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军事界正被一则预警搅动,德国联邦情报局前局长奈泽尔近日发出警示,俄罗斯或将在今年9月借“西方-2025”联合军演之机,对北约成员国立陶宛发动突袭。若预言成真,这将是冷战结束后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的首次实战检验。
根据德国《西德意志汇报》披露,俄白两国计划在9月集结至少1.3万名军人及大量重型装备展开演习,规模远超往年。立陶宛现役部队不足2万人,面对俄军“闪电战”威胁处于明显劣势。奈哲尔分析称,2022年俄乌冲突前同样以军演为掩护,此次普京可能复制该模式,借演习之名行突袭之实。
德国联邦情报局局长布鲁诺·卡尔进一步指出,若俄乌战场提前“降温”,俄军将腾出精力转向欧洲。他特别强调,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承诺正面临自1949年成立以来的最大压力测试,当导弹落在立陶宛领土时,美国是否愿冒核战风险出兵?
欧洲智库分析,美国若在关键时刻动摇,北约防御体系将瞬间瓦解。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400名俄裔居民,更被视为潜在冲突导火索,外界担忧莫斯科可能复刻2014年克里米亚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立陶宛近年频繁触碰地缘红线。该国不仅充当北约反俄先锋,更在对华政策上屡次越界,2021年允许台湾设立“代表处”引发中方强烈反制。德媒直言,若俄罗斯真对波罗的海国家出手,某些欧洲国家或将陷入“求援无门”的窘境。
不过,质疑声浪同样存在。德国哲学家普雷希特指出,经历三年俄乌消耗战,俄军日均推进仅2公里,现有军力难以支撑多线作战。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显示,俄军今年在乌东战场日均弹药消耗量已下降37%,侧面印证其军备吃紧。
历史经验表明,俄罗斯向来善于利用军演实施战略欺骗。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前,俄军同样以演习名义完成兵力集结。如今北约内部裂痕加深,美国大选临近的不确定性,正为普京提供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当前,北约已在立陶宛部署4000人快速反应部队,德国“豹2”坦克、美国“爱国者”导弹系统严阵以待。但军事专家指出,若俄军采取“混合战争”模式,网络攻击、能源断供、难民危机多管齐下,北约传统防御体系或将顾此失彼。
这场被预言为“九月危机”的博弈,本质是冷战遗产与新型混合战的碰撞。无论预言是否成真,欧洲已为长期安全焦虑付出代价:立陶宛2024年国防开支激增30%,德国宣布永久性增兵东翼,波罗的海三国全面重启义务兵役制。当战争阴云成为欧洲经济复苏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和平与对抗的天平正在悄然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