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布林肯访华之行刚告一段落,然而他却迅速向盟国"发号施令",明显对中国不打好看。就像俗话说的“狗急跳墙”,布林肯对中国毫不留情。
"护栏"虽然是一种防护措施,但并非免死金牌,双方都需要认真履行共识。刚结束中美会晤不久,布林肯便忙于向盟友介绍访华细节,以稳定他们的军心,呼吁各国团结起来对抗中国。
布林肯在访华之后,摘下了伪装,对中国的言论变得更加嚣张。6月22日,他发表声明称,向G7和欧盟介绍了与中国的会谈内容后,我们在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乌克兰以及应对其他全球挑战方面比以往更加团结。这句话有着双重含义。
首先,布林肯将对华问题与乌克兰危机并列,意味着中国对美国及其盟国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再次渲染所谓的"中国挑战"。他甚至把中国放在首位,挑衅对抗之意溢于言表。
其次,布林肯介绍了中美会谈的内容后,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这种紧密关系的推动力来自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的共同立场,即打压和遏制。他们试图与中国划清界限,并通过集体力量来遏制中国。
这与美国总统拜登之前作出的承诺相悖,即不寻求通过加强盟友关系对抗中国。此外,布林肯为了摆脱国内指责他"对华软弱"的指控,还声称要"对中国同行毫不留情"。然而,中美会晤并未导致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任何实质性改变,因为美国根本没有真正改善中美关系的意愿。
在此之前,美国一直努力寻求与中国对话,避免冲突。然而,一旦对话实现,他们却毫不顾忌地挑起阵营对抗。这完全是由于其战略判断出现了误差。
布林肯还表示,阻止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不是一次访问就能够达到的结果。即使此次访问仍然紧张,但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有成效的,也是稳定中美关系的重要开端。
尽管这种说法客观,但布林肯并没有完全理解,访华之后并不代表一切都会顺利。美方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和关切是改善中美关系、避免冲突的前提条件,绕过中方的核心利益,设立所谓的"护栏"是完全不现实的。达成的共识并不会为美国的挑衅行为提供保护。
美国急于在反华问题上表现出强硬的姿态,这只会扼杀中美关系缓和的微弱积极势头。
美国的行动在中国是意料之中的,毕竟在会谈开始之前,美国对中国持有敌意,全方位施压,试图在谈判桌上获得先机。美国媒体还号召中国听从布林肯的指示,态度狂妄傲慢,试图以其军事实力和地位来威胁中国,在台湾问题、乌克兰危机、朝鲜半岛局势等问题上,美方的立场一直没有改变,却希望中国与其合作,帮助其度过难关。
他们完全忘记了,正是在美方的坚持下,中方才同意进行高层对话,而提出条件应该是中方的权利。在启程前,布林肯还特意与日本和韩国外长通话,重申美国对日韩的防卫承诺,并表示将及时分享此次访华成果。美国将布林肯的访华视为深入"敌营"的一次情报刺探行动。
中美对抗的根源不是国家安全利益的交叉冲突,而是思维模式的对抗,是"美国优先"、"美国利益最大化"、"国强必霸"的霸权思维。
美方固执地认为,采取行动来维护国家利益是必要的条件。然而,地球是宽广的,完全可以容纳中美两国的发展和共同繁荣,这样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中国并不试图取代美国的地位,美国也应该尊重中国,停止损害中国的正当利益。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核心利益,任何国家都不容置疑。布林肯的言辞和行动,不过是在舞台上卖弄姿态,试图将中国置于被动局面。然而,中国人民从来不是等闲之辈,我们有着自信、坚定的决心,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绝不妥协。
正如古人所言:"画龙点睛",布林肯的访华之行只是整个中美关系的一部分,不能作为衡量中美关系的全部标准。当前,中美关系面临许多挑战,但也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只有通过对话、平等和互利的原则,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毕竟,古人所说的"和为贵",才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无论布林肯如何大放厥词,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我们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
总之,布林肯的访华之行充满了挑衅和偏见,试图将中国置于不利境地。然而,中国坚守原则,以冷静、理性的态度回应,展示出自己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但只有通过平等对话、相互尊重,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