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中,一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往往能掀起惊涛骇浪。据上观新闻援引路透社1月13日报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这一天说出了一个令全球舆论哗然的消息:他表示就职后,将“很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见面。
这一消息瞬间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炸开了锅。要知道,俄乌冲突自2022年升级以来,美俄两国领导人还从未有过会晤。如今特朗普放出这样的信号,无疑让人们对美俄关系的走向充满了猜测。当大全新闻网记者问及结束俄乌冲突的战略时,特朗普直言:“只有一种战略,而且取决于普京;我无法想象他对战争的进展情况特别兴奋,因为对他来说也不太顺利。”他还补充道:“而且我知道他希望见面,我会很快见(他)。我是希望尽早(见),但是……必须等到就职。有些事情,确实要等到就职。”与此同时,美国国会议员、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华尔兹12日也表示,预计特朗普与普京将在“未来几天或几周内”通话。
特朗普(资料图)
这一系列消息让国际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美俄关系上。人们不禁要问,美俄之间这是要上演怎样的剧情?而在这其中,还有一个细节格外引人关注,那就是在美俄释放出可能谈判的信号中,似乎有意将中国排除在外。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深意?普京的这一心思,中国又是否真的明白呢?
中新社1月9日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普京9日向第四届中俄青少年冬季运动会参赛者及嘉宾致贺信。在贺信中,普京表示,俄中青少年运动会是两国人文合作领域最具规模、最成功的项目之一。俄中两国均高度重视体育文化和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倡导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加深年轻一代的友谊与相互理解。从这一消息可以看出,中俄在人文领域的合作一直都在稳步推进,两国对于青年交流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俄关系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广泛的合作领域。
普京(资料图)
然而,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美俄之间的互动却显得格外微妙。回顾2023年年初,两国高层就接连释放出谈判意向的信号。1月4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助理沙利文公开表示,不排除要求乌克兰承认部分领土丧失的可能性。这一言论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社会引发了轩然大波。因为这意味着美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乌克兰的利益来推动与俄罗斯的谈判。
几乎在同一时间,据相关媒体报道,俄罗斯总统助理帕特鲁舍夫也发表声明,强调美俄谈判应在两国之间进行,不邀请第三方参与,包括乌克兰、中国和巴西。这一表态让外界看到了美俄似乎在尝试绕开其他国家,以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进行利益交换。美国可能以乌克兰和欧洲的利益为筹码,而俄罗斯则可能以停战为代价。但为何普京会选择将中国排除在这场谈判之外呢?
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强硬的经济和政治制裁,试图孤立俄罗斯。然而,制裁的效果并未如西方所愿。俄罗斯在面对制裁时,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特别是与中国的合作不断加深。在能源领域,中国成为了俄罗斯重要的合作伙伴,为俄罗斯的经济稳定提供了支持。在贸易方面,中俄之间的贸易额也在不断增长,双方的合作日益紧密。
俄罗斯总统助理帕特鲁舍夫(资料图)
与此同时,美国主导的对俄制裁也对西方内部的团结造成了冲击。欧洲国家由于能源危机和经济压力,对美国的政策逐渐产生不满。欧洲很多国家在能源上依赖俄罗斯,制裁俄罗斯的同时也给自己国家的能源供应带来了巨大的问题,导致能源价格飙升,民众生活受到影响。土耳其等北约国家更是采取了“左右逢源”的策略,在俄乌问题上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在俄乌冲突中始终未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甚至与俄罗斯保持了密切的经济合作。
普京选择将中国排除在谈判之外,这一决定背后有着诸多考量。从避免中国卷入争端的角度来看,俄罗斯希望在乌克兰问题上单独与美国交涉,而非将争端扩大化。如果中国直接参与谈判,可能会引发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指责,甚至加剧美西方对中国的施压。在国际舆论场中,一旦中国参与其中,很可能会被美西方利用舆论工具进行抹黑,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强加给中国,这显然不符合中俄当前的利益。
从减轻中俄联手引发的西方警惕方面来说,中俄在经济和外交上的密切合作,已经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高度警惕。美国一直将中俄视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竞争对手,对中俄关系的发展十分忌惮。普京将中国排除在谈判之外,可以降低这一紧张氛围,为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留下空间。如果中国参与谈判,美国可能会更加坚定地将矛头指向中俄,采取更多的遏制措施,这对于中俄的发展都不利。
普京(资料图)
再者,防止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过度也是重要因素。由于西方制裁,俄罗斯在能源出口、技术等方面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显著上升。普京显然不希望俄罗斯变成中国的“附庸”,因此在外交策略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避免过度依赖中国。俄罗斯有着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战略考量,在国际舞台上也希望保持自身的影响力和自主性。
尽管普京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俄关系会因此受到实质性影响。事实上,双方在能源合作、军事技术交流、国际组织等领域的合作仍在深化。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其他多边机制,继续在全球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俄罗斯的选择更多是一种短期策略,而非对中俄长期合作的否定。
在美俄释放谈判信号的同时,土耳其因其特殊的地缘政治角色而成为焦点。土耳其首座核电站的建设就因俄乌冲突引发的国际关系变化而受到阻碍。德国西门子能源公司以“政治原因”为由推迟向土耳其发货关键设备,声称担心设备可能被送往俄罗斯。尽管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曾多次向德国总理朔尔茨催促,但设备始终滞留在海关。最终,土耳其不得不从中国采购替代设备,并可能对西门子公司处以罚款。这一事件不仅凸显了西方内部的矛盾,也表明土耳其在国际博弈中采取的灵活策略。
回顾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后,特朗普团队曾提出了一项颇具争议的外交策略:试图通过拉拢俄罗斯,削弱中俄合作关系。据悉,特朗普在当选总统后,向普京传递了一个信息——若俄罗斯减少甚至停止与中国的合作,美国将停止对乌克兰的援助。特朗普团队甚至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通过达成美俄全面安全协议,在半年内结束俄乌冲突,并重新调整美俄关系。这一协议涉及乌克兰、北约等敏感议题,显示出美国外交策略的核心逻辑——将俄罗斯从中国阵营中拉出,以实现对中国的战略围堵。不过,即便俄罗斯对美俄合作持开放态度,也不太可能彻底放弃与中国的合作。中俄之间的合作是基于共同的利益和相互的尊重,有着深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