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五A股回到3400点以上后,这两天的股市都处于消化整理中,相对平淡。
目前的位置,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是比较难的。
第一,经过持续两个多月的上行,已经积累了较多的获利盘,很多资金都有了落袋为安的想法。
第二,海外市场并不平静,很多资金目前愿意留在场内,更多是赌科技突破+消费刺激共同作用下,今年经济复苏的机会。
但从周一的发布会来看,消费刺激政策上超预期的信息不多,因此今天消费板块就开始回调了。
现阶段,只能是看一步,走一步,直到能够凝聚全市场共识的重磅信号出现。
今天值得关注的热点有三个:
第一个,贵金属。
贵金属板块今天领涨大盘,涨幅高达3.67%,排名第三的珠宝首饰行业也跟贵金属紧密相关。
贵金属大涨跟现货黄金价格的上涨是一致的。
现货黄金的价格近期突破了历史高位,盘中最高触及3015.21美元/盎司,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了14%。
这波黄金涨价,是资本市场对“特朗普风险”日益担忧的体现。
众所周知,黄金是避险货币,世界不太平,黄金才会涨。
现在全球最大的风险,就是特朗普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关税战、裁员滚滚、地缘野心。
从短期来看,这两天的黄金上涨,应该跟特朗普宣布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导致红海危机的升级有关。
而从中期的角度来看,今年金价持续上涨,更多跟关税战之下,西方国家经济被普遍看衰有关。
根据华尔街大行的预计,未来一两年,墨西哥和加拿大这两个美国小弟的经济负增长前景基本是没跑了。
而美国本身,按摩根大通的报告,年初预计经济衰退的风险为30%,现在已经上调至40%-50%。
这种情况下,买入黄金就成为了对冲手段,不少大行在最近都上调了黄金目标价。
比如瑞银,最近将黄金目标价上调至3200美元,麦格理集团则上调至了3500美元,有“新债王”之称的Gundlach甚至预测金价有望冲至4000美元。
前面说的,都是短期和中期的刺激因素,但如果我们拉长视野来看——
这轮史诗级的金价上涨,实际是从2018年开始的。
自从2018年特朗普1.0时代,发动对华毛衣战开始,金价就启动上涨步伐了,至今已经是上涨的第八个年头。
在特朗普1.0任期结束,拜登治下的四年间(2021-2024),美国及西方国家的经济是相对繁荣的,美股也一路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种情况下,黄金依然一路上行,主要原因就是——
中美对抗加剧,中国减少了对美债的持有,将更多海外流动资金用于买入黄金,以此支持人民币的国际化。
同期,其它金砖国家像俄罗斯、巴西等也在去美元化,加仓黄金,共同推动了这几年里黄金的一轮大牛市。
显然,从现在看未来的几年,中俄等国加仓黄金的动作不会停止,美国衰退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区域性政治动荡也不会停止。
因此,黄金继续向上的势头,目前还看不到尽头。
这或许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里,确定性机会最大的资产了。
第二个,航运港口。
航运港口板块今天上涨3.26%,全市场行业排名第二。
这跟长和出售港口资产,引发国内民意强烈反弹的情绪有很大关系。
目前官媒已经高调介入,今天香港特首也在媒体上回应了此事,表示“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香港特区政府会依法依规处理。”
市场猜测,未来是否有可能出台法规,阻止该交易的推进呢?
本来在全球毛衣战的大环境下,港口资产的收益率前景是被看淡的,估值相对低迷。
但如果牵涉到地缘政治,导致更多的势力去博弈,争夺这些稀缺的港口资源,又会发生什么呢?
显然,在中短期内,估值空间有可能被大幅度推高。
当然,这是从博弈的角度来看,相比起黄金,不确定性就比较大了。
第三个,高压快充板块。
今天高压快充板块上涨3.13%,在所有概念板块中涨幅第一。
消息面上,3月17日晚,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最高充电倍率达10C,最大充电功率1MW(1000kW)。
发布会现场展示的视频显示,汉L兆瓦闪充的充电速度实测为充电5分钟,续航里程增加407公里。
王传福的看法是,“彻底解决电动车充电焦虑的终极答案,就是要让电车的充电时间和燃油车的加油时间一样短,也就是在补能速度上实现‘油电同速’。”
君临的看法是,这个技术当然是非常先进的,意义重大。
但,有投资风险。
先说机会。
第一,这个“兆瓦闪充”可实现“1秒2公里”的全球量产最高峰值充电速度,比此前的纪录快了一倍。
第二,对于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都有很大的好处,能够进一步加快电动车的普及进程。
在这个消息的刺激下,比亚迪的股价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最新市值高达1.17万亿元。
不知不觉间,比亚迪的市值已经进入了A股前十,超过了招商银行。
中期来看,还有可能进一步超越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仅次于四大银行和中移动这些垄断巨头。
主要原因是,未来几年,在俄乌冲突结束,美国加大能源开发的情况下,油价向下是个大趋势。
而比亚迪,在技术不断突破、出口加速的情况下,市占率和利润率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因此,这个高压快充技术对比亚迪这类整车厂的加成意义肯定是有的。
但,对于和其配套的快充产业链来说,就未必了。
炒科技股的风险在于,市场很容易在短期内将预期打满,而忽视了不达预期的可能性。
以高压快充技术为例,上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发生在2023年底,由华为推出的全液冷技术方案。
当时,华为的技术指标是“1秒1公里”,虽然仅为今年比亚迪“1秒2公里”的一半,但也是很惊人的突破了。
全液冷技术的优势在于,比传统的风冷技术散热效率更高,因此能够承受更大的功率压力,从而通过有效控制充电设备温度提升充电速度。
当时华为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在2024年底实现——
“全国覆盖超过340个城市,布局超过10万个全液冷超快充充电桩的目标。”
但我们从最新的招商证券研报可以查询到,“截至2024年11月,华为在全国超200个城市共部署超5万个全液冷超快充充电桩。”
仅达到此前设定目标的一半。
主要原因就是,液冷充电枪的成本偏高,对应的充电成本也偏高,导致需求不足。
结果就是,高压快充板块在2023年11月份被炒高了一阵之后,整个2024年几乎都处于漫漫下跌的行情中。
另外,根据券商的预测,在乐观的情况下,2026年国内液冷超充站数量有望达4.5万座,对应总市场空间有望达87.3亿元。
这跟数万亿市场规模的电池和其它汽车零部件相比,实在是太小了。
因此,高压快充技术本质是个针对高端用户需求的小众市场。
这个技术对于电动车在高端市场的普及是有意义的,但如果过度夸大其意义,过度乐观,就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