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为皇帝挑选后妃,是十分看重门第出身的,尤其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人选;甚至有些高阶后妃的人选也需要从门第较高的家族来挑选,这一点在康熙的后宫比较明显,若是出身勋贵家族刚入宫便能位居妃位,而若是出身包衣或者民间汉女出身的话,即便是熬了多年、甚至是生下皇子公主还只是没有封号的庶妃而已。所以,能够出高阶后妃的家族,无非就是那么几个:
国主系叶赫那拉氏族(杨吉砮这一支);
蒙古科尔沁莽古斯家族(尤其是宰桑布和这一支)
始于开国功臣额亦都的弘毅公家族(钮祜禄氏)
始于硕色、希福的赫舍里氏家族(索尼这一支)
始于佟养真的巴虎特克慎系佟佳氏族(真正崛起是在康熙朝)
......
正是因为如此,皇帝的后宫中出现有的妃嫔是姐妹关系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而这样的情况在大清一共出现13次,甚至有姐妹3人先后入宫嫁给了同一位皇帝。比如太祖皇帝在时,叶赫部东城贝勒杨吉砮将女儿孟古姐姐嫁给了努尔哈赤,孟古姐姐去世后,她的妹妹绰奇嫁给太祖皇帝为侧妃
寿康太妃与侧妃博尔济吉特氏为堂姐妹,寿康太妃是孔果尔台吉的女儿,侧妃博尔济吉特氏时明安台吉的女儿,明安与孔果尔都是孝端文皇后的叔叔。
还有康熙的后宫姐妹3人先后入宫成为康熙后妃,便出现了两次:
孝昭仁皇后、温僖贵妃与庶妃钮祜禄氏,都是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开国功臣额亦都的孙女;
孝懿仁皇后、悫惠皇贵妃、庶妃佟佳氏,都出身巴虎特克慎系佟佳氏一族,孝懿仁皇后与悫惠皇贵妃都是康熙小舅舅佟国维的女儿,而庶妃佟佳氏是佟国维的族堂兄弟佟国玺的女儿,入宫便享受福晋级别的待遇,在康熙十六年时被娘家人接回。
其实在大清,不仅仅皇帝的后宫中出现妃嫔为姐妹关系不是什么稀奇事,甚至皇帝的妃嫔是姑侄关系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而娶姑侄的皇帝,一共有四位,最多的一次是一位皇帝娶了姑侄四人
而我们最为熟悉的、清宫剧中经常出现的便是皇太极的后宫妃嫔,顺治帝的生母孝庄文皇后、皇太极最宠爱的海兰珠,其实都是大清第一位正式册封的皇后孝端文皇后的侄女。
至于姑侄四人先后入后宫成为同一位皇帝的后妃,则是发生在了满清入关之后——顺治帝在位时:顺治帝的悼妃是孝庄幼弟满珠习礼的女儿,顺治帝发妻孟古青(废后)是孝庄兄长吴克善的女儿,顺治帝的孝康章皇后与端顺妃是孝庄二哥察罕的孙女,都是绰尔济贝勒所生。
而祖孙二人,同嫁一帝便稀奇了,在大清仅出现一次。
这祖孙二人,便是与乾隆皇帝在雍正五年便大婚的发妻孝贤皇后、嘉庆年间才入宫为妃的晋妃。
但,晋妃为何嫁给自己的姑祖父呢?
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既非嫡出也非宠妃所生。但就是这样一位不起眼的皇孙,却成功引起了康熙帝的注意,帮助自己的父亲、时为雍亲王的胤禛成功夺得了皇位。
其实在康熙四十七年将康熙将胤礽的太子之位废掉之前,夺嫡之争便已经开始了,只是真正参与夺嫡之争的皇子还没有九位,最起码胤禛是在康熙四十七年之后才算是真正地参与了夺嫡之争,而皇八子胤禩与皇长子胤褆则早早地便开始觊觎太子之位。
所以在胤礽被废后不久,胤褆与胤禩便先后被圈禁。
只是胤褆再没有得到自由,而胤禩这位“贤王”则是被圈禁了没多久便重获自由,而皇十三子胤祥大概便是从这个时候失宠,在史料中的记载微乎其微。
胤礽虽然曾被恢复太子之位,但是康熙五十一年再次被废。
便是从这一年开始,真正参与夺嫡之争的皇子便只剩下:四爷党与八爷党;
而到了晚年的康熙,在挑选皇位继承人上,不仅仅看储君人选,还要看隔世之君的人选。所以康熙曾先后将皇十四子胤禵的嫡长子弘明、皇四子胤禛第四子弘历接入宫中抚养(废太子弘皙是康熙最宠爱的皇孙,只可惜受父亲牵连无缘皇位,皇九子胤禟的长子弘晸是因为祖母宜妃的缘故而时常养在宫里);很显然弘明并没有让康熙满意,而弘历却深得康熙的喜爱。
正是在弘历的“帮助下”,胤禛得以登上了皇位,成为大清第五位皇帝。
胤禛登基后,雍正元年,便将深得皇考宠爱的弘历秘定为皇储,将传位诏书放在了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待多年后取出,宣读皇四子弘历为嗣皇帝,继承皇位。
虽然这一年,弘历尚且只有12岁。
虽然这一年时,弘历还有三哥、齐妃李氏所生的弘时在。
既然雍正已经选定了弘历为储君,便会为弘历登基提前做准备,而弘时便是“因为四弟弘历”而被圈禁,无缘皇位;至于与弘历同年所生的五弟弘昼,十分聪慧,他很清楚自己的父皇想要将皇位传给四哥,所以便故意装傻,而没有重蹈三哥的覆辙,得以安稳渡过了雍正朝、乾隆朝。
在弘历没有“争夺皇位”的兄弟后,对于雍正而言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步,便是为弘历挑选一位出身高贵的女儿为嫡福晋。经过深思熟虑后,雍正选定了出身沙济富察氏族的女子,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孝贤皇后。
孝贤皇后的出身有多显赫呢?
其族曾祖姑母,是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的第二位大妃富察衮代,衮代先后为太祖生两子一女
衮代的侄儿阿台,按照辈分的话是孝贤皇后的族伯祖,跟开国功臣额亦都一样,都娶了武功郡王礼敦的女儿为妻,而武功郡王是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的大伯父;而“索相”索额图的生母,便是阿台的孙女,嫁给索尼为妾室;
其曾祖哈什屯,凭战功而得一等男爵位;
其祖米思翰位至尚书,而且还是康熙十分器重的臣子,只可惜康熙十三年去世了;
其伯父马斯喀,位至都统、总管内务府大臣;
其伯父马齐,被晋封二等伯爵,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是三朝的宰相;
其伯父马武,位至领侍卫内大臣,得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
至于其父李荣保,位至察哈尔总管,并且承袭父亲爵位。
在康熙末年、雍正初年时,沙济富察氏一族(米思翰这一支)已经在朝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毕竟马齐是历经三朝的宰相。
对于雍正而言,沙济富察氏一族是最适合帮助弘历坐稳皇位的家族。
就这样,雍正将马齐的侄女选为时为皇子的弘历的嫡福晋。
除了嫡福晋沙济富察氏外,弘历身边还多了八九位侍妾格格。
到了雍正朝后期,雍正又为弘历增加了两位出身不低的侧福晋:
一位是侧福晋那拉氏(佐领纳尔布的女儿)
一位是侧福晋高氏(总督高斌的女儿)
雍正的目的已经非常明确,让这些外戚势力帮助自己的儿子稳坐皇位。而对乾隆皇帝而言,帮助最大的其实还是沙济富察氏一族。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孝贤皇后虽然不是乾隆一生中的第一个女人(哲悯皇贵妃噶哈里富察氏,是最早服侍在弘历身边的侍妾格格),但是乾隆对其既宠爱又尊重,仅在雍正朝时孝贤皇后便为乾隆生下了两女一子,是乾隆潜邸时生下子女数量最多的。
乾隆登基后,不仅将发妻册封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而且将发妻所生的嫡长子永琏秘定为皇储。
如此便可见,乾隆对发妻的重视与宠爱程度。
而孝贤皇后确实也当得起乾隆对她的宠爱,乾隆曾这样称赞孝贤皇后:
”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朕躬揽万几.....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了解乾隆的应该知道,乾隆是一位有些自负的皇帝,他能将自己治理朝政的功劳分给孝贤皇后一份,便可见孝贤皇后在统领六宫时确实给了乾隆很大的助益,能够让乾隆无需担心后宫。
虽然孝贤皇后出身名门,但是她却十分节俭,素来以通草绒花来作为饰品;而且还曾为乾隆缝制了一个用鹿尾绒毛搓成线而成的燧囊,乾隆十分珍视,一直带在身上。
孝贤皇后还曾带着合宫妃嫔以及朝廷命妇一起举行亲蚕礼,并亲自教给大家如何养蚕织布。孝贤皇后将这些蚕丝染上颜色,为乾隆皇帝做了一件御衣。乾隆对这件衣服格外的亲切,不仅褒奖皇后,而且还多次在上朝时穿着这件衣服。
大学士章佳.阿桂曾提过一件事情:乾隆皇帝在身患疥疮的时候,都是孝贤皇后在乾隆的寝宫侍奉左右,照顾了一百天的时间,乾隆完全恢复后孝贤皇后才搬回到了自己的寝宫居住。
而孝贤皇后的贤德还不仅限于此,孝贤皇后也一直因为乾隆忧心而忧心,孝贤皇后很清楚乾隆很忧心各地是否降雨,是否有旱灾,所以若是有旱灾的情况出现,孝贤皇后便会无比的忧心,若是天上降下雨雪,孝贤皇后便跟乾隆一起十分高兴。
而且难得的是,崇庆皇太后对孝贤皇后这位儿媳也是十分满意,孝贤皇后不仅同婆婆相处融洽,而且侍奉在婆婆身边,很得婆婆的欢心。
孝贤皇后事孝圣皇后最得欢心,高宗称其淑德为古今贤后……圣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见也
有如此一位趁心意的皇后在身边,乾隆又如何不能安心朝政呢?
只可惜,孝贤皇后与两位嫡子终究离开了乾隆。
乾隆三年十月,嫡长子永琏夭折,乾隆将其追封为端慧皇太子进行安葬;
乾隆十二年,嫡次子永琮夭折,乾隆将其追封为悼敏皇子;
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去世在了南巡的路上,济南地界上。
孝贤皇后的去世让乾隆伤心欲绝,即便是之后再南巡,也没再入济南地界。
而且不愿有别的妃嫔,来填补孝贤皇后的皇后之位;即便是在崇庆皇太后的坚持下将那拉氏封为继后,乾隆还是无法忘记孝贤皇后,缅怀了发妻一生。
尤其是到了晚年,乾隆更是思念孝贤皇后:
宪书登寿八旬七,青邸成婚七十年”
而晋妃,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入了后宫,成了“孝贤皇后替代品”;正因为是替代品,所以晋妃从入宫起,便注定了是一个悲剧。
晋妃是孝贤皇后伯父、大学士马齐的曾孙女,按照辈分的话,晋妃应当称呼孝贤皇后为姑祖母,只可惜晋妃与孝贤皇后从未见过面,孝贤皇后去世多年后晋妃才出生。
其实晋妃出生的时候,沙济富察氏一族已经成为乾隆朝时期最为显赫的外戚家族,而且达到了沙济富察氏一族的巅峰时期。但是晋妃这一支,并不显赫:
其祖父傅广,是马齐第五子,位至道员
其伯父丰伸布,位至主事
其父德克精额,是乾隆十七年的进士,位至知州
其三叔与四叔都是位至笔帖式
可以说,晋妃这一脉从祖父开始便属于中低级官宦门第。
在乾隆朝时期的沙济富察氏一族中,微不足道的存在。
正因为如此,晋妃刚入宫时仅被封为贵人而已。
根据史料的记载,晋妃应当是在嘉庆二年到嘉庆三年左右被选中后封为贵人,不过不是嘉庆帝的贵人,而是年过八旬的乾隆皇帝的贵人。
此时的乾隆皇帝已经86岁高龄,晋妃虽然入宫成了后妃,但其境况是可想而知的,想要生下皇子公主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晋妃入宫后一两年的时间,乾隆皇帝便病逝了。
晋妃还不足20岁,便要开始守寡,开始自己孤独的“养老”生活。
嘉庆四年正月,晋妃搬到了先帝妃嫔们居住的寿康宫。
在寿康宫一带,晋妃应该是最年轻的先帝妃嫔。
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帝病逝后,道光帝继位,道光帝为皇祖唯一一位还在世的妃嫔——沙济富察氏晋封位份,不过并非是晋封为嫔,而是直接尊为皇祖晋妃,同嘉庆帝的妃嫔们生活在一起。
道光二年,在后宫中孤独了二十余年的晋妃病逝了,终年40岁左右。
道光三年,晋妃被葬入裕陵妃园寝中,成为乾隆所有后妃中,最后一位葬入妃园寝的。
能够在选秀时被选中,入宫成为后妃,不管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家族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事情;但是若跟晋妃一样的境况,还不如不被选中,嫁给一普通人家,最起码能够生儿育女、安稳一生
又有谁能想到,安葬在裕陵妃园寝最后一排中最左侧的晋妃,同孝贤皇后同族,出身勋贵家族——沙济富察氏一族呢?最终,只能跟几位贵人并排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