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形势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眼前这场旷日持久的俄乌冲突来说,唯一不变的或许就是变化。
随着冲突持续升级,与其说是俄乌间的对抗,倒不如说是俄与美西方之间的较量。眼下,俄乌冲突即将满一周年,美西方加大了对乌军援力度,俄方也随之加码,并向西方发出更多警告。
正当俄乌局势持续升级之际,2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传来了。

动向一,乌克兰“临阵换将”,国防部长或被“炒鱿鱼”。
6日,乌克兰执政党人民公仆党议会党团主席阿拉哈米亚表示,乌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将接替列兹尼科夫出任国防部长,而列兹尼科夫将被任命为战略工业部长,以加强军工合作,并称考虑到其“专业知识”,这样的调动是绝对合理的。
据悉,如果这一人事变动成真,这将成为俄乌冲突发生以来,泽连斯基政府最大、最重要的人事变动。
并且,从国防部长调任到战略工业部长,乍一看是“平调”,但实际上却是“降级”,剥夺了列兹尼科夫的实权,无异于变相“炒鱿鱼”。
不过,对于自己职位即将变动一事,列兹尼科夫却发出了截然不同的回应,他表示——他并没有和泽连斯基谈论过有关调任战略工业部的事,并称如果突然收到这样的提议或任命,他将会拒绝,同时强调他并不具备担任战略工业部长的专业知识。

列兹尼科夫
言下之意,列兹尼科夫并不没有收到、也没有做好调任战略工业部长的消息,也没有与泽连斯基进行过交谈,若人事变动命令下达,列兹尼科夫很可能会自己辞职,一方面是被变相“炒鱿鱼”,列兹尼科夫难免心有怨气;另一方面是如他所说,他并不具备胜任战略工业部长的专业知识。
由此来看,这显然又是乌克兰政坛内部争斗的体现之一。
要注意,这段时间里,乌克兰多位高官被调查、被解职,再加上乌内务部长等人在基辅坠机事件中身亡,以及泽连斯基亲信阿列斯托维奇因“说错话”而引咎辞职,引发了乌克兰政坛巨大动荡。
如今,俄乌冲突尚未平息,乌国防部长这样的重要人物却将被“炒鱿鱼”,这样的“临阵换将”之举将对前线乌军士气造成巨大影响,并引发政坛震动,泽连斯基不可能不清楚。
但泽连斯基明知后果也要让乌防长“换人”,背后估计至少有2个原因。

1,泽连斯基可能对列兹尼科夫有了“疑心”或感到忌惮。
据悉,现年56岁的列兹尼科夫,曾在苏联空军服役,还当过律师,从2021年11月开始担任国防部长,在军方、政界的影响力都不容小觑。
尤其是俄乌冲突发生后,乌克兰防长、乌军总司令的声望更是水涨船高,不少乌克兰媒体和西方媒体曾报道称——泽连斯基对声望高涨的军方人士感到忌惮,担心俄乌冲突结束后,自己的总统宝座被夺走,曾一度希望将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任命为国防部长,以削弱其在军中威望和影响力。
从这点来看,如今作为防长的列兹尼科夫先被调任,或许就是为接下来扎卢日内被任命为防长做准备。
此外,关于泽连斯基政府与军方的不和,西方媒体早有报道,尤其是在阿列斯托维奇说错话后,引发了乌克兰军方强烈抨击与批评,而整件事发生到阿列斯托维奇“引咎辞职”,泽连斯基都没有发声为自己人说话。而这,也被视作泽连斯基政府与军方间隙扩大的体现。

2,与之前“清算”多位乌克兰高官一样,泽连斯基这次将列兹尼科夫解职,不排除有进一步凸显其反腐力度,以为加入欧盟做铺垫的准备。
尤其是,列兹尼科夫曾在苏联空军服役,这在某些西方国家看来,显然就是“很不合适”的。
因此,列兹尼科夫被“炒鱿鱼”,很可能是为泽连斯基政府推动乌克兰加入欧盟计划的其中一环。
总之,不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在俄乌冲突尚未平息之际,乌国防部长被强行换人,都将引发剧烈政坛震动,甚至加剧泽连斯基政府与军方的不和。
至于泽连斯基究竟所求为何,且静观后续吧。

动向二,俄罗斯拒绝美国核查核武库,这回该轮到白宫着急了。
6日,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表示,目前暂时无法恢复《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核查活动,美俄双方代表举行相关会议的时间也仍未确定。
据悉,在美国于2019年撕毁《中导条约》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成了美俄间唯一的军控条约,而该条约于2011年2月5日正式生效,有效期10年。2021年,该条约即将失效前,美俄互相交换外交照会,将该条约延长5年。
而这次提到的核查机制,便是该条约中,美俄互相报备核武库情况后,各自派出代表团前往对方国家进行核查的机制之一。
简单点说,就是美俄互相检查,双方报备的核武库情况是否属实的机制。
但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于美国对俄施加大规模制裁,包括限制俄飞机、官员入境美国,导致俄罗斯的代表团无法赴美开展核查工作,俄罗斯直接宣布暂停核查机制。

得知消息后,美国着急了——一个摸不清底细的拥核大国俄罗斯,远比要比“知根知底”的俄罗斯更令美国感到忌惮。
毕竟,美俄互相较劲多年,要是在毫无防备之下,俄罗斯突然掏出一个“大杀器或杀手锏”,美国的处境将极其被动。
尤其是在俄罗斯已经研制出“锆石”、“匕首”等多款高超音速导弹,“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又亮相,以及前不久俄方宣布开始批量生产一批“波塞冬”超级核鱼雷的情况下,美国的担忧情绪进一步升级了。
同时,核查机制也是避免美俄发生冲突、乃至核冲突的重要机制之一。
所以,近一年来,美国一直希望俄罗斯能恢复《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中的核查活动。

但如今,俄罗斯拒绝恢复核查活动,将在核领域继续保持“神秘和未知感”,这对美国来说,无异于如鲠在喉、倍感担忧。
总之还是那句话,永远不要低估惹怒一个拥核大国的结果,尤其是俄罗斯,若美国继续步步紧逼、对俄乌局势不断“煽风点火”,到头来吃不了兜着走的将是自己,如今俄方的强势态度便是信号。
究竟何去何从,美国确实得三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