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砂行业里悄然兴起了一股烧制破损紫砂“修壶”与修复的风潮,且这种现象愈发普遍。所谓的修复,其原理是利用着色剂混合泥浆,对有瑕疵的紫砂壶进行修补处理,之后有的回炉重烤,有的则通过烘干来完成整个修复过程。这种做法,如果是壶友自己紫砂壶破损去通过手段实现紫砂壶无痕修复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作为匠人把修复好的作品再销售实在是有失公允,甚至可以说是欺人太甚。作为匠人,若手中的壶出现了瑕疵,本应秉持诚信与负责的态度,却选择以修补的手段来掩盖问题,并将其传导给消费者,这无疑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在景德镇的陶瓷制作中,这种行为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b870bf22427e4849271607475857277.jpg)
汲老推荐,刘红霞老师作品
在景德镇,匠人们对待有瑕疵的作品极为严苛。无论是脱釉、垂泪,还是绘制的图案不理想等问题,只要作品存在瑕疵,一律都会被砸掉或者当成瑕疵品处理。过去,紫砂壶制作的传统也是如此,老一辈的紫砂艺人,一旦壶出现了哪怕一丁点的瑕疵,这样的壶都绝不会流入市场。即便会将其送出,也一定会向友人说明情况,仅作为日常喝茶之用。然而,如今的紫砂市场过度商业化,一些人甚至将欺骗行为转嫁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为他们的不当行为买单,这种做法实在是有违良心,让人难以接受。作为手艺人,若连基本的诚信和对作品的负责态度都没有,又何谈“艺人”之名呢?壶有了瑕疵,就该坦然面对,而不是试图用修补的方式来蒙混过关,更不能让消费者来承担这种损失,毕竟消费者才是手艺人的衣食父母。从这一点来看,如今紫砂行业乱象丛生,也是有其根源所在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0dbc34062f44a51df871c0cb5164862.jpg)
汲古斋汲老推荐,杨卫刚老师作品
据了解,目前紫砂作品中,大约有20%到30%存在瑕疵,或是微瑕,或是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本应由创作者自行承担,而不是转嫁给消费者。
不可否认,这种修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废物利用,让原本有瑕疵的紫砂壶能够重焕生机,作为替代品用于日常饮茶。但是,对于那些作为商品流通的高端作品,尤其是出自名家、大师之手的作品,这种做法就令人难以接受了。消费者花高价购买的作品,却发现是经过修复的残次品,这让他们如何能认可这些所谓的艺术家和大师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c59413a4dfe3085b3bb34931f6c9bdd.jpg)
关于紫砂修复这一现象,我就先谈到这里。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我是汲老也请持续关注我,探讨更多紫砂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