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张爱萍与纪登奎发生争执,后来结局如何

醉卧沙场红尘情 2025-04-19 16:59:03

1975年,在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的办公区域里,突然响起了很大的吵架声,这让大家心里都犯嘀咕——那时候,到底是谁吃了豹子胆,敢跟国务院里排行老二的纪登奎吵起来啊?

没想到,跟纪登奎吵起来的那个人,竟然是出了名性子急的张爱萍。他俩为啥闹矛盾呢?说起来也是,有人一口气给中央寄了8封举报张爱萍的信!

为啥张爱萍那会儿会被人举报呢?张爱萍和纪登奎俩人到底是为了啥吵起来的?他们这场争执,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中央收到对张爱萍的8封举报信】

1960年那会儿,解放战争还没完全结束,张爱萍就因为头部受伤但仍坚持出任国防科委的头儿。从那以后,他差不多有二十年的时间,都全身心扑在了国防科研上。

张爱萍领导国防科研工作了整整20年,这段时间里,中国的国防科技有了巨大进步。就像1962年咱们成功试爆的第一颗原子弹,还有1967年成功爆炸的第一颗氢弹,这些都是张爱萍一手推动的成果。

不过,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那会儿,张爱萍因为过去的一些事儿,被撤了职。他遭了不少冤枉,左腿还被打伤,结果落了个一辈子的残疾。

不过,张爱萍对党的忠诚之心一直都很坚定,从没变过。到了1975年,邓小平再次出来工作,而勤勉实在的张爱萍也被党组织重新安排,回到了他以前的工作岗位。

但历史的纠葛并未就此轻易平息,张爱萍刚官复原职没多久,党组织就收到了整整8封举报他的信件!

挺让人吃惊的是,那8封举报信竟然全都落到了毛主席手里。那时候,毛主席的身体已经不太行了,但这8封信说明事情可不简单。不管是瞎传的谣言,还是真凭实据,党中央都得特别重视起来。

接着,毛主席就让在国务院当副总理的纪登奎来搞定这事儿。

纪登奎在毛主席晚年时,是我们党内一位很重要的领导。在抗日战争那会儿,纪登奎跟华国锋一样,都加入了山西那边我们党领导的抗日救亡的爱国青年组织,他们还都在华北好多地方工作过。

新中国成立后,纪登奎被安排去了河南许昌,做了地委副书记。后来,毛主席去许昌考察时,和纪登奎认识了。毛主席特别看重这个年轻有能力的小伙子。从那以后,毛主席每次经过河南,都会让纪登奎来给他讲讲当地的情况。

1971年,林彪的事情败露后,纪登奎被毛主席点将,成了中央军委的领导一员,还加入了军委专门处理这案子的小组。纪登奎在处理林彪这事儿上,表现得特别沉稳冷静,这让毛主席对他特别看重,也很信任他。

1975年那会儿,纪登奎被毛主席点将,当上了国务院的副总理,成了周恩来总理得力的帮手。后来,毛主席还把处理张爱萍那8封举报信的事儿交给了纪登奎,这事儿足以说明当时毛主席对他有多信任。

纪登奎接到张爱萍那8封举报信后,他到底是怎么应对这件事情的呢?

【张爱萍与纪登奎,为何发生争执】

纪登奎拿到那8封举报张爱萍的信后,他先大概翻了翻信里都说了啥。一看里面列举的张爱萍的“问题”,纪登奎心里咯噔一下,要是信里说的都是真的,那张爱萍可就麻烦大了,到时候纪登奎就是想帮他一把,也是有心无力了。

所以,纪登奎立马把张爱萍喊到了办公室,问他那些举报信上说的关于他的“问题”,到底是不是真的。

张爱萍瞅了那8封举报信的内容,气得火冒三丈:他压根儿就没讲过像“这九年来舵手把事儿搅得一塌糊涂”这种背叛党和国家的鬼话。这8封信,简直就是无中生有,恶意中伤。

张爱萍郑重其事地表明,那8封举报信里提到的所谓“过错”,跟他自己完全没关系,他完全有权利对这些风言风语提出申诉和反驳。

不过,纪登奎感觉这事儿没那么容易就搞定。他心里清楚,有人想整张爱萍,这是明摆着的事儿。但最可怕的是,要是张爱萍对那些举报信里的指控反应太激烈,硬要去争辩,那他可能立马会受到更大的打击。

因此,纪登奎对张爱萍好言相劝,说现在的情况,最好还是忍气吞声,吃了这个哑巴亏,认了那个“错”,想办法把大事缩小,小事就让它过去吧。

纪登奎的话一出,张爱萍心里头顿时火冒三丈。这位性格直率的老将军,向来实话实说,黑白分明,从不做颠倒是非的事。要让他低头认一个自己没犯过的错,那真是比上天还难。

看到张爱萍不肯为“举报信”上的事儿认错,纪登奎没办法,只好用自己的经历来劝他。纪登奎说:“张爱萍啊,我跟你说,我之前也收过举报信,被逼着认了些自己没干的事儿,可我还是挺过来了,现在我不也好好的嘛。”

可纪登奎压根没想到的是,他那番“好心劝说”不偏不倚地撞上了张爱萍心里的伤疤。时间回溯到20世纪70年代,张爱萍因为死活不肯认那所谓的“错”,结果左手受了伤,这一伤还成了他一辈子的事儿。想想看,一个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大半辈子,几乎没怎么受过伤的将军,这伤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辈子都抹不去的难堪。

听到纪登奎建议人要宽容大量,张爱萍立刻火冒三丈,直接反驳道:“这话可不适合你!”

结果,纪登奎和张爱萍在办公室里直接杠上了,吵得不可开交。他们的争吵声很快吸引了不少值班人员的注意,但没人敢上前拉架。毕竟,一个是国务院的大副总理,另一个是给咱国家搞出原子弹、氢弹的大功臣,谁敢轻易插手啊。

正当大家伙儿对那俩人的争吵束手无策时,陈锡联出现了。他在部队里历练了这么多年,又是国务院的副总理,劝劝他俩那是绰绰有余。在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后,陈锡联也察觉到了张爱萍接到那八封举报信背后的严重性,同时也体会到了纪登奎当时的用心良苦。于是,他直接跟张爱萍说:

老张,你就先把这事儿认下来吧,到时候有啥后果,咱们大伙一块儿担着……

那时候,张爱萍是个有主见的人,谁说都不好使。他火冒三丈地跟陈锡联说:“我啥也没干,为啥要认账?”

陈锡联努力去劝和,结果没成功,反而被张爱萍训了一顿,他心里别提多憋屈了。张爱萍发完火后就走了,离开了国务院副总理的办公室。这时候,纪登奎和陈锡联都琢磨着,张爱萍以后的日子怕是要“不太好过”了。

纪登奎和陈锡联的看法最终被证实是对的。1975年短暂回归工作岗位后,张爱萍又一次被撤掉了所有头衔,只好待在家里,成了个“没事做的人”。

【争执过后,张爱萍结局如何】

张爱萍没有接受纪登奎的提议,结果真的像他预料的那样,卷入了更大的麻烦里。不过,张爱萍遇到的难题也引起了一个重要人物的,这个人就是咱们中国的好总理周恩来。

1975年那会儿,周恩来总理的身体状况已经相当差了,可当他听说张爱萍遇到了大麻烦,还是硬撑着病身子,打算出手帮他一把,好让他能渡过眼前的难关。

最后,多亏了周恩来的不断努力,张爱萍终于拿到了可以外出看病的许可,他的手病也因此好转了不少。有了周恩来总理的帮忙,那些想使坏的人也不敢再对张爱萍不公平了,张爱萍心里非常感激周恩来的帮忙。

但是,张爱萍心里特别难过的是,周恩来总理在1976年1月因为生病去世了,那时候他78岁。周恩来总理一走,张爱萍心里头真是悲痛万分。他明白,要是没有周恩来总理帮忙,他可能早就过不去那些难关,也不会有现在的自己。

1978年,邓小平同志重新站出来,加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开,中国就踏上了改革开放这条全新的道路。有了邓小平的支持,张爱萍很快就回到了他原来的岗位上,并且被选为了国防科委的头儿。

张爱萍重新挑起了中国国防科技的大梁,他真没让邓小平失望。1980年那会儿,张爱萍负责指挥,咱们国家成功地把一枚洲际导弹送上了天,这事儿震惊了全世界,让大家都投来了的目光。这也说明,咱们中国的国防科技,那可是跨进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不过呢,张爱萍重回工作岗位后,他那火爆脾气还是一点没变。到了1984年,张爱萍跑到美国去搞国事访问。在那儿,有个美国军官故意找茬,跟张爱萍说:

想了解下,1950年那会儿朝鲜正打着仗,咱们中国为啥要派兵去,让自己的战士到朝鲜那边去呢?

张爱萍一听这话,立马直截了当地反驳说:“咱们中国为啥派兵去朝鲜,那是因为朝鲜政府请咱们帮忙。那我就纳闷了,美国它凭啥越过三八线,跑到朝鲜那边去呢?”

张爱萍的反问让那名美国大兵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他只好换个话头,冲张爱萍说:“中国老说自己是热爱和平的国家,那咋还要搞核武器研发,前段时间还要发射洲际导弹呢?这不是在给世界和平添堵嘛!”

张爱萍说:“中国有句老话,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看这世界上,有些国家拿着原子弹,到处吓唬人,还想把战争和霸权强加给中国。咱们中国,为了自保,为了维护和平,也得有原子弹!”

后来,张爱萍又说:“我这次访美,本意是为了促进和平。但你们提的问题,实在让人意外,满满的都是不善意,我真是大吃一惊!”回到国内,张爱萍二话不说,直接找邓小平交了辞职信,说:“我觉得吧,我这职位得让人了,这次去美国,我可没给那些美国人留啥好脸色!”

邓小平听说张爱萍跟美国人吵了一架后,心里头挺感慨:这位老将军,一辈子都扑在了咱祖国上。他发火的那些时候,哪回不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我哪能因为他那颗滚烫的爱国心,就把他给撤了呢?

1987年,已经77岁的张爱萍老人告别了工作岗位,开始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继续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到了2003年,张爱萍因为生病去世,那时候他已经93岁了。

5 阅读: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