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烟火日常里,攀比仿佛是如影随形的顽疾,许多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清晨的小区楼下,阳光洒在草坪上,遛娃的妈妈们聚在一起,聊天的话题总是围绕着比较打转。
“你家孩子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呀?
我家那孩子,这次又没考好,真让人发愁。”
“我家孩子报了好几个辅导班,每天忙得团团转,你们家报了几个呀?”
“瞧你家孩子钢琴弹得那么好,我也琢磨着让我家孩子学门乐器,可不能落后了。”
这般攀比,无孔不入,从孩子的学业成绩、兴趣特长,延伸到自家的房子、车子,人们好似迷失了方向,总习惯用他人的生活当作标尺,来丈量自己的价值。
在这无休无止的攀比漩涡中,人们却常常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真正左右我们人生走向的,并非与他人的攀比,而是自我成长的坚定步伐。

人民日报:“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他在访谈中曾掷地有声地说:“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 回顾他的篮球生涯,便是一部生动鲜活的自我成长史诗。初入 NBA 时,乔丹远非完美。他的身体素质在众多内线球员中并不出众,身高不占优势,投篮稳定性也亟待提升。但他并未将目光过多地投放在那些天赋异禀的球员身上,而是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身能力的精进。
每日清晨,球馆里最早出现的身影一定是他,他投身于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投篮、运球技巧,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改进之处。从初出茅庐时略显青涩的新秀,到后来多次率领公牛队夺得总冠军,铸就篮球史上的不朽传奇,乔丹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用行动完美诠释了专注自我成长的强大力量。
作家余华在《活着》中写道:“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这一深刻洞见,揭示了生命的核心在于自我的成长与体验。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的经历便是绝佳例证。
她出身贫寒,童年饱经磨难,困苦如阴霾般始终笼罩着她。踏入传媒行业后,身为黑人女性的她,遭遇了白人主导行业的重重歧视。节目制作人对她的主持风格百般刁难,同事们也对她冷眼相看。然而,奥普拉并未将精力耗费在与他人的比较上,而是全身心地聚焦于自身成长。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优秀主持人的访谈技巧,精心打磨自己的主持风格,挖掘独特新颖的话题。
从地方电视台艰难起步,到最终打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脱口秀节目,奥普拉用自己的奋斗历程,生动展现了专注自我成长所能创造的奇迹。她曾在访谈中感慨:“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 正是这份对梦想的执着坚守和对自我成长的不懈追求,让她从社会底层一路逆袭,成为全球传媒界的璀璨巨星。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生活中,我们既能看到邻里朋友间因攀比而产生的焦虑与迷茫,也能目睹许多普通人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专注自我成长,绽放出独特光芒。我的邻居张姐,原本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她决心走出舒适区,开启自我成长之旅,选择学习烘焙。
起初,她对烘焙一无所知,烤出的面包要么硬如石头,要么半生不熟。身边的朋友纷纷劝她:“别折腾了,这太难了,何必给自己找罪受,想吃去外面买点就行。” 但张姐不为所动,她想着,自己动手给孩子做烘焙食品,既营养卫生,又能培养一项爱好。于是,每天孩子上学后,她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烘焙食谱中,反复练习各种烘焙技巧。从简单的面包制作,到复杂的蛋糕、点心烘焙,每一次尝试都是她成长的宝贵契机。
她还积极加入烘焙爱好者社群,大方地分享自己的作品,虚心接受大家的建议。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她的烘焙技术愈发精湛,如今已成功开了一家小小的烘焙店,生意兴隆。张姐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无论起点多低,只要专注于自我成长,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非凡的价值。
人生的成长之路,不应是与他人的盲目攀比,而应是一场与自我的深度对话和持续较量。当我们将目光坚定地聚焦于自身,用心关注每天的点滴进步,就会惊喜地发现,成长如同破土而出的新芽,每天都在孕育着新的生机与奇迹。
那时,我们不再是蓬头垢面、围着家庭琐事打转的家庭主妇,不再是在职场中怨天尤人、停滞不前的小白,也不再是对生活失去希望、郁郁寡欢的忧郁之人。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刷新自己的生活,心中有所期待,生活充满新的气象。如此这般,幸福又怎会与我们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