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蒙古国总理罗•奥云额尔登访华,此次访问在国际局势中引发诸多关注,背后藏着不少关键信息。
蒙古国总理(资料图)
先说这几年中蒙的贸易往来,那可是相当密切。蒙古国资源丰富,煤炭等矿产是其经济的顶梁柱。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对蒙古国的煤炭需求一直都在涨。就拿2024年来说,中蒙双边贸易额飙升到190亿美元,这里面,蒙古国对华出口达到144亿美元,占了蒙古国出口总额的91.3%。煤炭在蒙古国对华出口里那绝对是主力,2022年,蒙古国向中国出口煤炭3100万吨,到了2024年,这数字直接跃升到8300万吨,增长幅度惊人。
这次奥云额尔登访华,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中蒙签署了关于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建设、煤炭贸易和塔温陶勒盖煤矿产能提升的协议。这甘—嘎铁路项目意义重大,从2004年就开始讨论了,中间经历了长期搁置,现在终于迈出关键一步。这条铁路预计2027年投入运营,全长虽不算长,但是作用巨大。它每年预计能运输3000万吨货物,这可差不多能负担蒙古国近六成的煤炭出口任务。奥云额尔登还表示,铁路通车后,塔温陶勒盖的煤炭出口量每年会增加到7000万吨,这能让蒙古国的煤炭销售收入每年增加15亿美元。要知道,蒙古国当下的外汇储备也就50亿美元,这每年多出来的15亿美元贸易收入,对蒙古国扩大外汇储备规模帮助极大。
蒙古煤炭资源丰富(资料图)
蒙古国强化对华经贸合作,也是有现实原因的。蒙古国虽然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不足严重制约了其资源出口能力。中蒙边界长达4700公里,可铁路口岸只有1个,公路口岸仅有13个。铁路口岸少,使得蒙古国对华矿产品出口严重依赖公路运输,这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还带来了巨大的通关压力。公路运输的超载问题,把蒙古国的公路基础设施破坏得厉害,还扰乱了当地牧民生活,破坏自然环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而且,国际局势不太稳定,尤其是“特朗普2.0”可能带来的贸易战风险,对依赖出口的蒙古国经济冲击不小。所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拓展稳定的贸易通道,对蒙古国应对外部风险就显得极为重要。
从国际政治格局来看,这件事也有深意。蒙古国在外交上原本受“第三邻国”战略影响,和西方保持着微妙关系,这导致其内部出现一些矛盾,西方势力借此影响蒙古国国内政策,甚至煽动反对声音。在这种复杂背景下,中蒙铁路合作的推进并不容易,它触动了蒙古国内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比如公路运输从业者,他们害怕新铁路投入使用后生意受冲击,所以在背后使力阻止。但现在中蒙铁路合作取得进展,说明蒙古国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2024年,蒙古国人民党在议会选举席位单独过半数的情况下,还坚持与第二大党组成联合政府,就是为了避免党争内耗拖累经济发展。如今奥云额尔登成为蒙古国20年来任职超过4年的总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所上升。
中蒙铁路(资料图)
对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而言,中蒙加强合作这事儿可能不是个好消息。特朗普一直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在贸易等方面频频挑起争端。中蒙在能源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紧密合作,会让亚洲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形成更稳定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这就意味着,特朗普鼓吹的贸易战那一套,在亚洲地区更难推行,对亚洲国家的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这不就等于给特朗普的相关设想来了个当头一棒嘛。而且,随着中蒙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未来两国还计划开通满都拉—杭吉、策克—西伯库伦、珠恩嘎达布其—毕其格图等跨境铁路项目,助力蒙古国完成“三纵一横”铁路网络目标,实现与中国、俄罗斯两国铁路网的更好联通。这一系列合作将极大提升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让区域经济合作更加稳固,也让特朗普式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更难有施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