。
几万块钱的家用小汽车,对大多数打工的人来说,已经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了。
有了汽车,谁还愿意骑摩托车去受那份罪呢?
而且啊,骑摩托车回家,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就算今年天气挺好,不冷也没有雨雪,可摩托车的速度也就七八十码左右。
要是老家离得远,有个一千来公里,那得骑十几个小时。
你想象一下,在摩托车上坐上十几个小时,除了屁股挨着坐垫,腰那儿一点支撑都没有,骑几个小时就累得不行,全身又酸又疼。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再讲讲以前,那时候的道路条件和现在完全没法比。
我看过一个纪录片,一对夫妻骑摩托车回四川老家,一路上可遭老罪了。
饿了就随便吃点干巴巴的食物,困了就找个地方睡一会儿,一路都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的。
到了老家要爬山的时候,那山路又陡又滑,摩托车轮胎上必须得绑上稻草,不然根本上不去。
就这么着,一路上还摔了三四次车。你说这遭不遭罪?现在的年轻人,一个月拿着四五千块钱工资,你让他骑摩托车回老家,他肯定不愿意。
人家宁愿多花点钱去坐高铁、坐大巴,也不想吃这个苦。
从摩托车大军的变多又变少,咱们能看出不少事儿。
首先,这说明咱们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啦。
以前骑摩托车是没办法,为了回家只能咬着牙坚持。
现在有条件买汽车了,出门的方式也变得更高级了,这就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最好证明。
其次,不同年龄段的人,想法真的不一样。
四五十岁以上的人,他们吃苦都吃习惯了,对摩托车还有感情,再加上可能想着骑摩托车省钱实惠,所以还愿意骑摩托车回家。
可年轻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更在乎生活的质量和舒不舒服,不愿意再去受那个罪。
这就是时代的变化,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
面对这种情况,咱们能做些什么?
对于那些还在坚持骑摩托车返乡的人,咱们得为他们竖大拇指点赞,同时也要多关注他们的安全。
相关部门可以在他们回家的路上多设置几个休息的地方,提供一些热水、吃的和简单的看病救助服务。
还可以组织志愿者,给他们讲讲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检查一下摩托车的状况。
而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不管选择什么方式回家,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
要是你有朋友或者家人骑摩托车回家,一定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带上一些必须要用的东西,比如说能保暖的衣服、头盔、雨具这些。
最后,看到摩托车大军返乡的画面,真的挺有感触的。
这可不只是一群人回家的事儿,更是我们生活变化的一个小小体现。
以前,骑摩托车返乡是没办法才这么做;现在,生活变好了,选择也多了。
但不管时代怎么改变,回家的那种心情永远都不会变。
希望每一个在路上的外出打工的人都能平平安安到家,和家人一起热热闹闹地过个团圆年。
也希望我们的生活能越来越好,以后出门能越来越方便。让我们一起为更美好的以后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