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三部曲的确一脉相承,但脉和脉之间,紧密程度完全不一样。神雕算是射雕的后传,交集非常多,所以给人感觉非常亲切。但倚天呢?主线故事里,除了张三丰之外,还有谁,在神雕中出现过?所以,很多喜欢双雕的人,对倚天有一种莫名的反感,因为看不到熟悉的人物。
其实倚天开篇前两回,金庸还是紧接着神雕末尾,做了承前启后的铺垫。郭襄作为神雕时代唯一在倚天故事里出场的人,算是把故事串联了一下。当然,这两回也挺惨烈的,张君宝救了少林,却被逐出,而觉远也因此圆寂。本来,郭襄的出场带来一股小清新,但发展到最后,却派生出一种悲凉的情绪。
不过,更悲凉甚至更惨烈的,还是那桩少林往事。别看何足道在少林有种大闹天宫的感觉,但和火工头陀相比,他也只是小打小闹。虽然火工头陀的往事只不过一两页,但故事的张力却力透纸背,让人不寒而栗。在心禅堂老僧眼中,张君宝其实就和火工头陀一样,私学武功,图谋不轨,而这段往事,客观上成了张君宝逃离少林成就一代宗师的楔子。
后来,在倚天的主线故事里,火工头陀的大名再次被提及,他创立的金刚门,成了培养朝廷鹰犬的秘密基地,大力金刚指的威名,也让江湖闻风丧胆。
不过,我一直觉得,金庸之所以在倚天开篇写火工头陀事件,是为了弥补双雕时代最大的一个遗憾。
大家在看射雕和神雕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少点什么?说实话,和天龙八部,鹿鼎记,笑傲江湖等鸿篇巨制相比,双雕的江湖还是略显简单了一些,即便从篇幅上来说,双雕也是长篇。一个五绝的概念,就把江湖给定调了,其他的门派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而双雕时代,其实兜来兜去,一直在围着五绝绕圈,其他人,其他门派都是配角。
别的门派不提,也就罢了,但是,这个门派不提,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呢?
少林。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少林一直作为天下武学正统而存在,具有标杆的作用。这么说吧,每个时代,天下第一高手,未必出自少林,但天下第一门派,绝对是少林。这里说的第一门派,不是指规模,而是指江湖地位。
很遗憾,双雕的江湖,五绝太强势,直接把少林的出场空间挤压掉了。双雕的连载时间较早,那时候金庸也许还没有拿少林做文章的打算。而你看看后面的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鹿鼎记,哪个没有少林?不但都有,而且戏还很多,并且都串联了江湖大事件。至于高手,更是层出不穷,比如扫地僧,方证,空见等等。可以说,任何一个时代的江湖,没有少林,都是干瘪的。
我一直觉得,双雕格局小了,始终绕不出这个圈子,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让少林参与进来。当然,双雕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少林元素,比如射雕中提到,段天德的伯父枯木大师是仙霞派的,仙霞派是少林旁支。仅此而已,还不如不提。甚至,后来仙霞派又让黄药师踩了几脚,说他们的武功给咱们提鞋都不配。
神雕中,少林稍微有点地位了,不过也只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无色禅师和杨过是朋友。仅此而已。
双雕中没有少林,不是少林的遗憾,而是双雕的遗憾。给人的感觉是,一群人在自嗨。五绝再怎么牛,华山一论的时候,总不能上天吧?那时候,少林难道拿不出一个像样的高手,参与华山论剑?
所以,这件事,要有解释。火工头陀事件,就是解释。
书中说到,火工头陀事件让少林元气大伤,数十年来一直处于衰退期。好,下面就是时间点的问题了。以张君宝逃离少林事件为基点,火工头陀事件发生在七十多年前,通过换算,那时候,正是华山一论之前的十年内。个人感觉,金庸之所以把时间定在七十年前,就是为了卡华山论剑这个点。既然少林当时受到重创,实力大损,也就无力再实施江湖话语权了。
而这话语权一损就是几十年,正好跨过了神雕时期。所以,神雕时代,也没有少林什么事。其实倚天开篇,少林虽然成了主战场,但整体实力依然很低,一个何足道,就能把整个寺闹得天翻地覆,哪还有什么尊严?和杨过深交的无色禅师,实力其实也就那么回事。至于创少林九阳功,那是后话了。
金庸设置了足够长的少林衰退期,为的就是让少林没有出现在双雕时代这件事,合理化。这也算是对遗憾的一种弥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