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茶咖观察
作者/李彦
编辑/木鱼
全员皆真奶的下半场,如何辨别一杯“好奶”茶饮?
当你在奶茶店纠结全糖还是半糖时,或许还该关心另一个问题:杯中的牛奶,是来自注射抗生素的“药罐子奶牛”,还是吃着苜蓿、住着“豪宅”的健康牛?
这届年轻人对奶茶的态度,堪称“清醒沉溺”:既要口感放纵,又对配料表锱铢必较。一边是“吨吨吨”的奶茶续命日常,一边是热搜上“长期喝奶茶的危害”反复刷屏。
新茶饮品牌显然深谙此道——从植脂末到冷藏鲜奶,从公开配料表到奶原料的不断升级,光是做“好奶”,品牌就费劲了心思。
奶茶供应链升级战:从植脂末到“冷藏鲜奶”
茶饮40年的演进史,是一场围绕牛奶原料的健康化竞赛。从早期用植脂末勾兑的“廉价快乐”,到如今比拼牧场纯净度的“高端局”,每一次原料升级都藏着消费需求的跃迁与供应链的暗战。
1980年代,台湾珍珠奶茶兴起,供应链尚未成熟,植脂末(奶精)因低成本、易储存、高稳定性成为行业标配。氢化植物油与玉米糖浆的组合模拟了牛奶口感,但反式脂肪酸的健康隐患长期被忽视。
进入21世纪,港式奶茶的制作工艺影响大陆市场,蒸发乳(淡奶)与炼乳提升奶香浓度,同时缓解茶涩味。雀巢“三花淡奶”等产品成为行业标配。同期,大陆奶茶店开始广泛采用常温UHT奶(超高温灭菌奶),在兼顾长保质期与基础奶香的同时,也暴露出风味不足的问题。
2010年代中期,冷链物流成熟,巴氏杀菌奶(低温奶)进入喜茶高端奶茶品牌,鲜奶的“新鲜”“天然”概念成为新卖点。奶盖茶兴起,动物稀奶油替代植脂末奶盖,口感更绵密醇厚。原料成本上涨30%-50%,但消费者愿意为“健康”买单,奶茶客单价整体提升,“健康溢价”逐步显现。
而到了现在,含乳量100%的真奶已经成为行业标配。你在市面上买到的一杯主流品牌下的茶饮单品,十有八九用的都是真奶。
在真奶的基础上,根据工艺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鲜牛奶和纯牛奶。
巴氏杀菌乳就是我们在超市冷藏售卖区看到的“鲜牛奶”,产品要符合GB 1964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规定。因为巴氏杀菌温度低于100℃,杀菌的过程只是杀死了其中的致病菌,产品中还保留一些微生物,所以其运输、贮存和销售温度均要控制在2℃~6℃,而且一般只能保存7天左右。
灭菌乳是在常温下售卖的“纯牛奶”,产品要符合GB 2519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规定。灭菌乳采用高于100℃的高温瞬时灭菌,灭掉了牛乳中的所有微生物,所以对运输、贮存和销售过程没有低温要求,保质期也相对较长,一般能达到半年以上。
从营养的角度来说,鲜牛奶和纯牛奶在提供蛋白和脂肪上基本没有差别,只是鲜牛奶的杀菌温度低于纯牛奶的灭菌温度,所以在同等奶源下,鲜牛奶在口感和微量元素上略占上风。
即便同为鲜奶或纯奶,若奶牛长期处于不规范饲养环境——如饲料中添加生长激素、滥用抗生素,或牛舍卫生不达标导致致病菌滋生,牛奶中的激素残留、抗生素及污染物含量便会显著上升。这类牛奶的健康价值必然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对人体造成潜在风险。
正因如此,近日,喜茶联合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出行业首款“无抗无激素认证牛奶”,试图从源头重新定义“纯净好奶”。
走向“纯净好奶”
什么样的牛奶被称为高品质牛奶?
体细胞以及菌落总数是行业用于评定牛奶品质的通用标准。体细胞是原奶中反映奶牛健康度的指标,体现奶牛身上炎症的多少,越低越好;菌落总数是每毫升原奶中细菌的菌落总数,可以简单理解为原奶中的细菌量,同样越低越好。
目前来看,国标对体细胞量并没有制定具体规定,对菌落总数要求≤200万cfu/ml。欧盟标准要求更高,需要体细胞≤40万per/ml,菌落总数≤10万cfu/ml。
为了保障养殖纯净,喜茶历时一年寻找适合的符合无抗无激素养殖认证要求的牧场,最终在三元找到了符合需求的牧场,并共同造了“无抗无激素养殖认证牧场”。据牧场负责人介绍你,该牧场的牛奶指标均优于欧盟指标。
一杯好奶的诞生,始于奶牛的健康生活。喜茶选择与拥有70年历史的三元乳业合作,正是看中其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与“住的纯净、吃的纯净、产的纯净”三位一体的牧场标准。
在三元合作的认证牧场中,奶牛享受着近乎苛刻的福利待遇。牧场采用以色列养殖理念,摒弃传统狭窄卧床,为每头牛提供19平方米的户外活动空间。牛棚屋顶配备滑动设计,可根据天气调节通风,确保空气流通速度符合“16法则”(专业养殖标准),降低呼吸道疾病风险。牛舍地面铺设益生菌发酵床,利用稻壳与菌群分解粪便,既消除异味,又减少环境污染。牧场周边还种植2000亩苜蓿,形成天然防疫屏障,进一步隔绝外界污染。
从食物来看,奶牛的每一口饲料都经过严苛管控。牧场自建千亩苜蓿基地,从4月底开始收割青储饲料,确保纤维与营养充足;精饲料配方由专业团队设计,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并配备TMR管控系统——司机添加饲料时需将误差控制在10公斤以内。所有原料进场前必须通检测,不合格者一律拒收。
牛奶的纯净最终体现在生产环节。牧场采用“信息溯源系统”,每头牛从出生起便拥有独立档案,涵盖体重、病史、产奶量等数据,确保问题牛只及时隔离。挤奶流程中,85位转盘式挤奶机、2×60并列式设备与严格的操作规范相结合,避免人工接触污染。鲜奶挤出后通过4℃冰水管道直达储奶罐,再经封闭式冷链运输至工厂。
纯净工厂在关键环节还设置了三道人体品尝“关卡”,包括原奶验收、工厂生产过程、成品三个环节,保障牛奶品质。最终,喜茶的源牧3.8牛乳经过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等3家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抗生素69项,激素等272项未检出。
践行差异化的下一步在哪里
无抗奶的推出并非孤立,喜茶的“极致差异化”仍在进行时。
2024年9月,喜茶发布内部信表示,趋同的产品与品牌,正持续消耗着用户对茶饮产品和品牌的热情,面对这一局势,喜茶决定“拒绝惯性的同质化思维,不做单纯的低价内卷”。
这种差异化的逻辑,源于新茶饮行业的两重矛盾。一方面,产品创新极易被模仿,爆款总会引发全行业跟风;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健康化”的需求却难以通过表面改良满足。喜茶的策略正是将竞争维度从“口味迭代”转向“信任构建”——通过权威认证、透明溯源和科研背书,将一杯奶茶的价值从感官体验延伸到安全与营养层面。
可以预测的是,差异化战场将进一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有机牧场、碳足迹追溯、功能性乳品研发等方向,都可能成为品牌突围的切口。
奶茶原料的升级,本质上是供应链逻辑的演变。过去,行业围绕成本控制,植脂末成为主流。如今,消费者关注食品成分,真奶、好奶成为新标配。供应链深度绑定,品牌与乳企甚至牧场形成直接合作,进一步强化竞争壁垒。有机奶、无抗奶等认证不仅代表品质升级,也成为品牌构筑产品力的重要工具。
下一步奶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可能成为满足健康、营养需求的载体。原料升级的终点并非“最贵”,而是最符合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