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定远舰:沉没125年后重见天日,船上遗物让众人掩面痛哭

秦风淡史 2023-03-25 17:34:21

2018年,当考古人员像往常一样在刘公岛水下作业的时候,却不经意间发现海床上居然有着一些残骸。

虽然已经被海水冲刷的锈迹斑斑,但老练的考古人员还是意识到这些残骸不是“凡物”。

这片海域位于山东威海的刘公岛附近,之所以考古人员对它格外“关照”,并不是因为地理位置,而是因为这里正是甲午海战中定远舰沉没的地点。

“定远舰的残骸疑似出现”,此消息传出后,在各部门的重视与配合下,沉睡了125年的定远舰再次展露真容。

然而当它真正展示在世人眼前时,众人却一反常态的掩面大哭。

“定远”之殇,国人之刺

恐怕以慈禧为首的当权者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眼中固若金汤的大清,竟被远道而来的英国用海上武器轻轻松松就轰开了。

然而英国的炮声轰破的不仅是大清的国门,还有清廷当权者麻木的心。

奈何国难将至,大清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却假装视而不见。

不仅高调的享受着奢靡的生活,甚至还将国土轻易分割给列强,让中国一度沦为饿狼都想咬几口的肥肉。

还好清廷的官员也并不都是活在美梦中,以李鸿章为首的几位朝廷重臣就联名上书。

不仅让慈禧太后下令引进西方技术,更是成立了西式学堂,其中建立的北洋水师就是李鸿章的心血。

为了能更好的加强清廷的海洋力量,他亲自前往德国定制巨型战舰,也就是我们口中的定远舰。

当定远舰成功落地后,北洋水师的战斗力也快速提升,甚至在之后出访他国时,狠狠震慑了宵小之辈。

随后李鸿章趁机又接连拿下了镇远舰等三大战舰,让清廷的海上实力有了显著提升。

然而好景不长。北洋水师的发展竟因一人止步于此,这一切都是因为在宫中乐享其成的慈禧太后。

因为大批拨款在海军身上,过惯了骄奢生活的大清太后认为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

不仅停止了拨款,甚至还公然挪用北洋水师的军费,为自己举办寿宴。

慈禧的一意孤行,让曾经的北洋水师战斗力大幅下降,甚至连最基本的武器维护都做不到。

这就让一直在旁边虎视眈眈的日本帝国有了可乘之机。

在1894年,甲午战争正式打响第一炮,然而因为经费的缩减,北洋水师拿到的武器大多都是中看不中用,在这场战役中,定远舰不可避免的“深受重伤”。

可是狼子野心的日本显然并不会放弃此次机会,不久之后便蓄意开启了第二次战争。

然而就是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在定远舰上的丁汝昌依旧带领着自己的兄弟迎战敌人。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没有几天的时间,定远舰便“奄奄一息”,而船上的一众清廷将领同样深感绝望。

为了定远舰不落入贼寇手中,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和定远舰一起沉入海中。

面对外强中干的清廷,或许日本都没有想到面前看似不可战胜的“天朝上国”竟是一只纸老虎。

随后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便诞生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不仅让清廷赔偿了2亿两白银甚至还丢失国土,不知道当慈禧太后接到这一消息时,是否为自己曾经的行为感到后悔过。

无声呐喊,终有回应

当往日的悲痛被时间洪流带走时,遗留的残骸还在无声的呐喊着,定远舰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知道定远舰沉没的原因,甲午之战虽然是国人之痛,却不能轻易忘记。

1895年,在那场战役中,由于北洋水师不敌帝国列强,在不得已下,丁汝昌决定和定远舰以身殉国。

所以有着“亚洲第一战舰”的定远舰,永远沉睡在了大海的怀抱中。

然而这艘战舰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相反我国十分重视定远舰的寻找工作,却因为设备,地势等诸多原因迟迟没有大的进展。

直到2018年,残骸的初露端倪引来社会各界的重视。

当考古人员将残骸带回研究后,正式确认了这就是定远舰上的东西,为此有关部门迅速召开会议,并且在2019年,成功找到了定远舰的部分文物。

这也代表着定远舰的无声呐喊终于等到了回应。

然而打捞这艘钢铁巨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破坏,于是经过多方位的计划。

2020年9月17日,第二次打捞工作被提上日程,无数人都屏住呼吸,只为了悄悄“唤醒”定远舰。

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考古人员很快就确定了精确位置。

并且第一次揭开了定远舰的神秘面纱,很快定远舰上的重要的装甲被成功打捞上来,足足有着18.7吨,可见定远舰的威势何其壮哉。

掩面痛哭,勿忘国耻

随着打捞工作的成功完成,意料之中的欢呼却是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恸哭之音。

这是因为随着装甲现世的还有几副海军尸骨,出现在定远舰上的白骨,他的主人是谁,不用多说大家都心知肚明。

然而已经化为白骨的海军战士,却死死紧握着战舰,历经百年之久都不曾放开。

仿佛在向敌人展示宁死不屈的傲骨,也告知后人他们没有退缩,一直坚持着保家卫国的职责。

如此让人动容的一幕,身为后世之人的我们怎能轻易忘却曾经的灾难,

曾经的中国就吃了“闭关锁国”的大亏,才让狼子野心的帝国成功盯上,所以无论到何时,“落后就要挨打”才是不变的真理。

如今的中国涅槃重生,早已褪去曾经的衰败,华夏大地也已焕然一新。

但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在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宁静时,也要居安思危,应当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今定远舰重现于世,不仅是考古界一大幸事,也成功弥补了国人心中的遗憾,只不过面对船上的遗物和先人宁死不屈的画面,心中的悲愤之情还是久久不能平息。

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1 阅读:166
评论列表
  • 2023-04-02 12:27

    作者您好!给您修正一处错误之处,福建马尾船政交通学堂是左宗棠和沈葆桢兴办的,招募了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几十名少年学习海军军舰等知识,后来和李鸿章培养的淮系青年军官们一起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另一名李鸿章同科进士丁保桢担任的是福建南洋舰队的大臣。作者可以多查阅史料[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