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战靓妞(未经允许,请勿复制全文搬运!)
1942年9月,当“黑豹”坦克来到希特勒面前时,这位纳粹头目当时激动地近乎“热泪盈眶”:这才是我想要的,也是德国坦克该有的模样!
曾几何时,为了研发这款可以和苏联T34坦克相抗衡的坦克,德国军工研发人员可没少挨骂!刚开始,研发人员都是按照缴获的T34坦克模样,“依葫芦画瓢”来仿制自己未来的中型坦克。
毕竟,当苏联人的T34坦克大量出现在战场上以后,德国设计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坦克还可以这样设计?要知道,从一号到4号坦克的成长“科技树”,德国设计师们一直都一直在强调坦克的机动性,却忽视了它们的防御和攻击性能。
而T34坦克无论是防御性能,还是攻击力,都比当时德军列装的所有坦克逊色,因此让一度占有装甲优势的德军变得忌惮不已!而T34坦克的亮眼表现,也彻底把挑剔的希特勒和德国军工人员征服了!
于是,德国人开始检讨之前他们的设计思路是否正确。很快,一个新的研发计划交到了德国两大工业巨头:戴姆勒奔驰公司和MAN公司的手里。初步方案被命名为VK3002,其实也就是德国五号坦克。
1942年4月,德国军工公司特意选在希特勒的生日上拿出了正式的设计蓝图。希特勒当时也饶有兴致地倾听了设计师们的汇报。
结果,戴姆勒奔驰公司推出的德版T34,却引起了希特勒的极大不满:“我叫你们要借鉴T34的优点,不是叫你们给我造一辆T34!”看来,这位纳粹头目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了。
于是,希特勒又将目光重点放在MAN公司的设计方案上!MAN公司的设计方案是以传统德国坦克的思路为主,在结合T-34坦克众多优点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很多德国自己的技术。
因此,希特勒对MAN公司的方案很感兴趣,于是在他的亲自“关怀”下,MAN公司开始按照他们“元首”的要求,去完善这款不仅具有T-34优点,却要比它更出色,更帅气的坦克。
黑豹坦克装甲和发动机之间的“舍取”。不久后,新式的五号“黑豹”坦克便完成了样车的制造。“黑豹”坦克的乘员一共有五人:驾驶员、通讯员、炮手、装填手和车长。
它大量借鉴了T-34坦克的设计思路,采用了55°倾斜式60毫米装甲,同时也增加了装甲的厚度。正面的斜甲钢板经过焊接和锁扣变得更加坚固。
美军后来曾用一辆缴获的黑豹坦克进行测试,发现他们的M4谢尔曼的75毫米L/40坦克炮,即使在几十米的距离上射击,也无法击穿黑豹坦克的正面装甲。
不过,黑豹坦克唯一的薄弱处还是它的侧面装甲:仅有40毫米。在东线,苏军的45毫米反坦克炮只要注意攻击角度,便可以轻松地击穿黑豹坦克的侧面装甲。
德军当然也发现了这一点,于是后来他又把黑豹坦克两侧加装上了一块5毫米厚的裙板。德国人相信:在300米距离上,黑豹坦克45毫米的侧面钢板,完全可以抵挡住苏军45毫米反坦克炮的攻击了。
至于正面装甲,德军后来也加厚到80毫米!黑豹D型以后的型号,更是把炮塔装甲直接加厚到100毫米。要知道,这可是当时所有中型坦克的装甲厚度上限了。
装甲变厚了,“抗击打”能力自然也就变强了!不过,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对坦克的动力系统要求更高了。
而黑豹坦克的变速箱一直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它在行驶600英里以后,变速箱便经常会出现不堪重负而“趴窝”的情况。而同时期美军的谢尔曼坦克,连续行驶1600英里也能保持80%的完好率。
黑豹坦克火力强大,T-34/85都自叹不如。说完了“黑豹”坦克的装甲,我们再来看看它的火力情况:它装备了一门莱茵金属生产的75毫米KwK42 L70长管火炮,这种火炮可以说在当时算得上是“王者”般的存在。
要知道苏军直到T-34/85型号问世后,他们才有了ZIS-S-53型85毫米炮。不过,虽然苏联人的这门85毫米炮口径大于黑豹坦克的75毫米炮,但它仅有54.6倍径的身管,穿甲能力和黑豹坦克的火炮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而黑豹坦克的那门75毫米火炮配弹79发,分为高爆装药穿甲弹和钢芯弹头穿甲弹。装药穿甲弹在900米的距离上,只要命中角度为90°时它的穿甲厚度便可以达到133毫米。在900米距离上如果使用钢芯穿甲弹,命中角度为90°时的穿甲厚度则为170毫米。
更值得一提的是:“黑豹”坦克采用的是“交错式负重轮”,可以让它在行进中保持着较为平稳的状态,这无形中也为它的火炮提供了一个高精度的射击平台。
另外,TZF12型双目瞄准镜也大大提高了黑豹坦克的射击精度。在战争后期德军逐渐失去制空权后,还有一部分“黑豹”G型坦克安装上了红外线夜视瞄准器,光这一点就要甩同时期同类坦克几条街。
另外,在后期的黑豹A型和所有G型上,在K.Z.F.2型瞄具的圆形枪座上还装有车体机枪用于防空。
结语1942年9月,当MAN公司的两辆样车首次展示给希特勒看时,“挑剔成性”的希特勒却少见地非常满意!由此可见,这款德国坦克看起来确实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
其实在希特勒的内心里,“黑豹”最符合他的审美观,于是他立即要求将这款坦克迅速投产并送到前线。
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黑豹”坦克首次投入实战!不过,虽然它在战场上表现十分出色,但同样逃脱不了“产量不足”的命运。
毕竟,当时德国生产的Hl210/230发动机数量上限只有9000台,其中大约有2000台要给虎式和虎王坦克,“黑豹”也就顶多能分到7000台发动机。因此到战争结束时,德国一共只生产了5976辆各型号的"黑豹"中型坦克。
但“黑豹”由于在机动性,火力和防御这三大指标非常均衡,甚至主要性能都要超越T-34,因此这款德式坦克也让对手们印象深刻。特别是法国人,战后他们将大量德军历史遗留的黑豹坦克,全部列装给了法军并一直服役至1949年。
图源网络,侵删!
点击关注一下《历史杂谈驿站》好吗?感谢支持!
应该一直产豹式才对,虎式虎王成本太高
事实证明,数量是可以战胜质量的,同期T34各类型号生产了1、2万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交错式负重轮确实提供了稳定,但是,德军后勤兵成天骂娘啊(ー_ー)!!
可惜生产成本,生产工时太高太长了。量产和后勤维护是软肋
发动机和变速箱拖垮了黑豹
主要还是德国没办法把水柜兵当卫生纸用[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3002关键是7级车。真心不行
据说豹式的75毫米炮的穿甲能力比虎式的88炮还强。
t34唯一的优点就是造价便宜,铸铁炮塔,可以大规模量产[得瑟]
走数量德军死得更快,还是得走精英路线,毕竟德国油料太紧张了
作为一款战争机器,保时捷居然造出来限量版虎式,这是去打仗吗
太晚了
黑豹才六千多辆最早装备夜视系统,对德国杯水车薪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