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当时我国科技发展缓慢。而西方已经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科技飞速发展。
同时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中西方之间的交流,科技水平落后的中国与科技发达的西方国家开始了文化上的碰撞,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例如康熙与巧克力,慈禧和匡威。那么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碰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的巧克力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开始了海上殖民扩张活动。他们麾下的船队从国内出发,到世界各地带回奢侈品献给王室,其中就有生产巧克力的原材料,可可豆。
在西班牙王室第一次品尝了由可可豆磨制的可可粉冲泡的饮料后,惊为天人。可可豆在此后的一百年间成为了仅西班牙皇室才能使用的贡品。
后来,意大利王室与西班牙王室进行联姻,可可豆也随着联姻一同进入了意大利境内,仅用短短几年就征服了意大利的王室。可可豆从此成为欧洲境内最受欢迎的食物,甚至一度作为货币而使用。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英国人发明了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始。工业逐步取代了手工业,英国大地上,铁路和呼啸的火车取代了马车。
日不落帝国开始疯狂扩张,全世界进行殖民活动。英国殖民者用简易的工业生产品来换取落后国家的黄金、香料等奢侈品,可可豆也随着业革命和海上殖民活动的开展传到英国。
英国人瞬间就被美味的巧克力吸引,成为了可可豆的忠实拥趸,甚至利用自身工业化的优势在国内建立了第一座巧克力生产工厂。
同时英国殖民者还在世界各地适合种植可可豆的地区进行掠夺,将其变为英国的可可豆生产基地,可见巧克力对于欧洲人有多大的吸引力。
但是对于第一次见到巧克力的康熙帝来说,这只是海外蛮夷吃的不知名食物。当他看完手下写的九百字说明书,并且品尝了一口后,只说了三个字,此后再也没有要求品尝巧克力。
狂妄自大的统治者康熙帝作为清朝的统治者之一,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虽然康熙帝的一生也有污点,但是他仍然是一位明君开明的君主,对于西方的自然科学有着极大的兴趣。但是,相对较为开明的康熙帝,对于西方舶来品的态度是仍然是十分抵触的。
清朝的统治者一概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物产丰厚”, 对于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不屑一顾,认为这些玩意都是“奇技淫巧”,没什么大用,最多也就是一些玩物。
但是,在康熙大病一场后,对于西方文化有了一定的改观。
清朝时期,我国医疗水平不高,疟疾、瘟疫等一些病症对当时的清朝来说,死亡率极高,痊愈率基本接近为零,已经可以称为绝症。
康熙帝就曾染上了疟疾,四肢无力,手脚冰凉。太医院诊断后也束手无策,只能让康熙帝不断吃一副又一副的中药。
然而,一位来自法国的传教士为康熙帝献上了一盒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金鸡纳霜,结果太医院辛苦治疗了非常之久的疟疾没有几天就痊愈了。
这让康熙帝对于西方的文化开始感到好奇,特批外来传教士可以到太医院任职,但是禁止传教士的传教行为。
在一些传教士进入太医院任职后,康熙帝开始观察来自西方各地的传教士的生活习惯,他发现这些外来的传教士都喜欢喝一种由黑色的粉末冲泡成的水,康熙帝一直以为这是西方蛮子喜欢喝的一种饮料,没有什么用处。
当他知道巧克力在西方王室中十分受欢迎,还能滋养人的精神时,立马找到武英殿总监造赫世亨,要求他马上进贡一份巧克力。
亲身尝试,闭口不谈。当赫世亨听到康熙帝的要求时,立马联系在清朝境内的传教士,要求他们提供品质足够高的巧克力,献给皇帝。
同时他又找到工匠,专门打造了一套用来品尝巧克力的器皿,银制的杯子,黄杨木的签子,极尽奢华。将一切安排妥当后,他快马加鞭的赶到皇宫,为皇帝呈上巧克力。
不仅如此,他还为康熙帝写了一份多达九百多字的说明书,包括巧克力的原材料、生产巧克力的制作工序、饮用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要知道,古文九百多字翻译成白话文也要洋洋洒洒几千字,可见赫世亨对此事的重视。
同时赫世亨还将巧克力比作茶叶,告知了康熙帝巧克力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他采用中医分析药材药性药理的方式,对巧克力做出了详细的分析,表示巧克力里性热味苦,老年人不宜饮用。
对于巧克力生产时是否添加过其他材料,赫世亨表示一概不知。
结果康熙帝拿到赫世亨写的说明书后,对巧克力就没有了一点兴趣。因为巧克力并不像康熙帝想象的一样,只是西方普普通通的茶饮。
同时它喝起来又苦又涩,丝毫不能入口,这让康熙帝对西方文化瞬间就失去了兴趣,再也没有提过巧克力的事情。
在回复赫世亨的奏折上也仅仅说了三个字:知道了,并且让赫世亨以后不要在进贡巧克力了。
总结其实康熙帝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他在位时非常喜欢收藏西方的古董钟,对于自然科学十分着迷。
但是作为大清帝国的皇帝,他在心里仍然是看不上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方物件,对巧克力产生的好奇也只是将巧克力认为了一种滋补药茶。
所以清朝的无能,不仅仅是官场腐败,还有统治者的狂妄自大,自认为天朝上国,物产丰厚,进行闭关锁国。
倘若清朝统治者能够接受西方文化,自上而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说不定还能改变自身被侵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