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时期沙俄军人到底吃些什么?和后来的灰色牲口有何不同?

暮鼓晨钟见 2024-08-06 17:25:15

沙俄时代被称为“灰色牲口”的底层士兵伙食待遇之差,即便是万里之外的欧美也是有所耳闻的,无论是哪一位当权者在位,牲口们的实际生活都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即便是到了野心勃勃的彼得大帝时期,俄军的营养状况不佳甚至吃不饱肚子始终是一个普遍存在同时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在高级军官以及贵族们的压榨之下,18 世纪前后的的俄军由于缺乏足够营养摄入,大多数都出现营养不良体质薄弱的问题,行军走路都东倒西歪更别指望这些人实际的战斗力,整体现象就和明朝末年的卫所兵们有的一拼。

在彼得大帝推行改革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军队的状况相当艰难。除了军马、骡子等牲畜这些宝贵的军事物资能够获得充足的饲料和草料外,普通士兵每天的补给仅仅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求,也就是说,他们只能勉强不被饿死。在这种情况下,士兵们的军纪自然可想而知,偷鸡摸狗、坑蒙拐骗等行为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对外作战时,由于缺乏足够的食物供应,普通士兵想要填饱肚子,只能依靠就地征粮。

而与此同时,当时的俄军高层也持有着一种普遍的看法,他们认为士兵从敌人的地盘上抢夺粮食、钱财和补给是完全合理的行为。此外,他们觉得将可以变现的军用物资发放给牲口并不是明智之举。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俄军高层对于军事资源管理和分配的认知。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导致了军队纪律的进一步松散,以及与当地居民的关系紧张。此外,过度依赖就地征粮也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士兵的道德观念受损、军队形象受损等。

彼得大帝的改革正是基于改善致力于长久以来的军队的状况和纪律,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加强军事训练、改善补给系统、建立更有效的军事组织等,以提升俄军的战斗力和纪律性。这些改革对于俄罗斯军队的现代化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1700 年左右的那段时间里,彼得大帝开创性地(当然是属于沙俄的开创性),在军队里设立了专门负责军粮供应的军需官以及健全的常备军配给制度,旨在保障战斗部队可以拥有足够的食物资源。

配给制中规定,俄国士兵一日的口粮必须包含 820 克的黑面包、410 克的牛肉或者是其他的肉类、250 毫克伏特加和 3.27 升啤酒。除了标准的每日口粮之外,俄军士兵们每月还可领取约 6 千克用于煮粥的杂粮谷物以及 820 克盐或者是其他的调味品。军官的军衔等级越高,供应的食物数量和质量也随之递增。不过更多是时候,军队的食物供给还是会通常会折算成现金进行发放,军官们要想改善一下自己的伙食,拿钱向随军的商人买就可以了。

在彼得大帝军事改革的那段时间中,各个部队中都有专门的伙夫负责烹饪工作,至于食材方面的的采购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担当的,毕竟钱物方面的流水往来那可是响当当的肥差,不是军官心腹或者铁打的关系,又谁能担当这个采购的职务。相对于采购,专门做饭的伙夫可就辛苦多了,一般来说,每 100 至 250 名士兵会配备相对应的主厨以及帮手,据说在行军的时候,这些伙夫们会跟着随军商人一同行动,还要比士兵们更早抵达宿营地,快速的生火做饭以便于士兵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肚子问题。

彼得大帝对士兵伙食的关注可谓精细入微,例如在1716年颁布的军队条令中,单单是针对黑面包的这一项就明确的规定:“为了防止疾病在军队中传播,必须特别注意面包和小麦粉的质量,不得使用腐败或有异味的面包和小麦粉。”当军队方面的改革绵延到1720年也就是二十年之后,除了伙食得到保障之外,俄军士兵的每月伙食补贴薪金,比如每日75戈比的食盐补贴, 72戈比的肉类补贴,这些补贴会会和士兵的军饷一道发放,但是到底有没有克扣就不得而知了。

彼得大帝的军事改革对俄军士兵的饮食条件产生了重大影响,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士兵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面临饥饿的困扰,他们的内心也因此变得更加安定。然而,尽管士兵的饮食状况有所改善,但其他方面的供应仍然存在不足,就比如说价格较高的肉类、脂肪、鱼类,甚至还有新鲜蔬菜,都是比较匮乏的东西,有时候这些物资可不是手里有钱就可以买到的,所以在更多的时间里,士兵们还是得依靠腌卷心菜、洋葱、甜菜、芜菁、大蒜等食物来作为副食。

0 阅读:41

暮鼓晨钟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