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唯一活下来的儿子毛岸青,晚年享受什么待遇?

娱剧达人 2025-03-21 15:08:39

【前言】

毛主席这一辈子,那可是领着咱国家和老百姓一个劲儿地往前奔呢!他就跟那黑夜里的大灯笼似的,亮堂堂地照着前路,指引着咱们一步步往前走。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啊,毛家不少人,都为了这片地儿,把命给搭进去了。

毛主席家里孩子也不少,可经过那一场场战争的折腾,活下来的没几个。就拿抗美援朝那会儿说吧,他最看好的大儿子毛岸英,愣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打那以后,毛主席跟前就剩毛岸青这么一个儿子,还有李敏、李讷俩闺女了。您说这事儿,真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儿。

说起来,毛主席就那么一个宝贝儿子,他啊,既没去跟他大哥毛岸英似的,在战场上威风凛凛,也没混进政坛里头出风头,反倒是悄悄地,从大伙儿眼皮子底下溜走了,躲在个不起眼的位置上,默默无闻地使劲儿干着呢。

直到二零零七年,毛岸青老爷子一走,大伙儿这才猛地想起,嘿,这不是毛主席的公子嘛!可话说回来,提起来他,谁又能说出几件毛岸青干的大事儿呢?不过,您要是真能耐下心来,好好瞅瞅毛岸青这一辈子,嘿,那才叫一个不简单,这人,伟大着呢!

这一路走来,毛岸青他老人家到底都撞上了啥奇遇?他这辈子,到底是怎么个了不起法?到了晚年,他又过着咋样滋润的小日子呢?

【毛岸青】

毛岸青,1923年来到这世上,是咱毛主席跟头一任媳妇儿杨开慧的第二个小子。他小时候啊,正巧赶上国共两家握手言和那会儿,主席忙活得紧,整天带着大伙儿起义,跟那些军阀斗智斗勇。你说说,那会儿天下大乱,炮火连天的,他们一家子不光是得受分别的苦,还得承受那生死离别的撕心裂肺啊。

多亏老妈一直陪在身边,给他们指道儿,可随着共产党队伍越来越壮大,蒋介石这家伙,竟明目张胆地搞了个“四一二”大翻脸,派出一大堆国军满世界逮共产党,毛主席和杨开慧也成了他们眼里的“大鱼”。

那会儿,毛主席是中央派来的大腕儿,一路颠簸跑到湘赣那块儿地界,领头搞起了秋收起义,还琢磨着在井冈山扎下革命的大本营。

杨开慧领着仨娃,脚底一抹油,溜回了长沙县东乡,躲进了板仓那旮旯。到了那儿,她不单是藏着掖着,还张罗起来,挑起大梁,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戏。

哎,您知道吗?1930年那会儿,杨开慧可真是摊上大事儿了,被湖南那帮军阀给“团团围住”,最后给逮了去。更不幸的是,她大哥毛岸英也跟着遭了殃,一块儿被抓。剩下毛岸青和他小弟毛岸龙,俩孩子没办法,只好颠儿颠儿地跑到他们舅舅杨开智家去避难。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一波三折,让人心里头不是滋味儿。

在牢里头,杨开慧硬气得很,打死也不低头,任凭咋问,就是不吐露毛主席的一点儿风声。敌人瞅着她,觉得这家伙没啥油水可榨了,一挥手,也给宰了。

杨开慧走的那年,毛岸青才七岁大个小子,打小就是妈一手拉扯大的。他跟妈那感情,深得跟海似的。妈这一去,再加上哥还被关在牢里,对毛岸青来说,那真是晴天霹雳,打击大得嘞!那段时日,对他来说,简直就是煎熬,难熬得很呐!

毛岸英大哥被咱们组织悄悄救出来后,党组织可上心了,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干脆把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到了上海,投奔叔叔毛泽民家。还是周总理亲自出马,给他们找了个好去处——咱们党起家的大同幼儿园上学去。嘿,这下可算是安顿下来了!

哎,好景不长啊,上海的地下工作一泡汤,他们三个小家伙就流落到了大街上,开始了卖报纸、捡破烂的营生。那时候,毛岸青小家伙才八岁,嫩得很呢。

哎哟喂,就那么一档子事儿,他们家的小弟毛岸龙,突然间就病倒了,重得跟座山似的。可手里头拮据啊,连个铜板都叮当响,没法子给他瞧病,结果小家伙就这么早早地蹬腿儿走了。剩下哥俩,跟那两根筷子似的,得互相搀扶着过活。更倒霉的是,俩人出门就跟那招风的大树似的,老被巡逻的给盯上,围得跟铁桶一样。就这么着,毛岸青还让人给开了瓢,脑袋上落下了个病根儿,以后啊,这事儿就成了他心里的一块疙瘩。

到了1936年那会儿,党组织总算是瞅见了那俩兄弟,二话不说,直接给打包送到了苏联深造去。这下可好,他俩算是躲开了国内那乱糟糟的战火,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日子。

毛岸青他们一行人落了脚后,就赶紧给老爹毛主席捎了信儿。经历了娘亲和弟弟走后的事儿,他们心里头对老爹那是更加挂念了。毛岸青和毛岸英俩小子,隔三差五就给老爹写信,学校里的那些个趣事儿、烦心事儿,还有读书碰到的难题,一股脑儿全倒给老爹听。

毛主席接到那些信儿后,那叫一个耐心,一封封地回,跟打气筒似的,不停地给他们鼓劲儿,让他们心里头踏实,说是在这儿能捞着不少好东西呢。

嘿,您瞧这俩小子,真不含糊,每逢考试,头把交椅那是坐得稳稳当当,全班第一,雷打不动。不光如此,他们还跟跳皮筋似的,嗖嗖地往上升级,跳级跳得那叫一个勤快。远在北京的毛主席一听说,心里头那个美啊,跟吃了蜜似的,直夸自个儿的儿子们有出息,真是让人打心眼里头高兴。

说起来这俩兄弟,他们受的罪啊,毛主席心里头那个不是滋味,特别是毛岸青,那段日子让人往死里打,落下了一身的病,毛主席一想起来,心里头就跟刀割似的疼。不过呢,也算是老天有眼,打从他们到了苏联,可算是逃出了那苦海,过上了安稳日子。

一九四六年那会儿,毛岸英和毛岸青俩小子终于脚踏上了祖国的地界儿。一瞅见他们老爹,心里头那个翻腾啊,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瞧瞧老爹那模样,岁月不饶人啊,人都显老了。他俩眼泪跟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再也绷不住了,上去就给了老爹一个大拥抱。这一抱,可是盼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啊!说来也怪,这么一见面,毛岸青那身子骨儿都像是舒坦了不少,病都跟着轻快了。

而后啊,毛岸英奔向了延安那所“动手动脚大学”——劳动大学,去深造一番;毛岸青呢,则是溜达到了黑龙江哈尔滨,也开始了他的求学之旅。

毛岸青小时候啊,那叫一个不容易,整天东奔西跑的,跟个小流浪汉似的。还摊上国民党特务那帮坏蛋,动不动就给他来一顿“特殊照顾”,打得他那叫一个惨。这样一来二去的,身子骨自然就弱了。再加上黑龙江那地方,冷得跟冰窖似的,他时不时就得闹点小毛病,真是个让人心疼的孩子。

嘿,你猜怎么着?他虽然身份不一般,可一点架子没有,愣是跟乡亲们一块儿啃馒头、喝稀粥,一脚踏进了这村那户的门槛里。他就这么实实在在地动着,不为别的,就想让大伙儿的日子过得滋润些,乐呵点。

新中国一成立,毛岸青这家伙,凭着肚子里的墨水和对俄语的那股子熟练劲儿,就被拉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干起了翻译的活儿。他啊,一门心思扑在翻译上,跟书虫子似的,啃出了不少马克思的大部头经典,让大伙儿都竖大拇指。

毛岸青那小子,事业上那是混得如鱼得水,红红火火的。可到了谈婚论嫁的节骨眼儿上,愣是一个伴儿都没有,这事儿可把咱毛主席急得不轻。于是,毛主席就把毛岸青给拽到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岸青啊,下回你要是瞅上哪个姑娘,谈恋爱那会儿,可别到处嚷嚷你是我毛主席的儿子。你就说是中宣部的一个无名小卒,干翻译的。还有啊,爸给你支个招,找个踏踏实实的工薪族,或者是村里头那朴实无华的姑娘,爸就图个你平平安安,顺顺当当过一辈子。”

可这一来,抗美援朝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咱家大哥毛岸英那是积极响应,头一批就奔了朝鲜战场。结果呢,大哥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留在了那片异国他乡。毛岸青一听这信儿,整个人跟塌了天似的,他和大哥毛岸英那可是穿一条裤子的交情,多少年了,这事儿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直接把他给击垮了,老毛病也跟着犯了,整个人跟霜打的茄子似的,蔫儿了。

毛岸青那身子骨儿,愣是一直没见利索。毛主席一看,得嘞,干脆送他到苏联去瞧瞧病吧。这一走,嘿,就是十多年的光景。等啊等,好容易等到他的病情缓了缓,这才算是回了国。可话说回来,那病根儿算是落下了,想拔根儿可没那么容易,只能是慢慢养着喽。

一九六零年那会儿,大连疗养院里,毛岸青碰上个心尖上的人,邵华。你猜怎么着?这邵华啊,原是他亲哥媳妇儿刘思齐的亲妹子。毛岸青在那疗养,邵华也恰好在那儿,俩人就这么巧遇了,真是缘分天注定啊!

老毛到大连探望毛岸青那会儿,随口跟儿子逗乐:“岸青啊,你瞅瞅思齐那妹子,感觉咋样?”眼瞅着儿子脸蛋儿跟红苹果似的,老毛心里头也跟明镜儿似的。要走的时候,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了句大白话:“小子,跟着自个儿的心走,准没错儿!”

说起来,毛岸青那是一眼就相中了邵华,俩人后来书信来往不断,心里话儿都往纸上倒。这么一来二去的,感情升温,最后还得了毛主席的点头。

一九六零年那会儿,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喜结连理,热闹得很。毛主席虽然没能到场亲眼瞧瞧,可心里那份祝福啊,沉甸甸的,全托人给带过去了。说起来,毛岸青这哥们儿,一辈子没在政治圈儿里搅和,但翻译这行当,他玩得那叫一个溜,成绩斐然,让人不得不竖大拇指。

打那以后,毛岸青就一直照着老爹毛主席的交代行事。他过日子那叫一个朴素,活脱脱就是个平头百姓的样儿。你瞧他,穿衣不讲究,吃饭不挑拣,一点架子没有。要说节俭,他可真做到家了,跟邻里街坊没啥两样。人家问他为啥这样,他就嘿嘿一笑,说:“老爹的话,咱得听,得照着做。”嘿,这毛岸青,可真是个实在人,一点不像个大人物家的公子哥儿。他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着,跟大伙儿一样,实实在在,让人心里头不由得竖个大拇指。

【结语】

毛岸青啊,2007年在北京悄悄地走了。他那会儿一走,葬礼上还有人嘀咕,以为是哪个军区的大领导归西了呢。嘿,您还别说,毛岸青这一辈子,可没挂过什么官衔儿,大部分时间,他就干了一件事儿——当翻译。就这么简简单单,翻译翻译,一辈子就过去了。

他这辈子啊,过得那叫一个平淡,多半时候,就自个儿往院子里一坐,开始琢磨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心里头啊,老想着老爹老妈,还有他那大哥。你说他这一天天的,想的都是啥?不就是那些过往的日子,家里的亲人嘛。

1 阅读:147

娱剧达人

简介:娱剧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