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亲子矛盾常常是家庭关系中最常见的,尤其在快速变迁的社会环境中,有时矛盾产生后不知道如何正确解决。比如何处理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当孩子抱怨说“你们只关心分数,你根本不懂我”,妈妈说“考这么差还有脸玩”,父亲总说“我吃过的盐比你走的路多”,孩子早恋等。

1、孩子痴迷玩游戏,熬夜玩手机
千万不可以抢手机,先肯定手机可以玩,但要有前提,比如要求完成今天的学习,每天的体能锻炼,还可以跟他说:“咱俩组队通关”,11点前睡觉,周末多给你1小时游戏时间。(就像游戏里做任务得奖励,孩子更愿意配合),或是定规矩“洗碗=15分钟游戏时间,跑步1小时=30分钟”,每周发“游戏时长工资条(孩子反而会精打细算,就像大人上班挣钱,让孩子知道付出才有收获)”。
2、当孩子啥都不跟你说
可以用“秘密交换”破冰。先说自己的糗事:“妈妈小时候逃学被姥姥打”,再问:“你们现在逃课会被老师发现吗?”(先暴露弱点,孩子才敢开口),用朋友间的语言去沟通。

3、当孩子说“你根本不懂我”
可以试试“角色扮演”,周末让孩子当一天“家长”,你当“孩子”。让他体验催你吃饭、催你睡觉的感觉。
4、当孩子成绩差还顶嘴
不要讲“考这么差还有脸玩”,要好话夹着建议,用听着不刺耳的话语讲话。如:“上次你帮妈妈修电脑超厉害(夸)→这次数学要每天多练10分钟(建议)→下次遇到难题我陪你一起做(支持)”。

5、母亲偷看孩子日记引发冷战
可以设立“家庭隐私树洞”,每甪轮流投放匿名烦恼,用仪式感重建信任,重启对话,每周家庭成员匿名写下对方3个优点,月度揭晓。
6、当孩子说:“别人爸妈者……”
别反驳:“就知道比吃穿,怎么不比学习”,可以换个说“小明妈妈常旅游,但咱家周末去露营,小美爸爸送名牌鞋,但我陪你DIY球鞋涂鸦”等,(把比较变成咱家的独特优势)。
孩子是弹簧,你压得越狠,他弹得越高,你后退一步,他反而会跟过来看看:“妈妈怎么不追我了?”,就像放风筝,线拽太紧会断,松松手,风筝反而飞得更稳。
亲子矛盾的能决,从来不是消灭分歧,而是建立差异共存的能力,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家长的自我改变而非改造孩子时,往往会在冲突中发现关系升华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