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张配图引发了网络热议。图上,美军海军陆战队气势汹汹“直扑上海”,似乎一场惊天动地的两栖登陆战即将展开。然而,这并不是军事大片的宣传,而是来自一篇美军退役军官的文章。有人说,这张图传递了美国的新反华策略,也有人调侃:“美军这是决定写好遗书再来送命?”
如此不切实际的设想为何还能成为讨论焦点?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样的“战略构想”不仅荒唐,还隐藏着美军的焦虑和困境。
解放军近年来在东部沿海地区构建了一整套强大的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体系,包括先进的防空系统、高效的空中监控网络以及岸基反舰导弹等。这些部署确保了从空中到海上的全方位覆盖。美军如果真试图对上海发动两栖登陆,后果几乎只有一种——全军覆没。
战时,美军舰队首先要穿越解放军密集部署的反舰导弹区域,还需面对高强度的防空火力拦截。哪怕突破了第一轮火力网,仍难以躲过解放军战斗机、导弹护卫舰的全程追击。这一过程,犹如让一群飞蛾穿过熊熊火焰。
第一岛链的美军海军陆战队人数不过2万人,舰艇和装备都远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两栖作战。即使再加上增援兵力,也无法与解放军数十万人的强大防御力量抗衡。
即便侥幸踏上上海的土地,这支孤立无援的部队又该如何继续作战?美军的补给线早已被解放军的导弹部队精准切断。没有弹药,没有燃料,没有援军,孤军深入的部队只能面临全线溃败或投降的命运。
如此“登陆上海”的幻想,不仅没有军事常识,更像是一场不计后果的“科幻冒险”。
近年来,解放军的远程打击能力显著提升,使得美军第一岛链上的前沿基地变得越来越不安全。这些基地,包括关岛、冲绳在内,长期是美军在亚太地区的重要节点。然而,解放军的导弹系统覆盖范围广、打击精准,足以对这些基地造成致命威胁。
为了避免战时“瓮中捉鳖”,美军不得不调整部署,将防御重心后撤至第二岛链。与此同时,美军还提出了“分布式作战”概念,即将原本集中的部队分散到数百个小型岛屿上,以分散风险、降低被全面摧毁的可能性。
然而,这种调整看似务实,实则是迫不得已的防守之举。美军的撤退,暴露了其在亚太地区对抗解放军时的信心不足。分布式作战固然能延长部队存续时间,但也意味着失去了集中火力的优势,整体作战效能难以保障。
换句话说,美军这种从第一岛链后撤的行为,不是战略的主动选择,而是对解放军威慑力的无奈回应。
当常规力量难以与解放军抗衡时,美军的一些高层转而抛出“核威胁”的言论。最近,美军多名高官公然叫嚣,在台海冲突中,如果常规武器无法奏效,不排除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可能性。
然而,所谓“核讹诈”真能吓倒中国吗?
1. 中国的“二次核打击”能力
解放军近年来在核武器技术领域的突破,使得中国已具备可靠的“二次核打击”能力。即便美国率先发动核攻击,中国仍有能力通过陆基导弹和潜射导弹进行毁灭性反击。
2. 核战争的政治代价
核战争不仅意味着军事毁灭,还需要承担巨大的政治和道义压力。对于美国来说,率先使用核武器不但会遭到全球舆论谴责,还可能招致盟友的信任危机。这种“潘多拉魔盒”,美军未必敢轻易开启。
3. 扩核应对:最强有力的回击
中国官方早已宣布,将进一步扩充核武库,以应对外部威胁。美军以核武器恐吓中国的策略,不仅无法动摇中国的战略决心,反而促使解放军加强战略威慑能力。
无论是“登陆上海”的幻想,还是“核讹诈”的威胁,美军的这些策略更像是一种焦虑情绪的表现。面对解放军日益强大的区域拒止体系和不断提升的战略威慑能力,美军在台海地区的主动性已逐渐丧失。
对于解放军而言,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底线,捍卫台海安全更是责任。近年来,解放军通过现代化建设,在常规军事能力上形成压倒性优势,同时通过战略核力量巩固了国家安全底盘。
美军的种种挑衅行为,无论是实际军事部署,还是心理战术,最终都只能以失败告终。台海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国家统一大业,绝不是外部势力可以染指的区域争端。解放军有信心,也有能力粉碎任何形式的干涉和挑衅。
把台独都压在这里,一直到台独变成骨灰。台独说要慢慢玩,就慢慢玩死台独。
美国人在玩天方夜谭,真的打仗,他的航母起码远离我们3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