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智能化浪潮下,一场围绕车载视觉传感器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上演。根据知名市场研究机构Yole Développement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车载CMOS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0亿美元,其中中国厂商市场份额首次突破40%,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行业拐点已至 中国厂商弯道超车
彭博社近期报道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车载摄像头单机搭载量从2020年的1.8颗激增至2025年的8.6颗。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对8M及以上高规格CMOS的需求持续攀升,这为中国半导体企业提供了绝佳发展机遇。
"传统巨头安森美的收缩为市场腾出巨大空间。"国际知名分析师机构Counterpoint总监Neil Shah向《电子工程专辑》表示,"豪威科技凭借在手机影像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正快速完成车载产品的技术迁移,其OV48C等系列产品已获多家主机厂定点。"
产业格局重构 本土军团全面突围
据潮电智库最新数据,2025年1月车载CMOS出货量达28.05KK,其中豪威科技以12.1KK登顶榜首,市占率全球领先;思特威以3.7KK跃居第四。值得注意的是,安森美市占率骤降,索尼则位居次席。

"这种市场格局变化绝非偶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俊杰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指出,"国产CMOS厂商在三个维度实现突破:一是车规级芯片良率提升至99.98%,达到国际水平;二是产品线覆盖2M到12M全系规格;三是形成从设计到封测的完整产业链。"
技术突围加速 生态体系渐成
《财新》记者获悉,思特威最新发布的SC850AP芯片已通过ASIL-B功能安全认证,其独创的SmartClarity®-3技术使量子效率提升30%。该产品已进入比亚迪、蔚来等车企供应链,预计年内出货量突破20KK。
值得关注的是,在传统强项后装市场占据60%份额的格科微电子,其首款车规级前装产品GC4E53于今年1月通过AEC-Q100 Grade2认证。公司CTO李文涛在CES Asia上透露:"我们正在开发支持HDR 140dB的8M产品,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
产业政策加持 替代进程提速
据《中国电子报》报道,工信部近期将车载芯片列入"重点产业链协同攻关项目",计划三年内培育5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产业政策专家张宏斌分析:"当前国产替代呈现三个特征:从低端向高端延伸、从后装向前装突破、从单一产品向系统方案演进。"
知名投行高盛在最新研报中指出,中国车载CMOS厂商未来三年营收增速将保持35%以上,其中豪威科技有望在2027年问鼎全球车载CMOS市占率榜首。该机构同时将思特威股票评级上调至"强烈买入",目标价提升40%。
全球竞争新局 产业链深度整合
面对产业变局,国际巨头加速调整战略。索尼半导体总裁清水照士近日宣布追加200亿日元投资扩大车载CMOS产能,而安森美则被曝正与多家中国代工厂洽谈合作。对此,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赵福全教授认为:"未来的竞争将是生态体系的较量,中国企业需要构建从芯片到算法的完整解决方案。"
随着地平线、黑芝麻等自动驾驶芯片厂商与CMOS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产业协同效应正在显现。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车载芯片领域战略合作达43起,涉及金额超200亿元,一个以自主可控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已初具雏形。
在这场百年汽车产业变革中,中国CMOS军团正以技术创新为矛、产业协同为盾,在全球汽车电子版图上书写新的产业传奇。当智能汽车的"眼睛"越来越多由中国芯片点亮,这场静默的产业革命或将重构全球科技竞争格局。
免责声明:图文源自互联网或AI,仅为分享行业发展动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