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怪杰的狂放人生:特殊癖好很上头,抵制新文化提倡三妻四妾

阿智通鉴 2025-01-31 20:46:54

民国时期的一天晚上,淑姑脸色微红的走到辜鸿铭身旁,在他耳边悄悄说了一句:“老爷,我好了。”

辜鸿铭眼前一亮,随即搂着淑姑走进了书房。

只见他坐到了那张老爷椅上,淑姑坐在其旁边,脚搭在了老爷椅前面的一张凳子上。

辜鸿铭一层层揭开缠在淑姑脚上的裹脚布,然后捧起了淑姑的三寸金莲小脚,埋在其中深吸了一口,露出享受的表情:“对,就是这个味!”

随即,他拿起笔和纸,洋洋洒洒的在纸上写起了文章。

遇到卡顿的地方,他就捏捏眼前的小脚,或是把玩一下,然后继续创作。

对于这个奇怪的癖好,辜鸿铭从来不藏着掖着。

他常说,妻子淑姑的脚,就是他的“兴奋剂”,是他的灵感来源。

他极其钟爱裹脚的女子,认为这样才有传统女人的美。

这样的怪癖实在是让人不理解,作为一个精通9国语言,在西方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兴学者,竟然有如此“腐朽”的一面。

可你要是了解完他的一生,就会发现这个癖好只是他一生中最不值得一提的东西。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生在南洋 学在北洋

如果你看过辜鸿铭的照片,你就会发现这个人梳着清朝辫子,留着小胡子,一副典型清朝文人的样子,刻板不知变通,只会写八股文。

但实际上,辜鸿铭却是一个混血洋人。

辜鸿铭的祖上是福建籍,他的祖父那辈南下到了马来西亚,父亲辜紫云在当地英国人开的一家橡胶园里当主管,后来娶了一位葡萄牙人当妻子。

1857年,辜鸿铭出生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

辜鸿铭从小学什么都快,家里人都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

在他10岁时,被父亲的一位好友布朗注意到了。

布朗提出,可以带辜鸿铭去西方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

辜鸿铭的父亲同意了,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

“无论你走到哪里,不管你身边事英国人还是法国人,你都不能忘记你是中国人。”

辜鸿铭把这句话记到了心里,他也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回到祖国。

就这样,年幼的辜鸿铭先是去到了苏格兰,后来又去到了德国上学。

不得不说,辜鸿铭确实天赋异禀,他先后考入了德国莱比锡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

他的涉猎范围也很广,从土木工程到各种理工学科、文学到哲学,辜鸿铭都到了非常精通的水平。

除此之外,他还精通英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9种语言,一共获取了13个博士学位。

学成归来后,辜鸿铭首先是去到了新加坡的布政司担任要职,一直到1881年的年底,一件事情改变了他对未来的规划。

当时清朝的一位外交家马建忠来到了新加坡,辜鸿铭与其相识。

在交谈中辜鸿铭好奇祖国的现状,就向马建忠询问了一些问题。

听到马建忠的话后,辜鸿铭大受震撼,他不知道自己的祖国竟陷入了一种水深火热之中。

他想起了父亲对他的谆谆教导,打算回到祖国效力。

没想到他是个“保皇派”

由于之前接触都是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知之甚少,所以辜鸿铭打算先研究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了解到了儒家等文化后,辜鸿铭大受震撼。

他虽然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却对西方的文明嗤之以鼻,他认为西方人虚伪、自以为是、恃强凌弱,西方的政治体制也弊端颇多。

但中国传统文化却与之完全相反,辜鸿铭还对其提出了极高的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拯救世界的力量。

所以,在洋务运动以及各种革命运动盛行的时候,辜鸿铭选择了一条与其完全相反的道路——“保皇派”。

他认为,封建帝制有其特有的先进之处,并十分抵制盲目效仿西方政治体制。

辜鸿铭还极其维护清朝皇室,推崇孔子学说。

不仅如此,他还留起了小辫,日常的装束就是长袍马褂,头上还戴着一顶瓜皮小帽,一副典型的清朝遗老的样子。

而且,在一些方面,辜鸿铭的封建思想甚至比清朝人还严重。

最为人们诟病的,是他对传统“缠足”陋习和一夫多妻制度的坚持。

辜鸿铭20多岁时,还没有娶妻,这在当时看来是非常大的年龄了,他的父亲也问过他到底想娶一个怎样的妻子。

没想到,辜鸿铭却说,他要娶,就娶最传统的中国女子。

那些接受过新思想的女性太过开放,并不是他理想中妻子的样子。

他还说,自己喜欢三寸金莲,希望以后的妻子是裹过小脚的,这在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

一直到快30岁,辜鸿铭才找到这样一个女人——淑姑。

淑姑是很典型的封建家庭中的女儿,从小就被养在深闺中,不仅缠了足,还会女红、古筝。

接受的也是“女德教育”,遵从三从四德,以丈夫为天。

第一次见面时,辜鸿铭就被淑姑的闭月羞花、腰肢细软所吸引了,他很满意淑姑,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而且,辜鸿铭还有一个癖好,喜欢小脚,尤其是刚拆下裹脚布时的味道,更是让辜鸿铭“如痴如醉”。

每次辜鸿铭灵感枯竭的时候,都会把玩淑姑的小脚,圈里许多人都知道他这个癖好。

还有一次,一位朋友给辜鸿铭送去了一个小妾,没想到因为“脚味”不是辜鸿铭所喜欢的竟然被退了回去。

在婚姻这方面,辜鸿铭是非常提倡一夫多妻制的,在家里只有淑姑一个人的那段时间,辜鸿铭有时还会和朋友一起去寻花问柳。

有一次,他在风月场所遇到了一位被逼迫接客的日本女人,见其落魄就把其带回了家里。

辜鸿铭和两位妻子

淑姑的作风也很像一个“大房”,见丈夫从外面带了女人回来,不哭也不闹,欣然接受了这个妹妹。

虽然他有些奇怪的癖好,在某些方面很是封建,但辜鸿铭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却是独一无二的。

独一无二的文化怪杰

他尊崇儒教,精通多国语言的他将许多儒家典籍如《论语》、《中庸》等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向西方传播我们的儒家思想。

因为各国文化的差异性,在翻译时,辜鸿铭还引用了西方的一些典故,让西方人更能直观的感受到儒家思想。

这个方法的效果奇好,辜鸿铭的译本出版后很受欢迎,这也成了欧洲等西方国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

不仅如此,辜鸿铭还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在那个“崇洋媚外”的年代,辜鸿铭以一己之力让中国传统文化走进了外国人的视野,也让国人重新认识到了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是万万不能弃掉的。

虽然辜鸿铭在我国的地位算不上多高,但在西方学者眼里,他被评为“中国孔子学说的最大权威”、“中国现代哲学家”。

在他的府上,经常有外国学者来拜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当然,也有西方学者批判中国文化,每当这时候,辜鸿铭就会跳出来对其讽刺其一番。

不得不说,辜鸿铭的讽刺倒是说的有理有据,经常怼的他们哑口无言。

结语

辜鸿铭的影响在如今看来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辜鸿铭确实是一个贡献颇多的“文化怪杰”。

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意义。

参考资料

钟兆云:“文化怪杰”辜鸿铭其人其事——红色文化网,2024年4月9日发布

0 阅读:0

阿智通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