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刀:古代战场的兵器传奇

琴音绕梦回旋 2024-12-24 14:17:07

一、陌刀的神秘面纱

(一)形制与重量

陌刀形制长重,长约一丈(合 3.33 米),整体较重,刀柄较长、刀刃较短,便于发力劈砍,不易折断。据史料记载,陌刀重二十斤(合 10 千克)左右,这样的重量对于普通士兵来说,确实难以长时间挥舞。陌刀由汉代环首刀发展而来,但形制有较大改观,去掉了环首,并延长了刀柄,可双手持握,刀身更长,从而可以获得更远的攻击距离。

现存的明御林军大刀原物长一英尺十英寸,刃长三英尺六英寸五分。《武备要略》中记载,单刀长四尺九寸(约 157㎝),其中刃长三尺五寸(112㎝)、柄长一尺四寸(约 45cm)。以此为对比,我们可以想象陌刀的长度和构造。陌刀两面开刃,一刀砍杀数人说明有较长的刃部,杀伤范围相当大。唐代文献中还经常提到长刀,在对一场战役的描述中陌刀与长刀经常混用,据《唐六典》:“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长刀很可能与陌刀属于一类。

(二)命名释义

“陌刀” 一词的释义说法较多。从直义上看,陌有野外的意思,就是野外作战用刀。在古代战争中,野外作战环境复杂,需要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来应对各种情况,陌刀便应运而生。从音义上看,源自汉代的一种名为 “拍髀” 的长佩刀。颜师古注《汉书?西域传》“拍音貊,髀音俾”,李德辉先生认为其与陌刀在释音上有相承关系。唐李度墓志铭 “漠釖清霜” 中的 “漠” 可能也通 “陌”,与清霜都应是形容刀的坚韧与锋利。可见,陌刀在当时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武器,还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它代表着唐朝军队的强大武力和威严,是唐朝在战争中的重要利器。陌刀的命名释义反映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也为后人研究古代兵器和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二、陌刀的历史沿革

(一)起源与发展

陌刀起源于汉代斩马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演变成为唐代独特的兵器。最初,陌刀在北方边军中使用,其出现与当时的战争环境密切相关。南北朝时期,胡族人主中原,骑兵成为其制胜的主力。步兵在与骑兵的对峙中常居劣势,为了对抗骑兵,发展出了长枪、长矛、长刀等长兵器。陌刀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

贞观四年(630)以后,陌刀已由江淮传入定襄,并逐渐推广开来。到唐代中期,陌刀已在安西(治龟兹,今新疆库车)大规模地推广起来,军队倚之为利器。陌刀的传播与推广实际由高仙芝主持。天宝七载(748),“天宝七载,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奉诏总军,专征勃律,选嗣业与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

(二)辉煌战绩

陌刀在唐朝的多次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立下了辉煌战绩。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 679 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反叛,裴行俭凭借陌刀、劲弩突袭性的强大杀伤力打败突厥,为唐朝对突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军备技术上的优势条件。这是陌刀应用于军事战斗的一次典型事例。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 757 年),香积寺之战中,李嗣业统前军 “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安史叛军中胡人甚多,骑兵训练有素,但陌刀兵作为前军冲锋陷阵,首先打击了骑兵的迅捷机动性以及锐气。后李俶与回纥兵同李嗣业前后夹击,斩首 6 万多人,收复长安与洛阳。在安史之乱的其他战场中,陌刀兵也发挥了大规模杀敌的作用。

《旧唐书》记载,高仙芝攻打小勃律国时,李嗣业和田珍为左右陌刀将,“二人舞巨刀,一挥杀数人,前无坚对,如遇敌骑,人马俱碎,令敌气索。” 陌刀队在排成长队进攻敌人时,威力更加强大。队伍整齐向前,如同城墙一样向前推进,如遇人马阻拦,一刀下去可连人带马砍成两段,这种场景足以震慑任何敌人,使其不敢轻触其锋。

(三)五代及北宋的变迁

到了五代,陌刀队的事例便少多了。北宋时期居守势,国力远不及唐,不能与敌国争胜于中原,守土、守城比原野大战更重要,攻守城池之具获得大力发展,陌刀则嫌其太长而改得短小精致,便于使用。同时,火器、舟车之具纷纷涌现,掩盖了陌刀的光辉。

在宋朝以后,中原地区经济逐步恢复,工艺水平也得到了发展。但此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已经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军中不乏穿着重甲的重骑兵,陌刀这类武器对其杀伤力已经不如当年。而且铁锤、斧钺之类的武器更为有用,制造成本低廉,对使用者要求也没有陌刀那么高。所以宋朝时,宋军也并没有再去尝试制造、装备陌刀,陌刀就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陌刀的没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见证了唐朝的强盛与衰落,也反映了战争形式的不断变化。

三、陌刀在唐朝兴盛之因

(一)克制骑兵的利器

陌刀的前身是汉代的斩马剑,光从这三个字就可以知道其用途主要是对付骑兵。中国古代王朝自西周开始就深受游牧民族的侵害,唐朝也不例外。唐朝初年李靖率领精锐部队打击了突厥,但之后契丹、吐蕃、回纥等势力崛起,以及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都依靠骑兵成为唐王朝的心腹之患。大唐虽然也重视骑兵发展,但毕竟是农耕文化,军队仍以步兵为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步兵特长克制骑兵成为大唐将领必须考虑的问题。

大唐拥有游牧民族羡慕的铁矿资源和先进的冶铁技术,武器制造业发达。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大量长兵器,如陌刀、长矛、长枪等。而陌刀比其他武器更具优势,其刀身狭长,在战场可当作长枪使用,同时两面开刃,弥补了长枪只能突刺的缺点,一挥手便可以轻易杀伤数人。在唐朝的历次战争中,陌刀在守城、追杀、偷袭等场景下都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克制骑兵的一把尖刀。

(二)步骑协同作战

《卫公李靖兵法》详细记载了陌刀队的作战方式,并非单打独斗,而是诸兵种协同作战。军种按职能大致可分为弓手、弩手、驻队、战锋队、马军、跳荡、奇兵等。每次作战时,弩兵首先万弩齐发,发射完毕后再和战锋队一起攻击。假设步兵败了,那么奇兵、马军、跳荡等再冲入腾击,而先前之步兵准备随时救援,直到敌军彻底惊慌失措之后,再以骑兵追击,最终彻底打垮敌人。

这种作战方式充分发挥了陌刀的特点,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步骑兼用构成了唐朝军队作战的特色。李靖的这套战法,将陌刀的优势与其他兵种的作用相结合,使得唐朝军队在战场上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例如在面对突厥等游牧民族的骑兵时,先以弩兵远距离攻击,打乱敌军阵型,然后步兵手持陌刀与敌军近身搏斗,若步兵陷入困境,奇兵、马军等则迅速支援,形成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陌刀队在这种作战体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唐朝军事史上的重要力量。

四、陌刀没落之由

(一)锻造工艺复杂

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环境下,兵器的制造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人们为了在战争中生存下来,更倾向于研究和制造更容易上手、成本更低的武器。陌刀由于其锻造工艺复杂,需要高超的技艺和大量的时间、资源投入,逐渐被人们所忽视。

陌刀的锻造工艺极为繁琐,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精益求精。其刀刃需要采用高质量的钢材,经过多次折叠、锻打,以提高硬度和韧性。刀柄的制作也不简单,需要选用坚固的材料,并进行精细的加工,以确保握持舒适、牢固。此外,陌刀的装饰也颇为讲究,往往会刻上精美的图案和文字,以彰显其威严和地位。然而,在五代十国这个动荡的时期,工匠们难以安心从事如此复杂的工艺制作,很多精妙的锻造技艺逐渐失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制造陌刀的工匠越来越少。到了宋朝,尽管中原地区经济逐步恢复,工艺水平也有所发展,但陌刀的锻造工艺已经几乎失传。没有了传承的工匠和技术,陌刀自然难以重现昔日的辉煌。

(二)战争形势与武器发展

宋朝时期,热兵器以及弩箭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在唐以前,火药等东西还没有大规模运用在战场上,但到了宋朝,火炮等器物开始流行,同时弩文化也得到了加强。宋朝因其自身特点,对于陌刀这种野战类兵器并不感冒,而对弩却由衷地喜爱。

两宋时期,对外作战能力相对较弱,在守城之时,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弩和热兵器的发展成为了陌刀没落的主要趋势之一。陌刀本身虽然是克制骑兵的绝佳利器,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弊端。陌刀刀身狭长,导致其异常沉重,对使用者的体力和臂力要求极高。而且陌刀不利于近身作战,唐朝统治者为此在陌刀手身边配备了其他兵种保护,或者让陌刀手自身配备短刀。然而,宋朝过于注重防守,武器都讲究轻便为主。此一时期,宋朝发展的新式武器相对陌刀而言,工艺相对简单,费用较为低廉,对军人的要求也相对较低。

陌刀本身制造工艺复杂,打造费用极为昂贵。就算是以大唐之国力,每次碰到大型战役能配备的陌刀手也不过是数千人。而到了唐末五代,天下大乱,陌刀和陌刀手的损耗极高,而陌刀的打造费用又极为高昂,一些经济能力不高的小国家根本无力承担这高昂的费用。到了宋朝,尽管经济极其发达,但国力不允许像大唐一样大规模发展陌刀。随着战争理念的变化,由唐时的进攻战略变为了宋朝的防守战略,陌刀在这种战争形势下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陌刀的没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见证了唐朝的强盛与衰落,也反映了战争形式和武器发展的不断变化。虽然陌刀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曾经的辉煌依然为后人所传颂。

五、陌刀的深远影响

(一)后世武器的传承

陌刀虽在唐朝之后逐渐没落,但它的影响却并未完全消失。宋朝的斩马刀、掉刀等武器,以及岳飞在郾城战场用于斩断铁浮屠马脚的麻扎刀等,都可看作陌刀的传承。

宋朝的斩马刀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陌刀的特点。据史料记载,宋朝神宗熙宁中,又制斩马刀,其犀利则莫比。宋代的斩马刀在尺寸上比唐朝的陌刀要小,且岳飞的部队装备的斩马刀属于钩镰枪范畴,改动较大。但从其作战用途来看,依然是针对骑兵,与陌刀克制骑兵的作用相似。

宋朝的掉刀也有陌刀的影子。在宋代的刀八色中,出现了一种刀制,名为掉刀,也有称之为三尖两刃刀。杨戬的形象便是手持此物,此刀便是以唐代陌刀为原型。宋代还出现了偃月刀、笔刀和眉尖刀等形制,相传也是斩马刀的传承。这些武器在以步制骑、特种作战等方面,都继承了陌刀的部分特点。

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在郾城战场使用的麻扎刀,同样可视为陌刀的传承。史料记载,宋军步兵面对铁浮屠时 “以麻扎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通过对史料的分析,麻扎刀很有可能就是著名武器朴刀的一种。朴刀灵活有力,便于训练,能够以较低的姿势进行攻击,十分符合砍马脚的情形。朴刀最早是由着袴刀与短矛的木柄或拐杖连接而成,本是民间的生产工具,后被练武之人和不法之徒用作武器。两宋之际,金兵南下,大量爱国青壮投身军旅,朴刀也随之进入军队,成为军队武备的一部分。岳飞成功地将其纳入自身战术体系,并用其击败了金军的铁浮屠重骑兵。

(二)陌刀的历史意义

陌刀象征着大唐盛世,从陌刀的兴衰也可看出不同朝代的国力变化。

陌刀在唐朝的兴盛,得益于唐朝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冶铁技术。唐朝时期,国家繁荣昌盛,军队强大,能够大规模制造和装备陌刀。陌刀成为唐朝军队的利器,在对外扩张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陌刀的辉煌战绩,如在怛罗斯之战和香积寺之战中的表现,彰显了唐朝的军事实力和国家威严。

然而,随着唐朝的衰落,陌刀也逐渐走向没落。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陌刀的制造和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到了宋朝,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和武器的发展,陌刀被更加轻便、实用的武器所取代。陌刀的没落,反映了唐朝之后各朝代国力的变化。宋朝时期,虽然经济发达,但对外作战能力相对较弱,更注重防守,因此对陌刀这种野战类兵器需求不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朝代也未能恢复陌刀的辉煌。

陌刀的兴衰,不仅是一种武器的历史变迁,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它见证了唐朝的强盛与衰落,也反映了不同朝代在战争形式、武器发展和国家实力等方面的变化。尽管陌刀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曾经的辉煌和历史意义,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