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WCBA总决赛首战在广东东莞新彤盛与四川蜀道远达之间打响。当终场哨声响起,广东队以83-70力克卫冕冠军时,全场焦点却定格在2米11的女篮MVP韩旭身上——白色球裤上那抹刺目的红色,成为女性运动员群体权益觉醒的无声注脚。
比赛进行到第二节,韩旭在高强度对抗中出现经血渗漏,白色球裤上逐渐晕开一片猩红。广东队杨力维第一时间递上毛巾,裁判暂停比赛时,队友们关切的目光聚焦在她泛着冷汗的面庞。然而这个21岁姑娘只是轻摆右手,转身冲向篮板位继续拼抢。赛后数据显示,她全场贡献16分12篮板,其中8个进攻篮板为广东队创造二次进攻机会。
"那种情况没想太多,下场耽误时间球队节奏就乱了。"韩旭在社交媒体的道歉声明引发舆论地震。这位经历过WNBA锤炼的内线核心,用浸血的球衣诠释了另一种奥林匹克精神:当生理期腹痛与高强度对抗叠加,当职业素养与身体本能碰撞,她选择将疼痛折叠进每一次起跳。
四川队豪华阵容(韩旭、李梦、王思雨+双外援)未能延续王朝统治,而广东队胜利背后更值得铭记的,是韩旭撕开的那道"月经羞耻"遮羞布。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数据显示:47%的女性运动员曾因生理期问题被教练质疑能力,32%选择隐瞒症状坚持训练。
网友"拒绝月经羞耻"的刷屏支持,与两年前某女马拉松选手经血染红紧身衣被恶意评论形成鲜明对比。衡水湖马拉松冠军李美珍咬牙冲刺时,大腿根部的血迹如勋章般闪耀——这种身体叙事权的回归,正在体育领域重塑性别话语。
更衣室里的卫生棉条、赛场边的暖宫贴、训练计划中的周期调节,这些曾经被羞于启齿的"女性专属",正在成为职业体育科学化的必修课。韩旭的球裤染痕,恰似女性运动员争取平等竞赛环境的血色路标。
当我们为血染战袍的坚韧鼓掌时,更应追问:为何21世纪的顶级赛事,仍缺乏女性生理保障预案?当NBA球员可因肌肉酸痛轮休,为何女性经期疼痛却被视为"可以克服的困难"?韩旭的道歉折射出社会对女性痛苦的系统性忽视,而网友的声援则是推动体育制度变革的集体呐喊。
这场舆论风暴最终指向体育公平的终极命题:真正的平等,不是要求女性像男性一样忍耐,而是让规则尊重每种身体的自然节律。当赛场能够坦然接纳女性的生理真实,韩旭们的"红色勋章"才会真正成为胜利的颜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