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发现家里老人听力有所下降,需要大声说话才能听清。但实际上,听力下降可能不仅是“耳背”问题,还可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来源 视觉中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范围内约有4.66亿人患有中度至重度听力障碍。“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有三分之一听力达到残疾的程度,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工作组专家卜行宽教授表示,“目前国际公认,听力损失是阿尔茨海默病独立的高危因素,两者有直接关系。”
记者了解到,去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开展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2024—2027年)的通知》,指出“听力损失不仅直接导致沟通交流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还会增加心理疾病和老年痴呆的患病风险”。卜行宽教授强调,老年人接收和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减弱后,可能会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出现社会隔离、抑郁等心理和精神问题。“那些听力轻度减退的人,发展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也是听力正常者的近2倍;中度听力丧失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几率则高3倍;而严重听力丧失者,则会高出5倍之多。”
怎样才能及早发现老人的听力损失呢?“老人听力的问题往往是内耳的问题,他自己嗓门很大,显得中气十足,但恰恰暴露了他‘听不见’。”卜行宽教授表示,如果家人发现与老人沟通出现困难,老人经常“听岔”信息、需要大声喊着说或看电视、手机时需要调到很大音量,都可能是听力受损的表现,需要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卜行宽教授表示,特别强调的是,老年人的听力损失不仅是退化,“退化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听力损失很多时候是在中年甚至青年就埋下的隐患,到老年病情有所进展,加上老年人中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高发,都会对听力造成影响。”很多年轻人喜欢进出的KTV、迪厅等,或者长时间佩戴耳机,都有可能对听力在无形之中造成损害。卜行宽教授建议,佩戴耳机要遵循“666原则”,即聆听环境噪声不超过60分贝、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不超过播放设备最大音量的60%。
"老年人体检不光是量血压、血糖,查心电图等,还要关注听力的筛查。”专家表示,面对庞大的患者群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十分重要,对于已经发生听力损失的患者,现代科技可以助其回归主流社会。
目前,我国助听器的应用率不到5%,相比其他发达国家平均20%的应用率还有很大的差距。不仅如此,面对巨大的听力损失人群,到目前为止,我国专业的听力服务人员只有一万多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都无法满足听损人士的需求。华东地区首家“峰力旗舰听力中心”一站式体验中心1月11日落地南京,为听损人士提供从听力检测、助听设备及听力康复,售后保养等一站式的国际化专业听力服务。专家表示,“希望通过“官方认证体系”和“专业培训机制”两大模块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充分发挥助听器的先进作用,解决更多听损人士的困扰,满足社会的需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