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打牌和同学产生冲突,使用石工锤将四名同学杀害,随后逃离现场,但在同年三月份就被海南省公安机关逮捕,昆明市当即判处其死刑。
在2004年6月份,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昆明中级法院判决,对马加爵立即执行死刑,那么,马加爵为何因为一次小小的打牌矛盾就对同学进行如此残忍的报复呢?
马加爵被调查立案期间,有不少记者前往其学校进行调查,希望得知进一步的情况,而一位女同学的回忆引起众人兴趣,她表示马加爵在洗完衣服后一定会剪掉标签。
这样的行为模式让人颇感疑惑,为什么马加爵要在洗衣服后剪掉标签呢?这或许要从他的家境开始说起,马加爵是1981年出生的,家里的经济条件不算好,需要为温饱担忧。
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马加爵也养成了独立自强的性子,又因为学习天分高,所以常常被视为榜样,小学、初中、高中,他的人生几乎没有遭遇什么难关就已经走向了成功。
一路重点初高中的学习历程在村子引发轰动,人人都说他们家要出现一个大人物,在高中期间,马加爵又参与全国的奥林匹克竞赛,直接拿了银奖,被评为省三好学生。
不得不说,马加爵确实是个优秀的学生,也对得起村中的期待,而他高考成绩来到697分,虽然没有到清北的程度,但也进了相当好的大学,学习生物技术专业。
但大学的环境和初高中不一样,曾经的马加爵只需要按照学习任务来就行,现在却需要根据自己的节奏,突然到来的自由和更广阔的舞台都让他有些无法适从。
且他骄傲倔强的性格很难和其他同学沟通和交流,进而导致了他无法融入进同学的小集体,但马加爵并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过往的夸赞限制了他的思考。
因此,马加爵认为自己受到排挤和孤立,是因为周边同学的刻意针对,可实际上,对于家境并不好的群体,大部分人都会给出更多的照顾,马加爵只是因为自己没那么受关注不满。
虽然他能够和部分同学交流沟通,不过却都是泛泛之交,关系一般,而个性敏感多疑的马加爵并不是能够开的起玩笑的人,一旦有人说他的不好,必然会爆发剧烈争吵。
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马加爵的孤僻越发严重,漠视他人权益,只顾着自己生活,没有谁愿意和自私自利的人成为真正的朋友,马加爵的状况自然更为艰难。
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加爵是一个自傲的人,也是一个自卑的人,他的成长经历让他对学识无比自信,可情感上又是脆弱的,一旦受到外部刺激就容易走极端,小矛盾都能变成大问题。
简单理解,那就是他的智商足够,情商却存在缺陷,没办法很好的完成情绪转变,和朋友相处,本来是一个相互包容的过程,可马加爵只想着让别人容忍自己,而无视他人的权益。
长此以往,自然就丧失了交到真心朋友的权利,2004年2月上旬,在生活中时常遇到他人借用生活物品,亦或是希望帮忙带东西的马加爵不满累积到了极限,只差一个导火索。
当然,马加爵也没少摆脱别人帮忙,只是他自己忽略了而已,因此,在和四位同学因打牌爆发矛盾后,他就涌现了犯罪想法,在宿舍准备了石工锤,趁同学唐某独自在宿舍将其杀害。
随后利用同样的手段将邵某杀害,并于次日接着杀害杨某和龚某,这样的恶劣行径下,马加爵竟然能够心理毫无动摇,完成这三天的谋杀行动,属实令人胆寒。
杀害同学后的马加爵直接乘坐火车逃离了昆明,而警方接到报警后当即进行悬赏,在3月15日,马加爵被警方逮捕归案,并于4月24日宣判了死刑结果。
法院认定其危害极大,仅仅因为普通的纠纷,就直接故意杀人,且犯罪意志坚决,连续三天作案,更是打定主意潜逃,妄图逃离法律制裁,其行为的恶劣本质无法容忍。
而根据一位女同学回忆,马加爵经常会在洗衣之后剪掉标签的习惯也有了一个相应的解释,像马加爵这类低情商的高材生,他们的内心本质非常敏感,在意他人看法。
所以下意识的会闭塞自己的内心通路,拒绝别人探查,而标签这种显示身份信息的工具,在他们看来也是十分危险,因此,马加爵偏向于选择剪掉这些标签隐藏信息。
这一习惯也表露出他内心不希望暴露自己的本质,这或许会让人想到投毒案的主谋林森浩,复旦大学的投毒案曾引发全国震动,和马加爵具备相似的情况。
林森浩进行投毒,明显显露出惊人的逻辑推理和反侦察能力,放在马加爵身上也是一样,他连续三天作案,直到案发数十天后才被发现,可见智商算高的那一类群体。
可他们两人的问题也很严重,性格上的缺陷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让他们不幸走上了歧路,经过这件事之后,校园和家庭教育的话题就引发了不少关注和担忧。
如果低情商高材生的数量持续增长,那么对社会来说或许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他们承受能力很低,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扩大化,进而导致一些极其恶劣的影响。
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而不是说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如何,不然孩子走上歪路再去后悔就已经晚了,另外,学校教书重要,育人也同样重要。
不论成绩如何,但凡丧失了品德,学生就不符合基本的价值标准,自然称不上好学生,我们也希望孩子自己能够进行自我调整,理解他人的困难,宽容对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