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去世前,向陪伴44年的丈夫索吻,回忆录里只写了另外三个男人

玮宏看历史 2024-08-27 01:44:46

1986年2月14日,丁玲在北京的病房里,生命的最后时刻悄然临近。

窗外的寒风呼啸,病房内却异常宁静。她的丈夫陈明坐在床边,紧握着她逐渐冰冷的手,眼中噙满泪水。

这对相伴了44年的夫妻,经历了无数风雨,如今却到了生离死别的时刻。

丁玲费力地睁开眼睛,目光温柔地注视着陈明,轻声说道:“你再亲亲我。”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个陪伴了她大半生、无怨无悔的男人,却在她的回忆录中只字未提。

相反,她的笔墨都留给了另外三个男人:胡也频、冯雪峰、冯达。这究竟是为什么?

红黑出版社的光影

1928年年底,丁玲与胡也频来到了繁华的上海,彼时的上海正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文人墨客。

丁玲与胡也频此时已是公认的才子佳人,他们的结合不仅是因为文学上的志同道合,更有着深厚的情感基础。

在上海,他们与沈从文一起创办了红黑出版社。

沈从文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他与丁玲、胡也频的友谊颇深,因此在这项事业中,他们三人合作得颇为默契。

红黑出版社的办公室设在一条安静的小巷中,门面不大,但内部却是宽敞明亮,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墙上挂着几幅名家的字画,显得既文艺又充满活力。

每天早晨,丁玲与胡也频会早早地来到办公室,开始忙碌的编辑工作。他们一起审阅稿件,讨论选题,有时也会争论一些文学上的观点。

沈从文作为他们的朋友和同事,常常在一旁笑看二人争执,不时插上一两句调侃,气氛倒也不失轻松。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日常背后,沈从文逐渐察觉到了一些不寻常的变化。

丁玲与胡也频之间的争吵似乎比以往更多了,而且内容也越来越个人化,涉及到的往往不是文学,而是他们的生活和感情问题。

沈从文作为旁观者,起初并未过多干涉,但他敏锐的观察力让他意识到,丁玲的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

爱情的多重纠葛

丁玲与胡也频在文学创作上的默契合作,使他们的感情如火一般燃烧。

然而,激情总是难以长久维系,尤其是在他们的生活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争执时。这些争吵往往因一些琐事而起,但渐渐地,矛盾的根源却变得愈发明显。

丁玲在这些争吵中,有时会无意间提到冯雪峰的名字,这个名字仿佛是一根刺,让胡也频心中隐隐作痛。

冯雪峰,是丁玲心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

与胡也频的深情不同,丁玲对冯雪峰的感情充满了童真和浪漫。她对冯雪峰的思念在他们的一次次通信中愈发浓烈。

与胡也频的感情相比,这种对冯雪峰的爱仿佛是一种更加纯粹的情感,是一种她无法轻易割舍的精神依赖。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也频的心情愈加沉重。

尽管他竭力挽留丁玲的心,但他明白,丁玲的感情已经不再如初。

他们的争吵开始变得频繁,甚至有时会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激化。

每当争吵过后,丁玲常常沉默不语,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在那里能看到冯雪峰的影子。

1931年初,胡也频因为积极参与革命活动,突然遭到当局的逮捕。

那是一个阴冷的早晨,丁玲还在床上沉睡,便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当她打开门,看到几名陌生的军警时,心中不由得一紧。胡也频来不及交代什么,便被他们匆匆带走。

丁玲站在门口,望着胡也频被押上车,直到车子消失在视线中,她才意识到这一切是多么的真实和残酷。

胡也频被捕后,丁玲四处奔走,试图营救他。

她跑遍了能想到的所有关系网,写信请求帮助,甚至不惜亲自前往各个相关部门,但所有的努力都如石沉大海。

丁玲在那段时间里忙碌奔波,几乎没有一刻停歇。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没有因为她的努力而有所改变。

1931年2月7日,噩耗传来,胡也频在上海龙华司令部被枪决。

那天,上海的天空阴沉沉的,仿佛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层灰暗的雾霾中。

丁玲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整个人如遭雷击,她的心仿佛被掏空了一般。

胡也频的死带给丁玲的打击是巨大的,她整个人显得无比苍白空洞。曾经那样激情澎湃的生活,现在只剩下无尽的孤寂与痛苦。

胡也频的离世,仿佛带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她的生活变得支离破碎。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打击下,丁玲对冯雪峰的感情却没有丝毫减退。她依然怀念着与冯雪峰在一起的时光,依然在信中向他倾诉自己的情感。

感情的暂时慰藉与逃离

胡也频去世后,丁玲的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乱。她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伴侣,那种孤独感如同一张无形的网,逐渐将她束缚。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冯达的男人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冯达是个英语翻译,和丁玲的圈子有所交集。

他的出现,仿佛是一缕阳光,暂时驱散了丁玲心中的阴霾。

冯达的性格温和,与胡也频截然不同。他没有胡也频的那种革命激情,但他有着一份难得的安稳和耐心。

在与丁玲的相处中,冯达总是表现得很体贴,关心她的生活琐事,也不避讳谈及她心中的痛苦。

丁玲在失去胡也频后,急需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而冯达恰好在这个时候走进了她的世界。

他们的关系发展得很自然。起初,冯达只是偶尔来看看丁玲,帮她解决一些日常问题,陪她说说话,聊聊日常。

慢慢地,他们的见面变得频繁起来。冯达的温柔让丁玲感到了一丝安慰,虽然这种安慰只是暂时的,但在当时的丁玲看来,这已经足够了。

没过多久,他们开始同居了。

对于丁玲来说,冯达似乎成了她生活中的一个避风港,一个她可以暂时逃离现实的地方。

他们一起生活,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琐碎事情,似乎找回了一些平静的日子。

然而,即使在与冯达同居的日子里,丁玲的心中依然有一个无法抹去的名字——冯雪峰。

冯雪峰是她心中的一个影子,无论她如何试图将注意力转移到冯达身上,那个影子总是在她的生活中若隐若现。

她和冯达的关系,虽然平和,但总带着一丝疏离,仿佛冯雪峰的存在始终横亘在他们之间。

冯雪峰并未完全退出丁玲的生活。尽管丁玲试图在冯达身上寻找安慰,但冯雪峰对她的影响依然深远。

冯雪峰虽没有直接参与丁玲的日常生活,但他在背后默默地关注着她。

当他得知丁玲与冯达的关系后,他没有表露出任何不快,反而默默地为丁玲安排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延安是无数革命者心中的圣地。

冯雪峰考虑到丁玲的安全和未来,为她安排了前往延安的行程。

他深知丁玲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她需要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而延安正是那个可以让她重新燃起斗志的地方。

丁玲最终选择了前往延安。

在她的心中,冯雪峰的安排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她与冯达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她的孤独,但她内心深处始终知道,这段关系只是她人生中的一个过渡,一个暂时的停靠站。

延安与新的爱情

丁玲抵达延安后,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充满革命激情的地方。

延安,这个被称为“革命圣地”的小城,聚集了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他们怀揣着对革命的热情和理想,共同奋斗在这片黄土地上。

就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地方,丁玲遇见了陈明。

陈明比丁玲小13岁,年轻俊朗,才华横溢,他在文艺圈中展露头角,很快便吸引了丁玲的注意。两人在工作中频繁接触,渐渐产生了感情。

陈明的青春活力与对生活的热爱,让丁玲感受到了久违的心动。

虽然两人的年龄差距不小,但这并未阻挡他们的感情发展。

陈明的身影在丁玲的生活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每次开会或是讨论文艺创作,陈明总是主动找机会与丁玲交流。

两人讨论文学、探讨革命,也会在闲暇时聊一些生活琐事。

陈明的幽默和真诚让丁玲感到轻松愉快,而丁玲的成熟与阅历也吸引了陈明。

他们在彼此的陪伴中找到了心灵的契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丁玲与陈明的关系逐渐公开。

延安的小城中,不少人对这段姐弟恋议论纷纷。

有些人认为丁玲太过草率,不该与一个比自己小这么多的年轻人在一起;也有人质疑陈明的动机,怀疑他是否真的爱丁玲。

1942年,丁玲与陈明决定结婚。婚礼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也没有邀请宾客,甚至连简单的庆祝都没有。他们只是在组织的安排下,简单地登记成婚。

对于外界的评论,他们选择了忽略。关于这段婚姻,最广为流传的便是“丁玲爱上了一个小丈夫”的说法。

这种评论带着些许调侃与不解,但丁玲和陈明并不在意,他们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和革命事业。

婚后,陈明表现得非常体贴和顾家。

他对丁玲的两个孩子视若己出,尽管这两个孩子并非他的亲生子女,但他从未因此有所偏见。

每当丁玲忙于工作时,陈明总是默默在她身边支持她,照顾家庭的琐事,让丁玲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与工作中。

晚年的感情回顾与永别

随着岁月的流逝,丁玲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

她曾是文坛的风云人物,经历过革命的洗礼,也见证了无数的离别和重逢。

那些曾经与她并肩作战的人,有的早已离世,有的则随着时光渐行渐远。

在她漫长的一生中,情感世界的起伏和变迁始终伴随着她,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丁玲的心中,胡也频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尽管他离世时还年轻,但他对丁玲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而冯雪峰,丁玲对他的感情则是另一种模样。他们之间的感情充满了诗意与浪漫,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契合和思想上的共鸣。

虽然他们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但那段时间的相知相惜,让丁玲在后来的岁月中常常怀念。

至于冯达,这个出现在她生命中特定时刻的男人,丁玲心中更多的是后悔。当时的她,因为情感的迷茫与孤独,选择了与冯达在一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丁玲逐渐意识到,这段感情并非她真正所追求的,冯达终究是她生命中的一个过客。

在晚年的回忆中,丁玲时常感叹自己在那段时间的失误,也正因为如此,她对冯达的回忆总带有一丝遗憾。

而陈明,这个陪伴了她大半生的男人,却在她的回忆录中鲜有提及。

1986年2月14日,是一个寒冷的冬日。丁玲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生命的最后时刻正在一点点逼近。

陈明一直守在她的病床前,默默陪伴着她。丁玲握住陈明的手,尽管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但她还是用尽最后的气力表达了对陈明的爱。

不久后,丁玲在陈明的陪伴下,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陈明含着泪,轻轻地在她的额头上吻了一下,送别了这个伴他走过风雨的爱人。

参考资料:

[1]刘红华,申玉洁.丁玲小说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接受[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9(2):83-91

0 阅读:50

玮宏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