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总后勤换将,新任部长是中将,政委是上将。
过去洪学智兼任党委书记,他离开后,该职务空缺,谁来担任呢?
从资历来说,李聚奎是老资格,而且军衔高;在大多数单位中,党委书记一般由政委担任;也有少许一些单位是军事主官担任。
从以上这几点,李聚奎似乎是不二选择。
总后党委开会,他们就“自行”选举书记,尴尬的是部长和政委都有人支持,副部长表示这应该不是党委能够决定谁来担任吧。大军区级单位党委书记,要军委任命,自行选举自然是不合规定的。
新任部长是新军委班子提拔起来的,几位副部长对他也表示支持,但最终这场选举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新任部长虽然在1959年当上部长,实际上在1954年曾经调任到总后勤担任副部长兼副政委,工作到1956年,洪学智调任部长后,他就调离去高等军事学院学习,等于说毕业后再分配。1959年,还没有毕业,经广州军区司令员的推荐,他被提拔为总后部长。
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战初期,他一直从事后勤工作,解放后也干几年。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有干劲。像副部长张令彬后勤资历更老,没有提拔,还是年纪大。无论在哪个位置上,年轻就是最大资本,加上有能力更是不得了,如原总后政委余秋里,早早提拔为总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长,能力突出调石油战线担任部长。
也就是说,新中国成立后,干部年轻化,能力化一直是任用的重要标准。也没有资历优先原则一说。这种资历优先是过去的一种尊重,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从长远看并不利于部队发展。
对于论资排辈,上级是否定。
实际上,对于总后谁担任第一书记,总政部也把名单提交给上级定夺。罗总长主持会议工作,表示支持新任部长担任。对于总后自行选举,上级也知道,表示这样不行,并告诉新任部长不能安排面子,不讲原则。
罗帅对总政部表示:这事不是能论资排辈。也就是说,当时新上任的部长,在工作上得到老帅以及罗总长的支持。
当然不可否认一点,新军委的成立,对红一军团干部的使用更重。三总部负责人均是一军团奖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办公会议成员,罗瑞卿、肖华、杨成武、谭政、邱会作、肖向荣都是,后来才增补三军团张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