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关注我们吧~

如下图所示:

M、N、H 三点为附近已有的测图控制点, 它们的坐标已知,A、O、B 三点为选定的主轴线上的主点,其坐标可以算出,即根据三个测图控制点M 、N 、H 用极坐标法就可 以测设出来A 、O 、B 三个主点。
(1)先将A 、O 、B三点的施工坐标换算成测图坐标。
(2)再根据它们的坐标与测图控制点M、N、H 坐标关系, 计算出数据β1、B2、β3 和 D1 、D2、D3(也可以用全站仪直接计算放样)。
(3)用极坐标法测设出三个主点A 、O 、B的概略位置为A'、O' 、B'。
(4)检查三个主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 使测设的三个主点A' 、O′ 、B′ 不在一条直线上,如下图所示:

故安置全站仪于O点上,精确检测∠A'O'B'的角值β,如果检测角 β的值与180°之差超过了规范规定的允许值,则需要对点位进行调整。
(5)调整三个主点的位置时,先根据三个主点间的距离a 和b 按下列公式计算调整值δ,即:

将A' 、O' 、B′ 三点沿与轴线垂直方向移动一个改正值δ,但 O' 点与A' 、B '两点移动的方向相反,移动后得A 、O 、B三点。为了保证测设精度,应再重复检测∠AOB,直到误差在容许值以内为止。
(6)调整三个主点间的距离。首先丈量检查AO 及OB 间的距离,如果检查结果与设计长度之差的相对误差大于规范的规定,则以O点为准,按设计长度调整A、B 两点。调整需反复进行,直到误差在极限值以内为止。
(7)三个主点A、O、B 定位好后,就可测设与AOB 主轴线相垂直的另一条主轴线COD。 如下图所示:

将全站仪仪安置在O 点上,照准 A点,分别向左、向右测设90°。
(8)根据CO 和 OD 间的距离,在地面上标定出C 、D 两点的概略位置为C'、D'; 然后分别精确测出∠AOC'及∠AOD'的值, 其角值与90°之差为ℇ1(") 和ℇ2("),若ℇ1(") 和ℇ2(")不符合规定,则按下列公式求改正数l, 即:
l1=Ltanℇ1
l2=Ltanℇ2
式中,L为 OC′ 或 OD′ 的距离。
(9)根据改正数,将C' 、D'两点分别沿OC' 、OD'的垂直方向移动l1、l2,得 C 、D 两点。
(10)检测∠COD, 其值与180°之差应在规定的限差之内,否则需要再次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