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回龙场渡口,90年前红军率先在此突破乌江,保证遵义会议召开

旅途琪遇记的探险 2024-10-30 04:26:17

我们看眼前的场景,山势险峻,一条碧水蜿蜒在两山之间,把奇、险、秀展现的淋漓尽致,这就是贵州的第一大河乌江,在90年前强渡乌江的故事载入史册。

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猴场会议,会议确定了“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与此同时很快发布了强渡乌江的作战命令。

强渡乌江时我军从三个渡口通过,分别是回龙场、江界河和茶山关,其中回龙场是最先渡江的渡口,也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就是回龙场。在这了解一下曾经的峥嵘。

我们看如今这里的地形地貌,水流湍急,如果敌人在对岸布防形成火力封锁,在没有桥梁的情况下,渡江的难度可想而知。当时王家烈在乌江各渡口,部署了6个团的兵力防守。尽管如此,渡江势在必行,这才有了强渡乌江的描绘。

当时,当地人说要过乌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两大一好”,即大木船,大晴天,好船夫。可是我们的部队一个条件都不具备。

那水流湍急的乌江上能不能架桥?当地老百姓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不能,要能架桥不早架了。工兵专家说,按照国内外的资料,在流速超过每秒两米的河面上,不能架桥。再说这里也没有能够用来架桥的材料。

急中生智下红军水马诞生,红军水马即竹筏,具体制作方法是格数根竹子的一头用火烤一下,用力弯成一个钝角,每根竹子的两头和中间都用凿子打一个孔,然后用小竹子穿在每根竹中间,并用竹绳㧢紧,使他连成一个整体,活像一艘艘小船。就是敌人称的“红军水马”,是红军强渡乌江所用的主要工具。

有了过河的简易工具,还需要不怕牺牲的将士。1935年1月1日,红四团率先来到渡口,分析了当下的情况决定先用泅渡,在乌江较为狭窄的区域把绳索甩到对岸,挑选能征善战的老兵先去对岸。冲垮敌人,可面对敌人的火力,绳索被打断了,这种方案未能奏效。

到了1月2日的晚上决定用第二套方案,派出三艘竹筏偷渡,每只竹筏乘坐5名战士,但有两艘竹筏撞上礁石散架,只有担任突击队队长的毛振华和另外四名战士乘坐的竹筏偷渡成功,但当时后续部队并不知道他们已经偷渡成功,到了1月3号形势所迫,大部队开始渡江。

隐藏在敌人阵地下方的5名勇士突然杀出来,配合红军奋勇强渡,敌人一时间慌了神,不知道该打谁,与此同时时任红一军团炮兵连长的赵章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操作迫击炮,对着敌人连开三炮,三炮都落在蒋军人群里。遭到如此精准的炮火打击,敌人更加慌乱,就这样一举攻下了敌军阵地。

有了第一支部队在回龙场突破乌江,也为江界河和茶山关渡河的部队分担了很大的压力。随后红二师在江界河渡口强渡。保障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渡江。

到了红三军团渡江时,茶山关的守敌已经知道红军在江界河和回龙场渡江成功,自知难以坚守,未战先逃,所以红三军团渡江较为顺利。突破乌江天险后,仅仅几天时间到了1月7日,红军全面占领遵义城,一军团向娄山关、桐梓方向追击,扩大占领区。红军得到了宝贵的休整时间,顺利保障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来到贵州有机会一定要来乌江边的回龙场看一看,缅怀先烈。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