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墨西哥站,一场震撼体坛的“变天”悄然上演。
那个被誉为“水花消失术”的少女,那个14岁就拿下奥运金牌的天才,那个一路所向披靡的“跳水女王”——全红婵,在成年赛场尝到了亚军的滋味。
015分之差,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改写历史。全红婵以414.4分暂居第二,陈芋汐则以419.35分强势登顶。
其实,细心的观众早有预感。出征前,穿上工作服的全红婵就被发现“壮了不少”。
18岁,正是女性生理发育的关键期,身体变化对跳水这项极度依赖身体控制的运动来说,影响不言而喻。
比赛中,“滑铁卢”在第三跳悄然降临。
前两跳,全红婵状态尚可,分别拿下84分和88分。第三跳,她选择了难度系数3.0的307C动作。这是她驾轻就熟的招式,曾无数次完美展现。
可这一次,入水瞬间,水花明显大了些——那个曾经让世界惊叹的“水花消失术”,罕见地失灵了。
镜头立刻切向场边的陈若琳教练,只见她先是“哎呦”一声,随后露出一丝苦笑,眼神中满是惋惜与无奈。那一刻,仿佛已经预见了结局。
75.2分,这一分数,直接断送了全红婵对冠军的希望。
02雪上加霜的是,全红婵在墨西哥还遭遇了花粉过敏。有球迷拍到她站在电梯角落,眼睛红肿得厉害,让人看了直揪心。
身体不适、体型变化、关键失误,三重打击下,全红婵的首场成年赛之旅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芋汐的强势表现。她的五跳分别得分:76.5分、92.8分、89.1分、84.5分、76.8分。尤其是第二跳的92.8分和第三跳的89.1分,成为制胜关键。
赛后英文采访中,陈芋汐霸气宣告:“I'm back!”(我回来了!)这句话背后,是她漫长复出之路的艰辛与决心。
但更让人意外的是全红婵的反应。
站在亚军领奖台上,她看不出丝毫失落。面对镜头,还是那个熟悉的灿烂笑容。
在陈芋汐接受采访时,她站在一旁,悄悄整理头发,神情放松,仿佛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也全然接受。
然而,网上的评论却两极分化。有人恶意攻击“真菜啊,这都拿不到金牌”,更有甚者编造“故意让冠军”的阴谋论。
03这些极端声音,恰恰暴露了公众对运动员不合理的期待。
幸运的是,理性的声音依然占据主流:“一直喜欢的都不是她的输赢,也不是因为草根出身,而是她本身的性格,惹人喜爱,喜欢你的品质与体育精神,享受每一场比赛就好。”
陈若琳教练团队已经在赛后分析会上制定了针对性调整方案。减重计划将是重点,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全红婵适应新的身体状态,重新找到技术动作的最佳感觉。
全红婵并非第一个面临这类挑战的天才少女。从叶诗文到吴敏霞,从少女到成熟运动员的转型期,都曾经历过相似的困境。关键在于如何应对,如何破茧成蝶。
接下来,全红婵将转战加拿大站,最后一站则是五一假期的北京站。相信在主场作战,她会有更好的发挥。
18岁的“滑铁卢”,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预赛第一,决赛第二,但原不是全红婵的常规!加油全红婵!
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预赛弟一,决赛弟二,就是故意的嘛
要是在国内比赛,裁判会被全吹骂死
预赛时三个分数连小数点都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