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戊奇荒:1000万人饿死的超级大饥荒

绍辉看历史 2023-09-22 01:20:03

丁戊奇荒:中国华北地区发生于清朝光绪元年至四年之间的一场罕见的特大旱灾饥荒,饿死有1000余万人,2000余万灾民逃荒外地,波及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省,是中国历史上排得上号的大灾荒。

外媒制作的受灾地图

丁戊奇荒的整个过程,先是天灾,再是瘟疫,后是人祸,最终的结果是恶性循环式的灾难。

回到清光绪四年(1878年),大清北洋大臣李鸿章与山西巡抚曾国荃,这两位彼时大清的顶梁人物,竟被这旱灾弄得大倒苦水:先是李鸿章在写给曾国荃的信里,描述朝廷高官们心急火燎求雨的场景,继而语出惊人——倘若今年再不下雨,那么北方“数省生灵,靡有子遗,我辈同归于尽,亦命也夫”。咱们就手拉手陪着大清一道死吧。而被李鸿章哀叹要“一起死”的曾国荃,此时正在山西巡抚任上,也是隔空一声长叹:“历观二十一史所载,灾荒无此惨酷。”

曾国荃像

1878年,在许多人眼里,是挨打不断地大清朝,看上去“还不错”的一年:此时清王朝洋务运动正红红火火,各种近代工业也是源源不断开展着,还时不时传出“同治中兴”的感慨。这么个“中心”好年头里,两位大佬竟发出“同归于尽”、“惨酷”之类的哀叹?这正是晚清历史上这桩破坏力空前绝后的天灾:丁戊奇荒。

而放在各个受灾省份里,那更是种种惨不忍睹的画面:直隶63个州县受灾,灾区儿童瘦到皮包骨头,因为长期吃杂草导致肚子膨胀。逃荒的乞丐塞满了直隶周边官道,路倒是一片一片的,可谓是“哀鸿遍野”。河南87个州县受灾,遍地野草均被吃光。山西南部的小麦全部枯死,山西省的树皮草根,在1877年就已全部吃光,逃难的灾民多大五六百万人。

丁戊奇荒之饿殍遍地

紧跟饥荒屁股后面的是恐怖的瘟疫,受灾各省死于瘟疫的百姓多达“十之二三”。许多灾区更成了动乱不断的人间地狱,抢粮动乱此起彼伏。据《光绪东华录》记载,全国范围内死于此场灾荒瘟疫的百姓,人数多达一千万。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数不清的人间惨剧。

为何这场灾荒,会造成如此惨烈的损失?直接原因就是天灾,从1875年起,晚清王朝就遭受酷烈的极端天气,东南各省持续水灾,北方各省却干旱无雨,就连西南的四川等省,后来也是蝗灾频发。汹涌逃难的难民,更令瘟疫加剧传播,于是,就有了煌煌史册,那些并不遥远,却不忍卒读的记录。

天灾瘟疫祸害完百姓后,更祸害的是各地赈灾官员对百姓的敲骨吸髓。

丁戊奇荒的灾民

此次丁戊奇荒,各地官员的贪污行为令人发指。持续四年的大灾里,各地的贪官们挖空心思,除了操纵地方粮价牟取暴利,甚至还“吃灾卖荒”,借着灾情大肆吞并土地。灵丘县的官吏甚至还和人贩子勾结,把当地妇女儿童卖到他乡,仅是衙门的账上,就有十万妇女儿童被拐卖。凭着这“惨酷”的天灾,好些官员捞够了油水,成功一夜暴富。他们满脑肥肠的背后,就是上亿的灾区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惨景。腐败猛于天灾的历史教训,看过“丁戊奇荒”的历史往事,点点滴滴,触目惊心。

14 阅读: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