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前往杭州开会,想着途经安徽探望老友,没成想因此大怒一场

王王煎妮子 2025-04-22 14:01:47

【前言:】

你们这些家伙怎么活得越来越不明白事理了呢?我跟你们说,做人千万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和根本!

1965年那会儿,毛主席去杭州参加会议,碰巧得知一位老朋友已经好久没工作了,心里头很不是滋味,这下子他老人家可真的动怒了,说了下面这番话。

为啥毛主席会气成这样?这位老朋友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任命--埋下伏笔】

这事儿得追溯到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的一次干部安排。全国上下,啥都得从头开始搞,毛主席心里头明白,底下的建设工作那是火烧眉毛的事儿,一刻都耽误不得。

因此,我们精心挑选了一大批有本事的高级领导,让他们奔赴各地去搞建设。但到了商量派谁去安徽负责工作的时候,毛主席和周总理都遇到了难题。

毛主席对此发表看法:安徽可是咱们国家粮食生产的重要地方,加上淮河治理这事儿挺棘手,要是没人能挑大梁去管,那结果可就不好说了。

周总理心里头也很赞同这事儿,可问题是,那时候除了得保证中央工作正常运转,那些能干的人大多都已经有职务在身了。这样一来,毛主席和周总理俩人都默不作声了。

就在这时,周总理忽然开口提议:“主席,咱们让曾希圣去怎么样?他在战争那会儿可是立下了大功,而且这人特别靠谱。”

毛主席一听这话,立马打起了精神,接着就说:“你说得在理,派他去最合适了,我咋就没早点想到呢。”

接着,毛主席赶紧安排人去请曾希圣到中南海来,一见面就急切地说:“希圣,我打算让你去安徽负责那边的工作,你心里怎么想的?”

曾希圣听了之后,一脸认真地回答主席:“主席,我完全听从组织的决定,您就放心吧,我肯定会尽心尽力完成任务。”

瞧着曾希圣那股子满满的干劲,毛主席乐呵呵地说:“挺好挺好,真没辜负我和周总理的眼光。”我们对你很有信心,你的本事我们信得过。

得知毛主席对自己如此信赖,曾希圣心里特别激动,他立马回应说:“主席,那我现在就回去准备准备,争取早点到岗。”

毛主席听完之后说:“行,那你赶紧去办吧,但你得打起精神来。淮河流经安徽那段可不太平,你的工作估计不会那么顺利。”

听到毛主席的叮嘱,曾希圣斩钉截铁地回应:主席您放心,我肯定会拼尽全力去整治淮河,绝不会让中央失望。

曾希圣讲完话后就离开了中南海。到了第二天,他立马赶到安徽去报到,一到那儿就开始忙工作。毛主席得知后,也是相当高兴。

曾希圣当了领导后,他每天都跑到基层去,亲自看看实际情况咋样。他不仅跟农民一起下田干活,还下大力气解决淮河老是发大水的问题。

治理了一段时间后,原本老是闹洪水的淮河,现在也被曾希圣给驯服了。在曾希圣的指挥下,安徽那块的庄稼收成,噌噌噌地往上涨。

这让曾希圣不光赢得了安徽老百姓的爱戴,成了大家心里的好书记,还在中央派到地方工作的人里面特别出众。就连毛主席知道了安徽这些年飞速发展的事儿后,都直夸曾希圣,说他真没让大家失望。

但可惜美好时光总是短暂,这样一位在老百姓和上级眼里都挑不出毛病的好书记,没过多久就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变故......

【怒斥--牢记使命】

1965年的时候,毛主席打算去杭州参加个会议。按照安排好的路线,他会路过安徽,因此毛主席就想趁这个机会见见曾希圣。

接着,毛主席就早早地出发去杭州了。路上经过安徽时,他还特地拐去参观了曾希圣以前工作的地方。

当地的工作人员一听说主席要来了,立马就急匆匆地赶到火车站去迎接。可等毛主席一下车,他们就发现了一个挺特别的事儿。

来接的人中没瞧见曾希圣,这让毛主席心里有点纳闷。但毛主席很快又琢磨过味儿来了,估摸着曾希圣是因为工作太忙,所以没能抽身来迎接。

想到这些,毛主席心里头也挺高兴的。但为了逗逗大家,他故意开口说:“哎,曾希圣咋没来迎我呢,不会是把我这个老伙计给忘了吧?”

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却让毛主席大为恼火。他说完那句话后,迎接的当地工作人员都吞吞吐吐,说话模糊不清。

这让毛主席立刻觉得事情有点反常,他连忙认真地问:曾希圣在哪?他咋没来迎接我呢?但周围的工作人员还是没人吭声。

瞅见毛主席的脸色越来越凝重,一位领导小心翼翼地说:主席,实在对不住,曾书记已经好久没工作了。

听到那话,毛主席一下子就懂了是咋回事,立马气得不行,当场就大声斥责起来:“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他,你们知不知道他为革命立下了多大的功劳,你们这些人咋越活越没数了!做人咋能这么没良心呢!”

毛主席的一番讲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很不如人。后来,按照毛主席的吩咐,大家见到了待业在家的曾希圣。毛主席亲切地对他说:“希圣啊,别担心,我会帮你讨回公道,你受委屈了。”

曾希圣看到毛主席来了,心里头特别惊讶,连忙开口说:“主席啊,我就想接着给国家出点力,干点活,没啥别的想法。”

见到曾希圣尽管遭遇不公,心里还是装满国家大事,现场的工作人员都觉得不好意思,纷纷羞愧地垂下了头。后来,根据毛主席的调配,曾希圣去了西南地区工作,他的心愿终于达成了。

看到这儿,大家心里头可能都在琢磨,曾希圣这家伙到底干了些啥,能让平时挺和气的毛主席都发那么大火?

【缘故--拯救危亡】

故事得从红军第三次跟敌人周旋那会儿讲起。那时候,曾希圣是侦查科的领头人,他的主要活儿就是给红军找情报,还有战前探路。

在第三次反围剿那会儿,多亏了曾希圣的侦察工作,咱们部队早早就摸清了敌人的打仗计划,最后成功地打败了敌人,赢得了战斗。

打那以后,曾希圣一跃成为红军里头最抢手的侦察科长,这事儿也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没多久,曾希圣就被调到了中央苏区工作。

而且,他和毛主席、周总理等很多中央大领导建立了深厚的情谊。那时候的曾希圣心里很清楚,自己能有机会在这些领导人身边做事,全靠组织对自己的信赖。

因此,为了回报组织的信任,曾希圣干得更加卖力了。到了1933年,他顺利解开了国民党的密文,让我军在敌军打来时能从容应对。

毛主席对曾希圣的评价特别高,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说:曾希圣就是我们红军情报工作的开创者,要是没有曾希圣,咱们的伤亡那可真是不敢想啊。

当毛主席夸奖曾希圣时,他表现得特别谦虚有分寸,只是笑着回应说:主席您太夸奖我了,我其实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能帮到大家我也很开心。

长征路上,曾希圣又一次大展身手,他成功破解了敌人的密码,这让红军的伤亡大大减少。

毛主席对此也是大加赞扬,说:要不是有曾希圣,红军能不能成功走完长征路还真说不定。有了他在,就像是给我们指路的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这下,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啥也不怕。

抗战那会儿,曾希圣还是干他的老行当,好多回给我军弄来了重要情报,让我军在跟小日本打仗时,赢了好几回。他给中国革命可是帮了大忙了。

许多我军中颇有名望的将领,对曾希圣都抱有深深的敬意,他们都说:有了曾希圣同志给咱们送情报,咱们打仗心里头那叫一个踏实。

从这就能看出来,曾希圣对我军那是相当重要,因此毛主席一听说曾希圣因为些特殊情况丢了工作,那叫一个恼火。

但毛主席帮曾希圣说了话之后,曾希圣在新的职位上还是碰了不少钉子,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遗憾--心系国家】

曾希圣按照主席的吩咐,到了西南地区开始工作后,还是跟之前在安徽那会儿一样,老爱往一线跑。他这么做,赢得了好多基层同志和老百姓的好评。

然而,好时光总是短暂,常年的拼命工作,不吃不喝地忙碌,给曾希圣的身体埋下了大问题。再加上他心里一直装着国家建设,迟迟不肯去看医生。

这让重新踏入职场的曾希圣很快就碰到了麻烦。一开始,他硬撑着说自己不用住院,但毛主席知道后,马上严肃要求他必须听医生的话,接受治疗。

接着,曾希圣正式开始了全面的治疗过程,但那时候他的身体情况已经很差了。住院没多长时间,曾希圣的病情就一再加重。

这时候的曾希圣心里明白,自己可能活不了多久了。所以在病情很严重的时候,他把家里人叫到跟前说:等我走了以后,别把我的骨灰埋起来,直接撒在淮河边上吧,那地方是我最后跟它相伴的时光。

曾希圣在生命最后一刻,心里还惦记着曾经拼搏过的淮河,这份深情让他的家人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经过一番挣扎,他们最终还是含泪满足了曾希圣的心愿。

【结语:】

1968年7月份,曾希圣的病情恶化,医生们全力抢救,但还是没能留住他的生命,他就这样走完了自己既充满波澜又历经坎坷的一生。

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还是安宁祥和的时光,曾希圣为国家和老百姓的付出都是相当重要的。他那种一心为国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多次助力红军摆脱困境,也让安徽的老百姓能够安稳过日子。因此,曾希圣书记真的让人打心底里敬佩,咱们都应该向他表示敬意。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