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在外出巡查的过程中在一家普通饭馆之中进行了用餐。但也就是他的这一深入民众的行为,却让不远处的一名妇女看到了这一幕。
在那名妇女的惊讶中,毛主席便挥挥手进入了人群之中。那么为何毛主席会开始巡查呢?在他深入民众的过程中又经历了什么?
开始“南巡”,了解当地情况
1958年7月31日,赫鲁晓夫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访华,原本这应该是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友好交流,但是赫鲁晓夫提出的一项提议却严重触及了中国的底线。
那就是关于设立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建议,苏联的这一提议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主权,作为我国的领导人,毛主席严肃地拒绝了赫鲁晓夫的这一请求。
中国的主权不容任何人侵犯,哪怕是同一阵营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是一样。见这次提议并没有获得中国的同意,赫鲁晓夫也并没有继续纠缠下去,于是便在8月3日离开了中国。
在赫鲁晓夫离开之后,毛主席很快便对国内的农业生产情况产生了兴趣。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发展方面是否顺利甚至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
于是在经过商讨之后,毛主席便决定对国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视察。只有亲自见到了国内农民的发展情况,才能够对国内的农业发展有一个更加系统的了解。
说做就做,在赫鲁晓夫离开的第二天,8月4日,毛主席便正式开始了这次大规模的视察。而视察的第一站,就是河北省徐水县的一个农业社俱乐部。
来到当地之后,毛主席便对当地的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等进行了系统的询问和调查。像是这样的农业俱乐部能够很好地反映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在进行过系统了解之后,毛主席更是对这种农业社的组织形式表现出了兴趣。
在毛主席看来,这种农业社的组织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劳动积极性,并且可以增加农民的人均收入,对于一部分农村区域来说,这确实算得上是一种相当不错的组织形式。
不搞特殊,和民众一起用餐
到了8月8日,毛主席更是来到了河南省商丘县的黄楼村。对于毛主席的到来,当地人民都表现出了极强的兴趣,为了纪念毛主席的到来,当地民众甚至还将道口乡改名为双八镇来纪念这一天。
别看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改名行为,但是却能够看出当地民众对于毛主席的尊敬和爱戴。在河南当地进行过视察之后,毛主席便再度乘坐专列来到了山东。
在山东视察的过程,毛主席还专门参观了当地科学院的棉花试验田。要知道,科技发展是立国之本,在科技的引入之下,棉花的生长都要比普通农田中的棉花要好上许多。
见科技对于农业生产力有如此大的帮助,毛主席更是对科技在农田中的各种应用表现出了很强的兴趣。如果能够将这些科技大面积推广出去的话,那么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力,这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实力也将产生很大的帮助。
8月10日,毛主席的视察也来到了天津。经过了几天的视察之后,毛主席却突然做出了一个要在当地小餐馆用餐的决定。
正常来说,在领导视察过程中,用餐地点一般都是会专门安排餐馆的。但是毛主席向来都不喜欢搞什么特殊化,于是,毛主席便决定随便找一个普通的餐馆用餐。
毛主席作为农民出身,他很清楚想要了解到人民的实际情况,肯定是要深入基层来对民众进行了解的。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能够尝尝当地人经常吃的饭菜,对于了解当地人民也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毛主席毕竟是国家主席,在安全性方面还是需要保证的。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最终便选定了位于和平区的正阳春饭馆。
一石激起千层浪,被群众发现
在前往饭店的过程中,饭店经理也听说会有领导来就餐,但是在电话中并没有说要来的这个领导是谁。
当毛主席来到饭店门口从车上下来的时候,早就等在门口的那些服务员们一个个的都傻了眼。他们没想到来吃饭的会是毛主席,有些年纪比较小的服务员,一时间甚至都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不过毛主席所表现出来的亲和力也是很快让这些服务员们放下了内心的担心,在了解过这家饭店的一些特色菜之后,毛主席便选择了饭店中的招牌烤鸭。
除了烤鸭之外,毛主席还点了几个老百姓经常吃的一些家常小炒。在等待饭菜的过程中,毛主席便开始跟随行人员讨论起了这次巡查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但也就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在饭馆对面的一名女性却突然发现了毛主席。
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在发现毛主席的身影之后,那名女性便大声地喊出了声。女人的声音随风不断远去,在那一瞬间,周围的民众顿时变得躁动了起来。
这句话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听到这句话的瞬间,周围的那些民众便纷纷围过来想要看看伟人的声音,见突然出现了这么多人,负责保护毛主席安全的警卫员也开始变得紧张了起来。
不过这些民众都是没什么恶意的,之前他们都是在电视里或者是收音机里了解到毛主席的,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能够见到真人,他们肯定是也想要去见上一面的。
看到这些民众之后,毛主席便站起身挥挥手,随后便主动进入了人群之中。深入人民,才能够更好地了解人民。
在接下来的那段时间中,毛主席更是跟这些民众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流。考虑到后来的行程,最终毛主席也只能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次交流。
这次“南巡”让毛主席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到了国内的农业发展情况,也让毛主席对未来的发展有了一个大概的思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