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的“三月三”假期让全国人民都羡慕,除了云南人,因为4月云南的节假日比广西还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泼水节。云南多地还相继发布泼水节放假通知,一度冲上热搜,羡煞了很多网友。
从上周开始连续多日,云南各地已成为热闹“水场”,人们互相泼水以示祝福。在云南过泼水节,被泼的水越多,表示收到的祝福越多。“没有一个人可以干着离开”是云南人最高的祝福。此外,每年泼水节中的“名场面”也成为线上线下人们热议的话题。
滑铲拖鞋变护膝,泼水节上“显眼包”很多
今年泼水节名场面来了!据悉,在云南各地的狂欢现场,街上随处可见拔拖鞋的人,一个滑铲拖鞋直接变护膝。作为每年泼水节的“固定节目”,由于泼水湿滑,许多人穿着的拖鞋往往会顺着脚脖子往上蹿,要穿穿不上,要脱脱不下。于是,街上就出现了许多搞笑的“拔拖鞋”场面。
其次,今年的泼水节现场,各种各样的“显眼包”装备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有的是人们动手制作的搞笑装备,还有人直接把家里的大水缸背来,甚至有人连“卸妆水”都背来了。除了装备,还有“显眼包”自带洗发水,在路人们热心“泼水”下,酣畅淋漓的“蹭水”洗了个头。

▲4月12日,傣族女孩和游客泼水。当日,位于昆明市的云南民族村正在举行2024泼水节系列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其中。(图片来自中新社)
当然,泼水节怎能少得了“专业选手”。当地消防员们也带着专业设备参与互动,时而还会遭遇泼水“围攻”,展开一番精彩的“缠斗”。
即便是明星来了也常被热情“围攻”。有报道称,近日,演员黄子韬来到芒市过泼水节,众人纷纷对他展开了热情“攻势”。不出意外,黄子韬彻底享受了一场“真诚洗礼”。
在泼水节现场最让人兴奋的是“泼水蹦迪”了。人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在充满热情的“水舞台”上尽情释放自己,身体与水线同样跟着音乐律动,将“泼水狂欢”这个词具象化了。
赛龙船、放烟火、放孔明灯,“泼水节”活动多样
看了这么多“名场面”,想去泼水节的心情是不是已经达到了顶峰?别着急,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充满欢乐的节日吧!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寒胡戏”(又名“乞寒胡戏”),而后“泼寒胡戏”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

▲4月12日,泼水节的巡游队伍向游客展示傣族传统习俗。当日,位于昆明市的云南民族村正在举行2024泼水节系列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其中。(图片来自中新社)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康比迈”(意思为傣历新年),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相关庆祝活动长达三至七天。在此期间,人们会举行赛龙船、放烟火、放孔明灯等活动,意味着把一年中的疾病、灾难和脏东西统统送掉,干干净净进入新一年。
有着相似习俗的德昂族人会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举行泼水节活动,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
临近节日,人们还会赶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为佛洗尘。
作为云南傣族、德昂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2006年5月20日,傣族泼水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多国同庆“泼水节”,民俗活动各不相同
泼水节并不是只有中国有,在缅甸、泰国等地也是十分隆重的节日。
在泰国,泼水节通常称为“宋干节”,每年的4月13日开始,持续3至7天。这个节日标志着泰国的新年开始,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节日前,人们会清扫家中内外,焚烧旧衣物以驱除晦气。节日当天,人们会到寺庙堆沙塔,插上彩旗并献上鲜花,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晚上,人们会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和背上,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和祝福;而长辈则会将水洒在晚辈的头上,象征着赐福和祝愿。缅甸也有着与之相似的庆祝活动。

▲4月13日,泰国曼谷街头聚集了大量人群参与水战,热闹开启了泼水节假期。(图片来自香港中通社)
此外,泼水节同样成为了老挝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而泼水节最重要的地点就是琅勃拉邦。为了庆祝这个节日,琅勃拉邦的人们早早就把节日期间街道游行的花车准备起来了,节日当天被选中七仙女的姑娘们将要坐在花车上。花车上面的动物模型是根据泼水节开始那天的动物属相所决定的,七仙女的第一名将坐在高高的动物花车上,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泼水节早上,古城琅勃拉邦人迎接新年的第一件事是向僧侣们布施,僧侣们化缘的传统以及人们施舍的习俗在这里已经持续了上千年。
但在柬埔寨,泼水节要相对要温和得多。在佛历除夕夜深之时,柬埔寨人会端一碗水,并非朝人而是朝街泼去。在高棉文化中,泼水的动作要越快越好,碗里的水如果不小心洒到自家地面,会被视为不吉利的征兆,为了逢凶化吉,这家人就要在新的一年里多行善事。
泼水节在亚洲国家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但无论是在中国、泰国、柬埔寨还是其他地方,它都是人们欢庆新年、祈愿吉祥的盛大节日。通过泼水的仪式,人们传递着祝福和友爱,展现着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跨越国界、超越文化,共同沐浴在欢乐和祝福之中。(完)
综合中新网、人民网、文汇报、“云南网”微信公众号、“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