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市值跌破万亿美元的消息,像一记重锤砸碎了马斯克"科技先知"的光环。这个曾被视为"人类救世主"的企业家,正因其政治野心付出惨痛代价——在华盛顿特区"政府效率部"办公室运筹帷幄的马斯克或许未曾想到,他推动的每项政治议程,都在特斯拉的股价走势图上刻下更深的沟壑。 这场崩塌早有预兆。当马斯克在2024年向共和党豪掷2.9亿美元政治献金时,特斯拉股价尚在历史高位徘徊。彼时的他,左手握着星链卫星的操控权,右手搭在特朗普肩头,仿佛真能同时驾驭科技与政治两架马车。但资本市场用25%的年度跌幅、单日超8%的暴跌,以及3800亿美元身家蒸发千亿的残酷数据,为这场危险游戏标清了价码。在柏林街头被喷红漆的特斯拉,在巴黎骤降63%的销量,都是市场对其政治冒险的具象化审判。
特斯拉引以为傲的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正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信任危机。在中国市场,6.4万元选装的"城市道路自动辅助驾驶"被车主吐槽为"半成品",其实际表现与马斯克承诺的"完全无人驾驶"相差甚远。更讽刺的是,比亚迪免费提供同级功能,小米SU7甚至将自动驾驶作为标配,这些竞争对手的技术路线选择,无情揭穿了特斯拉"技术至上"的皇帝新衣。 Model 3/Y等主力车型销量在核心市场持续滑坡:加州作为特斯拉最大市场,2024年四季度销量下降11.6%;欧洲市场更现断崖式下跌,德国暴跌60%、法国下降63%、挪威减少38%。曾被寄予厚望的Cybertruck,9019辆的季度销量不及福特F-150 Lightning的零头,沦为电动皮卡市场的尴尬存在。 马斯克身兼数职的代价正在显现:既要处理SpaceX的卫星发射,又要参与AI公司xAI的算法研发,还要在华盛顿推进联邦机构裁员47.5万人的激进改革。当特斯拉高管在财报电话会上解释销量下滑时,他们的CEO正在国会山与政客们讨论如何削减科研预算。这种"分身治国"的状态,让投资者不得不怀疑:究竟还有多少精力真正用在造车上?马斯克的政治选择正在摧毁特斯拉的品牌根基。支持德国选择党等极右翼势力公开嘲讽欧洲领导人,质疑北约存在的必要性——这些行为直接触怒了特斯拉的核心消费群体:城市中产阶级、环保主义者和科技爱好者。英国调查显示,60%购车者因其政治言论拒绝特斯拉,柏林街头被砸的车辆成为这种情绪的现实投射。 作为DOGE部门负责人,马斯克获得了监管机构的生杀大权,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荒诞剧,正在引发更深的信任危机。当他以"政府效率"为名裁撤联邦雇员时,市场看到的却是特斯拉面临的监管风险——谁能相信一个掌控监管机构的人会公平对待自家企业的安全审查?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政策,本应是马斯克政治投资的回报,却意外成为勒紧特斯拉的绞索。上海工厂升级导致的停产,叠加比亚迪等本土品牌的低价攻势,让特斯拉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场节节败退。政治投机反而作茧自缚,可谓当代商业史上最辛辣的讽刺特斯拉118倍的市盈率,这个曾经让空头颤栗的数字,如今成为悬挂在投资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相较于丰田20倍、英伟达38倍的市盈率,资本市场正在重新评估这个故事的合理性。摩根大通给出135美元的目标价,意味着还有60%的下跌空间,这个预测像悬在马斯克王座上的断头铡。

金巴尔·马斯克等高管近20万股的减持,5.35亿元的套现额,这些数字比任何做空报告都更具杀伤力。当创始人家族开始撤离,普通投资者不得不思考:是否该为这场"皇帝的新车"狂欢继续买单? 坚持纯视觉方案的特斯拉,在Waymo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面前渐显疲态;执着于激进自动驾驶路线,反被比亚迪的务实策略超越。当"颠覆者"的光环褪去,暴露出的竟是技术创新乏力与战略判断失误的双重困局。传言中的2.5万美元车型,可能是特斯拉最后的救命稻草。但面对比亚迪已下探至1万美元的车型,这场价格战更像绝望中的挣扎。上海工厂即便满负荷运转,也难以弥补品牌溢价崩塌带来的利润损失。 2025年6月自动驾驶出租车网络的承诺,在技术瓶颈与监管压力下愈发像空中楼阁。当中国车企通过"天神之眼"系统实现智驾平权,特斯拉的FSD神话正从技术壁垒变成负资产。 马斯克试图将个人形象与特斯拉剥离,但社交媒体上每条争议性言论都在加深这种绑定。这个曾以"CEO网红化"颠覆营销规则的企业,如今正被创始人的政治人设反噬。消费者可以忘记刹车门,但很难原谅一个公开支持极端政客的CEO。特斯拉的暴跌,本质上是资本对"马斯克神话"的祛魅。当科技理想主义沦为政治投机的遮羞布,当创新精神异化为权力扩张的工具,这个曾改变汽车工业史的企业,正在用自己的陨落为商业世界写下警示录: 任何试图同时扮演上帝与凯撒的企业家,终将被两种角色间的撕裂反噬;所有将技术进步与人类福祉本末倒置的商业帝国,注定在价值观的审判台上崩塌。马斯克的故事尚未终结,但资本市场已用万亿市值蒸发为这个时代写下注脚——文明不需要公敌,商业容不下僭越。
马斯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