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DC预测,到2025年,中国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支出将飙升至82.8亿美金,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在11.3%。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建筑行业不可阻挡的发展洪流。在这一变革中,建筑企业纷纷踏上数字化征程,期望借此开拓新市场、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不过,当下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度参差不齐。部分领先企业已成功构建全面数字化管理体系与平台,而众多中小企业仍在摸索前行。
回顾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进阶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1. 萌芽阶段:计算机开始在部分企业崭露头角,主要应用于简单的数据记录与计算,像财务部门使用电子表格记账。此时,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狭窄,企业对数字化的理解仅停留在提升局部工作效率层面。
2. 信息化建设阶段:随着技术进步,企业大规模部署ERP、CRM等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在各自业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初步实现业务流程数字化。许多建筑企业将部署此类系统视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步骤,但仅引入系统,尤其是非核心业务系统,就认为完成数字化是错误的。因为这一阶段,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信息系统相互孤立,形成“数据孤岛”,严重阻碍数据流通与共享,限制企业整体效能提升。建筑企业需明白,真正的数字化是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信息高效对接与利用,推动企业全面升级。
3. 深化阶段: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崛起,企业积极探索技术与业务融合。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业务数据,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例如,实时获取项目数据,精准把控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优化决策流程。不过,仅有少数大型建筑企业达到这一阶段。蓝领城邦作为深化阶段的得力工具,整合先进技术,为建筑企业打造高度集成、智能互联的数字管理平台,覆盖项目、人员、企业管理等关键环节,实现数据实时同步与深度分析,助力企业提升项目执行效率和盈利能力。
展望2025年,数字化转型迎来新趋势与重点——AI融入数字化。如今,AI不再是纸上谈兵的前沿概念,已逐步融入企业运营。凭借强大的自主学习与决策能力,AI不仅辅助企业各层级决策,在特定场景下还能自主做出精准决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业务响应速度,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
为适应AI驱动的新工作流程,建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员工AI技能培养。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合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员工掌握AI工具与技术,与智能系统高效协同,充分释放AI在业务流程中的巨大潜力。数字化是AI广泛应用的基石,而AI的融入为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澎湃动力。
然而,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建筑企业需注意两点:一是聚焦业务实际回报,摒弃盲目追逐AI技术潮流的做法,将重心回归业务本身,关注实际可量化的业务收益,确保每项AI创新紧密围绕业务目标,切实推动企业效益增长;二是避免无效技术投资,谨慎评估AI技术投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杜绝跟风投入大量资源却无实际业务价值的情况,加强技术投资效益分析,让每一笔投入都能有效促进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