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韩信的谋士,蒯通被判了刑,临刑前他高呼:“给我说一句话就死。”刘邦挥了挥手,示意停下。
片刻后,蒯通一句话让刘邦大笑不止,当场赦免,到底他说了什么?
蒯通的生死一刻
刑场上,尘土飞扬,刑具摆在眼前,蒯通毫无惧色。
仰头望着天空,脸上有一丝倦意,目光却很坚定,围观的人群静默无声,所有人都知道,站在这里的是韩信昔日的谋士,一个能说会道、精于谋划的智者。
刘邦坐在不远处,眼里充满了审视和冷漠。
“给我说一句话,我就死!”蒯通高声喊道,声音在刑场上回荡,一字一句,让人忍不住屏住呼吸。
刘邦一挥手,示意停下。
蒯通慢慢走到刘邦面前,眼睛直视着这个天子,语气平静:“狗为其主吠。我当年为韩信出谋划策,是忠于我的主公,岂是有意冒犯陛下?”
刘邦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
看着眼前的谋士,突然觉得这人有趣得很,他的机智、辩才,以及那份无畏,都让刘邦心生好感。
刘邦挥了挥手,宣布赦免蒯通的死罪,还特意让他成为了曹参的宾客。
蒯通,就这样,从死神的手中逃了出来。
蒯通的选择与劝告
蒯通,这个名字,在秦末汉初的历史中并不陌生。
原名蒯彻,是一位才智过人的纵横家,生逢乱世,蒯通注定不是普通人。
秦末,各路英雄逐鹿中原,战火纷飞,谁都想成就一番霸业,而蒯通凭借一张嘴和一副机智,在这场历史的棋局中,走得游刃有余。
最初的蒯通,并没有效忠于韩信。
那时,是齐地的谋士,为武臣、田荣等人效力,帮他们攻城略地、称王称霸。
齐地原本是一个强大的区域,有田氏家族在此经营多年,势力深厚。
蒯通为田荣等人出谋划策,使得齐地在最初的乱局中,稳住了局势,暂时保住了一方地盘。
天下大势瞬息万变,田荣终究不敌韩信的大军。
齐地沦陷,韩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齐境,田荣兵败身死,齐地彻底陷入混乱。
蒯通看准了时机,转而投向了韩信。
没有太多犹豫,历史上很多人称他“善于见风使舵”,但对蒯通来说,这更像是一种求生的智慧。
蒯通跟随韩信后,迅速成为韩信的心腹。
韩信,是那个时期杰出的军事统帅,素有“兵仙”之称,用兵如神,战无不胜,政治上,韩信并非无懈可击。
蒯通看透了韩信的长短,韩信虽然能征善战,过于单纯,缺乏对局势的全面把控能力。
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蒯通向韩信进言,劝他自立为王。
蒯通知道,韩信手握重兵,且占据齐地,正是楚汉对峙的关键时刻。
刘邦和项羽之间。拼得你死我活,战局胶着,而韩信作为一支强大的第三方力量,完全有可能改变整个格局。
蒯通对韩信说:“如今天下三分,汉、楚相争,正是你成就霸业的大好时机。”
“刘邦虽然以仁德自居,实则多疑,对你这等功高盖主之人,迟早会下手除之,项羽性情刚烈,亦非可久之主。若你自立为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趁刘邦与项羽相持不下之时,韩信割据齐地,成三足鼎立之势。
这样一来,韩信不但能保住自身,还能有更大的政治空间。
蒯通的话字字句句,都透着现实的冷酷与精明,话语中没有半点感情,只有冷静的分析和对局势的精准把控。
韩信听了很久,沉默不语。
蒯通的建议,让他心动,也让他害怕,刘邦的为人,多疑、心狠,而自己手握重兵,一旦自立,便与刘邦彻底决裂。
韩信犹豫了,最终,选择了保持现状,没有采纳蒯通的建议。
韩信的犹豫,成了他一生的失误。
在刘邦平定天下后,韩信被逐渐架空,失去了兵权,最终被萧何诱捕入宫,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蒯通曾经为韩信感到惋惜,如果韩信当初听了他的劝告,也许结局就会不一样。
但也无能为力,作为谋士,他的作用有限,而决定一切的,是韩信自己。
蒯通的建议并不是空穴来风。
作为一位精通政治和军事的谋士,看得清天下的局势,也看得清韩信的危险处境。
刘邦虽对韩信有知遇之恩,可韩信功高震主,这样的人,除非绝对忠心,否则必定是一个隐患。
韩信的忠诚,显然没有达到让刘邦放心的程度,若不尽快自立,将来必为刘邦所忌,但蒯通的话,终究没有说服韩信。
依旧选择了对刘邦的忠诚,或者说,不敢不忠。
于是,蒯通的计划没有实现,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韩信一步步走向失败。
刑场上的对峙与救赎
韩信被捕之后,蒯通自然也成了刘邦的眼中钉。
刘邦对蒯通没有什么好感,这个曾经鼓动韩信谋反的谋士,简直就是个威胁。
蒯通被抓捕,被押上了刑场,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
蒯通并不是没有预料到这一刻,自己为韩信出谋划策,特别是劝他割据齐地的事情,早已传到刘邦耳中。
刘邦一向多疑,对那些可能威胁自己皇位的人,向来毫不手软。
蒯通心里清楚,这一次,自己恐怕在劫难逃。
站在刑场上,蒯通看着围观的人群,看到他们脸上的好奇与惊恐。
没有畏惧,而是带着一种决绝的平静,最后的机会就在眼前,如果这一次不能说服刘邦,那么他将彻底消失在这片大地上。
刘邦坐在不远处,这个差点儿让刘邦,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的谋士。
对于这样的人,刘邦本应毫不犹豫地除掉,但对蒯通的聪明才智,也有几分好奇。
示意刀斧手稍等片刻,给了蒯通最后一次开口的机会。
蒯通深吸了一口气,走上前来,直视着刘邦的眼睛,没有卑躬屈膝,也没有哀求。
只是平静地说出那句话:“狗为其主吠。我当年为韩信出谋划策,是忠于我的主公,岂是有意冒犯陛下?”
把自己比作狗,把韩信比作主。
狗为主人看家护院,是天经地义的事。
蒯通为韩信出谋划策,也是一样,只是在履行一个谋士的职责,没有任何背叛的心思。
刘邦是个粗中有细的人,能够感受到蒯通的真诚。
想到自己打天下时的那些艰辛,身边那些愿意为他拼命的兄弟,也曾是一群“为其主吠”的“狗”。
这一刻,刘邦忽然觉得。蒯通并不是那么不可饶恕。
觉得眼前这个谋士有趣,非常有趣,挥手示意刀斧手停下,然后说:“赦免你,让你做曹参的宾客。”
蒯通的结局与余生
蒯通被赦免,并成为了曹参的宾客,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
曹参性格沉稳,不喜欢多言,两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却意外地合得来。
蒯通没有再像过去那样,活跃于权力的漩涡中心。
变得低调,似乎对外界的纷扰都不再关心。
曹参也很尊重蒯通,从未让他去干涉政务,只是与他谈论些古今大事,聊些风土人情。
蒯通在曹参身边,过得平静而安逸。
历史并没有对蒯通的结局做太多记载,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在刑场上说出“狗为其主吠”的人,并不是一个贪恋权势的人。
之所以辅佐韩信,是因为看中了韩信的能力和可能性;之所以能够在刘邦面前从容辩解,是因为心中有一份自信和坦荡。
这段历史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立场和选择。而蒯通,选择了忠于自己的立场,坦然面对一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