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风物志,揽四海胜景,博人间风华。
自古以来,修桥铺路是一种善举。
中国人擅于修桥,堪称“桥的国度”,其发展于隋,兴盛于宋,创造了许多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特别是中国四大古桥,是设计者及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下面咱们主要说一说,大名鼎鼎的赵州桥。
赵州桥隋朝年间,著名的匠师李春,设计监造了赵州桥,迄今1400多年。
当时,这里还不叫赵县,而叫赵州,所以得名赵州桥。其实,它的正名,应该叫安济桥,据说是后来的宋哲宗赵煦所赐名,取“安渡济民”之意。不过,很多人还是习惯叫它为赵州桥,或者当地人干脆叫它为“大石桥”。
赵州桥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大跨径石拱桥,人们对它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很多人无缘一睹赵州桥的风采,熟悉是因为赵州桥太有名了,毕竟赵州桥上过小学课本。
历经1400多年的桥,现在怎么样了?
前些年,赵州桥进行了修复,修复过后的赵州桥,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新!
这种焕然一新,没有了原先的古韵,令人惋惜。
不是说,不能修,而是,追寻修旧如旧的原则。当然了,或许有人认为,修旧如新,也是一种选择。另外,也有可能是限于能力,达不到古人修旧如旧的水准。
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同样在河北,大名鼎鼎的沧州铁狮子,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据说,当时专家见铁狮子在水中浸泡,便提议为它修一座亭子遮风挡雨,结果适得其反,铁狮子越发损毁严重,最终不得不拆除亭子,真是一个弄巧成拙的案例。
其实,赵州桥历经1400多年,也修过很多次,自隋朝李春设计监造赵州桥,唐宋明清,乃至建国后,都修过赵州桥,保守估算,也修个十回八回了。
之所以修桥的原因,各种各样,据说,明朝嘉靖年间,有船家在桥下生火做饭,这桥是石头造的,相比水,更怕火,造成石头开裂老化,所以当时就修复了一次。
如果说,隋朝建的桥,到明朝才修复,那绝对是老厉害了!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据记载,唐贞元八年(唐朝第十代皇帝李适的年号),也就是建桥200年左右,就迎来的赵州桥的第一次修缮,这回修桥的原因是大水冲毁了金刚墙(承重墙加固墙的意思),古人以补石重砌的方法,以还旧貌。
直到宋代,才进行第二次修缮,明朝有过数次修缮,不过,整体来说,都是缝缝补补的工作,赵州桥的原貌,基本安然无恙。
所以说,赵州桥千年不倒,也不是无稽之谈,而是有理有据,基础事实。
那么,赵州桥是什么时候大变样的呢?
相信有人猜到了,那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整修,从内到外,焕然一新,据说八成以上的石材是新材料,原来的旧石材,几乎全废弃了,对此次修缮,估计学术界也有不同的意见吧。
特别是桥面上留下的车辙印驴蹄印,也被新的桥面所代替,历史的痕迹,算是荡然无存。
或许有人说,钢筋混凝土结实,可以用200年。
但是,古人造的石头桥,那是实打实的用了上千年。
赵州桥历经水灾战乱地震,不下十余次,说它是千年不倒,虽然修过,也算是基本符合事实,美中不足的是,现在的赵州桥,没有古韵,焕然一新,令人惋惜。
不知道你怎么看?
赵州桥历经1400多年,终于被一帮败家子儿给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