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浩源妈妈
比尔盖茨曾说:
“教育是伴随终生的事情,而我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务是给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似乎很抽象,它看不见也摸不到。
但又似乎很具象,它可以让人感到舒心、放心、有所依靠。
心理学家马斯洛发现,缺乏安全感的人经常会感到孤独、被遗忘、被抛弃,同时对他人会抱有不信任、嫉妒、敌视的态度。
对于孩子来说,最初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于养育者。
但很多父母并不了解,所以在一些有意无意当中,用错误的方式解决问题,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你的孩子有没有安全感,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孩子有没有安全感,真的是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的。
朋友莉莉家的孩子今年10岁了,但小家伙儿出门还总是喜欢紧紧跟在妈妈身后。
为此,莉莉很是恼火,一个男孩子家家的,这么腼腆长大怎么工作。
所以,每次出门都会逼着孩子走在前面,见人打招呼。
但这不仅没有改变孩子,反而让孩子更加抵触了。
其实这真不能怪孩子,孩子从小就被放在爷爷奶奶那里,而爷爷性子急,还特别严苛。
一点事情就对孩子大呼小叫,要么就是批评指责。
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胆小、怯懦的性格。
而作为妈妈,莉莉不仅没有及时了解背后原因,反而只顾变本加厉地凶孩子,这让孩子更加没有了安全感。
想要给予孩子安全感,这3个细节要注意孩子的成长就如同盖高楼,安全感就是高楼的地基,地基越坚实,楼才能盖的越高、越稳。
想要给予孩子安全感,这3个细节父母要注意:
一:破坏孩子“安全感”的话不要说
“再哭就不要你了”“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你这孩子咋这么小气,快让小朋友玩会儿”“谁让你不听话,你看妈妈上班去了,不要你了吧”…………
0-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时期。
但由于孩子太小,他们没有办法识别真假,更没有能力去阻挡外来的伤害。
所以,大人一些脱口而出的玩笑话,包括与孩子沟通时的情绪、精神状态、说话的语气等,都会让孩子产生不安。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说,儿童出生后三年发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
在这一阶段,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建立好良好的依恋关系,一些破坏孩子安全感的话一定要三思而后说。
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摆脱依赖,靠内心的安全感去成长、去探索、去走向独立。
二:不要“悄悄溜走”
“趁孩子还没睡醒,赶紧悄悄溜走”
“趁孩子被奶奶转移注意力,赶紧悄悄溜走”
当妈后,心不知道碎了多少次。
没办法,工作不能不做,只能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狠心关上房门,自己默默留着泪。
后来和很多妈妈们聊起这事儿,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逃跑”经历。
再加上老人的安慰:没事儿,小孩子哭正常,哭一会儿就自己玩儿了。
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您是不是也曾有过上面这位妈妈的经历?
浩源妈妈觉得,“悄悄溜走”这样的方式并不可取,只会让孩子觉得更加没有安全感,会觉得妈妈是不是不要自己了……
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沟通”,即便孩子不能完全理解,即便说完之后孩子还会哭,但在孩子心里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妈妈只是暂时离开。
三:不要长时间和孩子分离
幼儿教育专家武志红老师说:
孩子若在3岁前,和妈妈分离超过两周,孩子的被抛弃创伤将是不可逆的。
由于生活、工作原因,大部分家庭都是由老人帮忙带孩子,更有父母甚至一两个月才能见一次孩子。
这种长时间的分离,容易让孩子从小就缺乏安全感。
长大更是容易自卑、胆小,青春期时也更不服管。
当然,这并不代表全部,也不是制造焦虑。
事业重要,陪伴孩子更重要。
我们可以尽量选择离家近的工作,这样可以利用晚上时间多陪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安全感。
结语:
孩子的眼里藏着父母对自己的爱,被爱“喂大”的孩子才更有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勇敢面对未来,不惧风雨。
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让孩子安心、舒心、有所依靠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