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屈大均,6首激昂诗篇每一章都能让你在浅唱中领略山河的深情

宸界说诗 2025-05-01 10:07:15

[微风]中华古诗词,润了心田,苏了万物[微风]

1.

《秣陵》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赏析:通过南京怀古,借景对比往昔繁华与如今荒凉,抒发对明亡的感慨。

背景:明朝灭亡后,诗人寓居南京,有感于六朝兴亡,抒写对明朝及南明亡国的慨叹。

2.

《鲁连台》

一笑无秦帝,飘然向海东。

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赏析:追述鲁仲连义举,赞其高风亮节,借古迹抒发对古代贤人的景仰及对布衣品质的歌颂。

背景:屈大均身处明清之际,投身抗清斗争,对鲁仲连品行深有体会,作此诗以表心志。

3.

《壬戌清明作》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赏析:借景抒情,以垂泪落花比抗清志士,得意啼鸟比清廷小人,抒发反清无望的幽愤。

背景:清明时节,作为遗民诗人的屈大均触景生情,将季节与自己的抗清奋斗联系起来,感慨壮志未酬。

4.

《摄山秋夕作》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赏析:寄情于景,借秋夕夜景,写诗人客居他乡的孤苦及为抗清复明奔走的坚定。

背景:清顺治十六年,为逃避清兵迫害已削发为僧九年的屈大均在南京稽留,至摄山游览时所作。

5.

《菜人哀》

夫妇年饥同饿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可以行一里。

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馄饨人争尝。

两肱先断挂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汤。

不令命绝要鲜肉,片片看入饥人腹。

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肤脂凝少汗粟。

三日肉尽馀一魂,求夫何处斜阳昏。

天生妇作菜人好,能使夫归得终老。

生葬肠中饱几人,却幸乌鸢啄不早。

赏析:以悲天悯人情怀,通过一对夫妇遭遇,揭示饥荒年代人性的阴暗与光辉,展现女性牺牲与坚韧。

背景:屈大均曾目睹崇祯末年人吃人的惨状,尤其是人被当成菜一样被宰杀,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6.

《澳门》

广东诸舶口,最是澳门雄。

外国频挑衅,西洋久伏戎。

兵愁蛮器巧,食望鬼方空。

肘腋教无事,前山一将功。

赏析:点明澳门重要地位,表达对西方殖民者挑衅的担忧,期盼将领守护好澳门。

背景:康熙28年,葡萄牙殖民者强行租占澳门并不断挑衅,屈大均有感于此创作此诗。

[福]中华古诗词,诵了岁月,暖了心田[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