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
如一朵阴云,
笼罩在女性健康的天空,
其恶性程度各不相同,
带给我们的伤害也就不一样了。
雌激素受体水平,
犹如一道隐形的标尺,
标示着肿瘤恶性度的大小。
当雌激素与癌细胞内的受体相结合,
仿佛为癌细胞的成长点亮了明灯。
阻止它们之间的结合,
也就控制了肿瘤,
因此,
雌激素受体水平就成了我们要关注的指标!


雌激素受体低表达

雌激素受体,它其实是一种蛋白质,分布在乳腺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和细胞核里。科学家们用一种叫做“免疫组织化学法”的方法,可以检测出乳腺细胞中雌激素受体的多少,结果怎么表示呢?
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标准:
➡️如果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量小于1%,那就是阴性;➡️若1%-10%,就是低表达、弱阳性;➡️而超过10%,就是高表达、阳性。
那么,这个雌激素受体和乳腺癌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很多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都离不开雌激素的“滋养”。而雌激素受体,就是乳腺细胞接收雌激素信号的“天线”。如果乳腺癌细胞的“天线”越多(也就是雌激素受体表达量越高),那么它们就越依赖雌激素来生长。
内分泌治疗是一种针对雌激素受体的治疗方法,通过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或阻断雌激素与受体的结合,来“饿死”那些依赖雌激素生长的癌细胞。所以,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的百分比,就成了我们选择内分泌治疗的重要依据。
临床发现,大约2%-5%的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百分比≤10%,低表达状态。


雌激素受体低表达
病理学特征

什么是雌激素受体ER阴性?
在医学术语中,“阴性”意味着某种物质或特征在检测中几乎不存在。对于雌激素受体ER阴性乳腺癌患者来说,她们的肿瘤中几乎检测不到ER的表达。而雌激素受体ER低表达则意味着肿瘤中的雌激素受体ER水平较低,但仍然能够被检测到。
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ER低表达患者在多个方面与雌激素受体ER阴性的患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从年龄、种族,到是否有家族乳腺癌史,再到肿瘤的大小、分期和分级,两者都有很多相似性。
三阴性乳腺癌通常携带有BRCA1和BRCA2这两个常见的突变基因,这些突变基因在雌激素受体ER低表达的患者中亦呈现高频出现。这一发现提示,针对这些特定突变基因的治疗策略,可能为ER低表达的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手段。
在雌激素受体ER低表达的患者中,观察到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HER-2过度表达也与肿瘤生长加速和转移风险增加紧密相关。


雌激素受体低表达
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对雌激素受体高表达有明确的获益性,但低表达的情况则较为复杂。这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在雌激素受体低表达的情况下,是否要进行内分泌治疗呢?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治指南》对激素受体低表达患者治疗的推荐意见很少,仅仅是➡️“酌情考虑”内分泌治疗,➡️不建议绝经前患者联合使用卵巢功能抑制剂。
临床研究显示,对于雌激素受体ER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虽然她们也能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但其治疗效果要差于ER高表达的患者,尽管如此,仍推荐激素受体ER低表达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
但是,关于内分泌治疗的时间,选择5年的标准疗程?还是进行2至3年的治疗?目前还有⚠️争论。
卵巢功能抑制OFS剂通常被应用于治疗绝经前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特别是针对那些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表达超过10%的病例。然而,⚠️对于雌激素受体低表达的患者,使用卵巢功能抑制剂治疗无法获得明显的益处。
绝经前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特别是处于育龄期的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卵巢功能受损的风险,可能增加不孕、骨质疏松、认知障碍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健康风险。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可以使用卵巢功能抑制剂保护卵巢功能。
在晚期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治疗中,通过针对HER-2、CDK4/6、PIK3CA等关键靶点的药物应用,已经显著提升了患者的预后状况。然而,对于雌激素表达水平较低的乳腺癌患者来说,目前,并不推荐使用这些新型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治指南2024
2、袁芃.雌激素受体低表达乳腺癌的研究进展.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1):58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