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宋庆龄一反常态,叮嘱外国友人小心我们的共产党朋友,为何

历史小书生短视频 2023-03-22 17:52:30
前言

毛主席和宋庆龄都出生于1893年,不过,宋庆龄要比毛泽东大上整整11个月,两人的关系也与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有关。

熟悉毛主席和宋庆龄的一位中南海摄影师侯波曾说过:“毛主席对宋庆龄也始终保持着特殊的尊重,甚至可以说是表现出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的尊重。”

值得注意的是,侯波所说的这一点,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前,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态度始终如一。

周恩来:“国民党还有什么?只剩下了两个女人!”

1911年夏,毛泽东来到省城读书,期间,他第一次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纲领,随即,他发表了人生第一次政治见解,与此同时,孙中山成为了他的新偶像。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一大会议召开,毛泽东作为湖南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他第一次见到了孙中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多次发言,其精彩表现引起了孙中山的注意。

在这次大会上,孙中山正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而毛泽东也多票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孙中山病逝后,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并对共产党人发起攻击。在这一关键时刻,作为孙中山遗孀的宋庆龄毅然站了出来,公开发电谴责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总理泉下有知,亦当痛哭。”

宋庆龄的发声给当时的进步青年和共产党人带来莫大的鼓舞,青年学生王昆仑曾说:

“宋庆龄的所作所为使我们确信:孙先生虽然死了,还有孙夫人在,还有忠实于中山遗教的革命党人在,中山先生的旗帜不会倒下,中国的革命不会中断。”

正因如此,宋庆龄成为了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旗帜性人物。

1926年1月1日,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二大,4日晚8时30分,宋庆龄抵达广州,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

8日,宋庆龄在国民党二大会议上发表讲话,她站在主席台上,整个庄严沉静又十分坚定,随后,扫视整个会场一周后,她斩钉截铁地呼吁道:“国民党员要忠实执行孙先生的新三民主义,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她用义正辞严的声音勇敢地谴责了国民党内反对革命的右派分子。

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就坐在下面聆听了宋庆龄的演讲。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北伐战争也因此发生了重大转变。针对这一变化,宋庆龄和国民党左派及共产党人毛泽东、林伯渠、董必武等人,联名发表了《讨蒋通电》,对蒋介石背叛革命的恶劣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并号召人们团结起来讨蒋。

尽管当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讨蒋运动,但随着各路军阀纷纷投向蒋介石,国民党还是断然放弃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于7月14日在汉口秘密召开了“分共”会议,宋庆龄断然拒绝出席这次会议。

会上,面对“分共”的声音,陈友仁作为宋庆龄的代表,发表了讲话:

“孙夫人反对分共。因为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总理手定的,有了三大政策,革命才能发展成今天的局面,抛弃三大政策就必然要向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屈服。”

尽管会议因为陈友仁的发声变得紧张起来,但“分共”已经成为了必然。再说说没有出席这次秘密会议的宋庆龄,虽然拒绝出席,但她从未停止发声。对蒋介石、汪精卫之流背叛革命的行为,宋庆龄宣布:“对于本党新政策的执行,我将不再参加……我只有暂时引退以待更贤明的政策出现。”

自此,宋庆龄与国民党决裂。在这一背景下,她跟中共方面走得越来越近,成为了“我党的最亲密的战友”。并同国民党右派破坏国共合作的阴谋勾当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通电全国国民党右派违背了孙中山的意思和理想。

后来,在提起1927年在武汉的情况时,宋庆龄用“紧张得很,相当紧张,相当尖锐”来形容,武汉成为了一个政治风云急骤变化的斗争中心。提起汪精卫这个人时,她用了“两面派”这个词来形容,并用带有浓厚的上海口音的语气回忆道:“汪精卫欺骗了我,欺骗了我们……我和董老,还有毛泽东同志和其他一些同志和他斗得很厉害。”

大革命失败后,宋庆龄离开中国去了苏联,而毛泽东也回到湖南搞起了武装斗争。

宋庆龄是一名极其了不起的女性,她是孙中山旗帜的勇敢捍卫者。面对大多数国民党人背叛孙中山的悲惨局面,宋庆龄和另外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何香凝依然不屈不挠、坚定不移地高举着孙中山的旗帜。为了继续坚持孙中山的理想和信念,宋庆龄甚至跟自己的家庭决裂了:

“她(宋庆龄)虽然孤立无援,就连家中最亲近的人(弟弟宋子文)也反对她,但她从未动摇过,始终献身于孙先生向往的革命事业。她始终不渝地遵循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坚持与共产党合作并组织工农。”

宋庆龄流亡海外后,始终与共产国际保持着友好的往来密切的联系,她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中共,在最艰难的时候,宋庆龄成为了中共最值得信赖的政治盟友。

1931年8月,在国外流亡四年的宋庆龄回国,此后,她十分关注中共和红军的动向。上世纪30年代初,在宋庆龄的帮助下,外国人马海德的诊所成为了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的联络点,此外,马海德还受宋庆龄委托,利用各种关系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材支援红军。

不过,当时由于王明的“左”倾路线,宋庆龄对此十分警惕。这一点,从她与友人的一件小事中便可窥见一斑。

1934年1月,宋庆龄的美国友人伊罗生与中共地下组织发生一点矛盾,原因是身为《中国论坛》主编的她不同意在这上面发表支持斯大林反对托洛斯基的文章。因此,伊罗生决定离开中国。

临行前,宋庆龄专门为她准备了告别聚会。分手时,宋庆龄亲自将她送至门口,并在她耳边低声嘱咐道:“你要小心,小心我们的共产党朋友。”

伊罗生十分迟疑,她用不可置信的眼光看着宋庆龄。

“不错。”宋庆龄重复道,“一定要注意安全,你不了解他们,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尽管如此,宋庆龄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中国共产党。

1935年12月下旬,瓦窑堡会议召开,会上,王明的“左”倾路线受到了批判,中共迎来了一个重大转变。毛主席开始领导党和红军。消息传到宋庆龄耳朵后,原本还在烦忧的她却豁然开朗,尽释前嫌。此后,她与中国共产党进入了一个亲密无间的合作时期。可见,宋庆龄是十分认可和信任毛主席的。

“毛主席对宋庆龄表现出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的尊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胜利宣告结束。随后,蒋介石向延安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主席亲往重庆谈判。在“明知山有虎”的危险情况下,毛主席“偏向虎山行”,来到了重庆。

毛主席决定来重庆,除了与国民党展开谈判,谋求国内和平的大事外,会见各民主人士也是他此次来重庆的主要目的之一。

当时,正在重庆的宋庆龄自然成为了毛主席会见的主要对象。8月30日下午,毛主席和周恩来拜会宋庆龄。交谈中,毛主席对宋庆龄一直以来对中共提供的帮助表达了真诚的感谢:

“孙夫人,边区人民让我转达他们对您的问候和谢意!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你为边区、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提供了最急需的药品和物资,我无法告诉您,这一切对我们的帮助有多大。”

由于这次会见是一次礼节性的拜访,因此,他们没能进行深入交流。此后,毛主席在重庆期间,多次跟宋庆龄参加了一些公开活动。

9月8日下午,毛主席在桂园客厅举行小型茶会,宋庆龄应邀出席,并发表了讲话。次日,宋庆龄专程前往桂园拜访毛主席和周恩来。

当她来到桂园时,毛主席等人早已在门口等候。谈话结束后,毛主席又亲自将她送到大门外,一直看着她上了车才转身回到屋子里。从这一小小的举动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对宋庆龄的尊重。

10月11日,毛主席乘飞机离开重庆。重庆一别,他跟宋庆龄再次见面则是在四年后,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之际。

1949年前后,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的胜局已定,国民党败局已定,反动统治正在土崩瓦解。然而,黎明前也是最黑暗的时刻。当时,上海深陷在一片白色恐怖中,报纸上刊登的都是枪毙、杀人的消息。宋庆龄的安全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等人的高度关注。

1949年1月19日,毛主席、周恩来联名给宋庆龄发去电报,提出护送她北上的建议。与此同时,相关行动方案也汇报至周恩来处。周恩来看过后,作出两点批示:“第一,必须秘密,而且不能冒失。第二,必须孙夫人完全同意不能稍涉勉强。如有危险,宁可不动。”

不过,处于危险处境中的宋庆龄思虑再三后,拒绝了北上的提议,并复函表示:“根据我的预计,蒋介石是无可奈何我的,请勿念。”

同年5月,南京、上海相继解放,宋庆龄欢欣鼓舞,热烈欢呼人民的胜利。7月1日,她还专门发表了《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一文。

这时,正在北平准备召开新政协会议的毛主席等人,专门派遣邓颖超携带两人的亲笔信前往上海,邀请宋庆龄来北平参加开国大典。

毛主席给宋庆龄的这封信上,没有一个错字,也没有一个墨点,很显然,这是一封经过认真誊写的信。

而在周恩来的信中,却罕见改了一个字,但没有重抄,修改的痕迹原原本本地留在那里。原来,周恩来的这封信是特地送给毛主席审阅过的,毛主席看过后便做了一处修改。

从毛主席和周恩来给宋庆龄的这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宋庆龄的一种特殊的尊重。

在邓颖超和中共中央的诚心邀请下,宋庆龄最终决定北上参加开国大典,这一消息令毛主席等人十分欣喜。

宋庆龄抵达北平当天,毛主席带着50多位中共中央和民主党派的最高领导人亲自来火车站迎接,除了领导人外,还有洛杉矶幼儿园的孩子们,这所幼儿园是在宋庆龄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此外,毛主席本人更是罕见穿上了一套新衣服,这套衣服只有在他迎接知名人士的时候穿过几次。据知情人士回忆,当天,毛主席等人提前一个小时便到了车站等候,期间,没有一个人坐下休息。

当宋庆龄乘坐的专列缓缓驶入车站,刚一停下时,毛主席便率先走进车厢,紧紧握住了宋庆龄的手,对她的到来表示欢迎:“欢迎欢迎,这一路辛苦了。”

“谢谢,谢谢邀请,我向你们表示祝贺。”宋庆龄高兴地回应道。

“欢迎你和我们一起筹建新中国的大业。”毛主席真诚地说道。

“祝贺中国共产党在你的领导下取得伟大胜利。”

宋庆龄没有想到,毛主席等人会如此隆重的迎接她,这让她十分感动。在毛主席的一生中,登车迎接客人仅此一次,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10月1日,宋庆龄和毛主席等人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后来,宋庆龄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说:

“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成就。我能成为这个政府的一员,是我一生中莫大的光荣。”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工作需要,宋庆龄曾长期住在北京。这一时期,她主要分管中国儿童和福利事业,在她工作的过程中,毛主席给予了她足够的信任和帮助。

1954年9月,宋庆龄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同时,她卸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同年12月,宋庆龄又在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就这样,宋庆龄的职务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人身兼两个副国级职务,但与此同时,她在政治上也变得越来越成熟。

这一时期,宋庆龄的外事活动开始增多。1957年11月,毛主席率领代表团访问莫斯科,毛主席担任代表团团长,宋庆龄担任副团长。虽然她不是中共党员,但在代表团名单中,她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毛主席之后。

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理解,对此,毛主席专门作出了回应:“宋庆龄与郭沫若、沈雁冰现在虽然还不是党员,但我们把他们当成我们党的同志一样看待。”

11月20日晚,毛主席率代表团乘专机回国。登机时,毛主席让宋庆龄坐头等舱,自己要去坐一等舱。

宋庆龄急忙拒绝道:“你是中国人民的主席,你应该坐这里。”说着,她又指了指头等舱的位置。

毛主席一看,笑着说道:“你是国母,还是你坐吧。”说着,毛主席便向后走去。

最终,宋庆龄却之不恭,坐到了头等舱。

从毛主席对待宋庆龄的种种举动中,足以窥见他对宋庆龄的尊敬。

毛主席成为新中国的领导者后,地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即便如此,他对宋庆龄的尊敬却一如既往,不曾发生过任何改变。宋庆龄退居二线后,毛主席对她的关心也依然如故。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病逝后,已经83岁高龄的宋庆龄决定赴京吊唁,并参加了一系列的悼念活动。

9月18日,天安门广场上举行追悼大会,拄着拐杖的她强撑着身体坚持站着参加,后来,她的身体直直地往下坠,在场的领导人立即叫人搬来一把椅子,刚一放下,她便扑通坐了上去。

10月8日,带着巨大痛苦参加完毛主席追悼大会的宋庆龄返回上海,这一刻,她身心俱疲……

1 阅读: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