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史解读
编辑|微史解读
01“我不过是一个戏子”
听到别人的恭维,陈道明多数会说这句话。
你以为是谦逊?
其实,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他,打心底里瞧不上演员这一行业。

直到1971年,发生了一个意外。
当时,天津某个知名艺校来学校招生,他原本是陪朋友去凑热闹的。
可高傲不羁的气质,却轻松打败了在场的文艺骨干留了下来。

被选中的他,以为自己是天赋型选手,却在台上跑了七年的龙套,连一句台词都没有。
或许,是七年太长,一直不被注意的他就起了偷懒的心思。
总觉得观众只能看到他半边脸,干脆就画一半脸,上台跑个过场就算是杀青了。

可下了台却被导演指着鼻子骂。
“你一辈子当不了主角,一辈子也就是个破跑龙套的”
或许,是心有不甘。
他开始研究起了演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打磨演技、研究剧本上,从天津考到北京学习专业的表演。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一趟北京之旅,不仅让他学到了真本领,还让他等来了一个机会,拿到了人生第一个有台词的角色。
可“溥仪”这个角色并不好演,身份特殊、性格复杂,从皇帝到平民,人生经历跌宕起伏。

但他愣是把角色的贵气、无奈、挣扎演活了!
这部剧播出后,火遍大江南北,他也凭借这个角色,一下子走进了观众的视野,成了大家心中的 “潜力股”。
初战告捷后,他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挑战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

1990 年,拿到了《围城》的剧本,拿到了一个和“溥仪”完全不同的角色——方鸿渐。
他又一次展现了他超强的演技,把方鸿渐的懦弱、清高、纠结,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剧中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表情,都仿佛是从书里走出来的方鸿渐本人。
这部剧播出后,好评如潮。
他也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直接在演艺圈站稳了脚跟。

到了千禧年之后,更是开启了 “霸屏模式”。
一部部经典作品接连问世,代表作一个接一个。
在事业巅峰期,他的名字就是收视率的保障,只要是他主演的剧,观众都愿意追。

他的演技,得到了业内和观众的一致认可,各种奖项拿到手软。
金鹰奖,飞天奖,华表奖,金熊奖,金鸡奖,金凤凰奖,十佳演员........

演艺圈含金量最大的奖项,别人倾其一生都拿不到一个,他用18年时间拿了个遍。
可如今打开电视,却很难看到他的身影。
社交媒体上关于他的动态,屈指可数。

随之而来的,却是各种争议。
和同行交恶?
公开与半个娱乐圈作对?
一口口“黑锅”扣下来,让69岁的他成了当下的热门人物,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深扒他“消失”的原因你会发现,一切都是因为一个“敢”字。
敢说。
敢批评。
不怕得罪人

当流量明星霸屏,影视圈逐渐被不良风气所笼罩之际。
他站了出来,成了那个敢说真话的人。
2018年那会儿,冯大导演酒足饭饱之后,干了一件挺让人咋舌的事儿。

拉着女演员苗苗,非得让她给在场的大佬们舞一曲助助兴。

在场的人,谁也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冯大导演的面子。
但他是个硬骨头。
或许,是看出了苗苗脸上的为难,当即出面解围,借口苗苗穿了高跟鞋跳舞不方便。

他没想到的是,周围还有人起哄。
看不惯的他直接破口大骂:
“你TM没见过跳舞啊!”
这话一出,现场气氛那叫一个尴尬,事情的最后苗苗“听话”的光着脚,在一众“豺狼虎豹”面前献舞一曲。

这样“得罪人”的事,他也不是第一次干了。
拍摄《中国式离婚》的时候,好心情的左小青,始终不能完成那场哭戏。
他一顿痛批,把左小青说得泪如雨下,顺利完成了那场拍摄。

用左小青的话说,跟他演戏的压力很大。
因为他不仅会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也会要求其他演员。
这些言论和行为太过大胆,在娱乐圈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方面,专业人士非常认可他的观点。
认为演员就要靠演技和作品说话,而不是靠着炒作博人眼球。
什么是流量明星?
说白了就是被炒作出来的塑料演员。

要演技没演技,要实力没实力。
他不屑于跟这些除了一张好看的脸,什么都不是的人为伍。
就算勉强拍了,那也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另一方面,他脱口而出的话,得罪了不少流量明星和粉丝。

痛批小鲜肉卖惨矫情。

眼看着劣迹艺人一个接一个封杀,他在文艺座谈会上说出了这句话。
“他们不是文艺界的,只是被包装,炒作出来的塑料演员”

对于他的发言人民日报表示赞同,甘当“塑料演员”早晚都会凉。

毕竟,和真正的演员比起来,“塑料演员”的劣势太明显了。
就拿演技来说?
有些“塑料演员”拍戏靠抠图、对白念数字,演技低得突破底线。

再看看那些“塑料演员”的成名之路,大多都是靠资本营销,借力畸形“饭圈文化”成为顶流。
他们在资本的包装下,一个个光鲜亮丽,成了当之无愧的顶流。

可实际上,却没有与“顶流”两个字相匹配的演技。
古偶导演拍戏时,不看重演员的演技。
只想着让画面养眼,在演员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颜值高不高。
再这样下去,真正的演员还有空间吗?

对此,他的评价毫不客气:
“文化的退步”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浮躁的娱乐圈里,他就像是一股清泉。
敢于说真话。
敢于做自己。
敢于挑战权威。
不被名利所迷惑,不被世俗所左右。

用才华和实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尊重。
用个性和态度,赢得了同行的敬佩和认可。
用行动和言语,为娱乐圈树立了一个榜样和标杆。
从1988年至今,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演员。

可以说,他这一张嘴,撕下了无数流量明星的遮羞布。
桩桩件件,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之后,他的作品越来越少。
就连关注他的粉丝,也很少看到他的动静。

有人说,他之所以“消失”,是因为外界的舆论。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实际上,他的“消失”并非真正的隐退,而是他主动做的一种选择。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母在子不远游,我妈妈岁数很大了,每天去她屋里请安一次两次,陪她坐一会”
时光不等人。
他的父亲已经在1997年因病去世了。

2022年,他在节目中提到母亲已经年过九旬。
这些年,他减少了接戏和活动应酬的频率,就是为了留在家里陪伴家人。

在他看来,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有补救的办法和机会,唯独对父母的陪伴没有办法弥补。
一旦错过,就是永远。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