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国际开发署,香港乱党终于穷死了…

总是吃太饱 2025-02-21 10:29:12

1994年,一帮自诩"民主先驱"的精英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成立香港民主党,彼时他们西装革履出入立法会,手捧《基本法》却心怀异志。这个号称"建制派外最大反对党"的组织,在三十年间完美演绎了何为"政治行为艺术"——白天在议会高呼法治精神,深夜在街头密谋"卖国求荣"。

直至2025年,这个曾拥有立法会多席的政党,竟因失去美国国际开发署金主施舍而濒临解散,活脱脱上演了一出"民主乞丐饿死街头"的讽刺剧。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香港民主党精心策划了一场又一场的乱港“表演”。就拿2019年的修例风波来说,这无疑是他们乱港行径的一次“巅峰之作”。修例本身是一件正常的法律修订事务,旨在完善香港的司法互助机制。但民主党却嗅到了“搞事”的机会,他们利用这次修例,煽动民众,将一场普通的法律修订渲染成“对香港自由的侵犯”。

他们一边在公开场合高呼着“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口号,营造出一副文明抗争的假象;另一边却在暗中与“勇武派”勾结,为街头暴力活动提供支持。那些激进的示威者,在街头打砸抢烧,破坏公共设施,伤害普通市民,而民主党却视而不见,甚至还在背后为他们撑腰打气。他们把街头暴力美化成“民主抗争”,将香港这座原本安宁的城市搅得乌烟瘴气。许多香港市民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店铺无法正常营业,学生无法正常上学,社会秩序陷入了严重的混乱。香港民主党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地搞乱香港,背后离不开境外势力的支持。美国国际开发署通过资金支持、策略指导等方式,为香港民主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他们能够在乱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方面,美国国际开发署向香港民主党提供大量资金,这些资金成为了民主党开展各种活动的“经济支柱”。他们用这些钱组织集会、印刷宣传品、资助激进分子,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将香港推向混乱的深渊。另一方面,美国国际开发署还为香港民主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民主党策划抗议活动、制定舆论策略,甚至在国际上为他们摇旗呐喊,试图将香港问题国际化,给中国政府施加压力。

而香港本地的一些激进青年,也被民主党当作免费劳动力。民主党利用这些青年的热血和无知,将他们推到了乱港的最前线。这些青年在民主党的蛊惑下,做出了许多违法犯罪的行为,最终走上了法庭的被告席,毁掉了自己的前程。

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国安法斩断了香港民主党与境外势力之间的黑金链条。没有了境外资金的支持,民主党瞬间陷入了困境。他们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随意组织大规模的非法活动。曾经那些依靠资金堆砌起来的“民主假象”,瞬间土崩瓦解。香港民主党内部的高层们平日里过着“英式下午茶”般的优雅生活,用拉丁文撰写议案,享受着法式鹅肝酱的美味,却对普通民众的生活漠不关心。他们号召年轻人为了所谓的“民主”去抗争,去吃牢饭,而自己却在危险来临的时候,迅速撇清关系。在国安法实施后,他们为了自保,连夜删除社交账号,切割与激进成员的联系,其自私自利的本性暴露无遗。从曾经的风光无限到如今的濒临解散,这个曾自比"香港民主灯塔"的政党,最终被发现不过是境外势力圈养的"民主走狗"。

香港民主党的消亡史恰似一出现代寓言:当"民主"沦为生意,"自由"变成买卖,再精致的政治画皮也敌不过法治的照妖镜。而今,香港街头再无人为其"众筹棺材本",这场闹剧终以"穷死"谢幕,倒也应了那句老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