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瑰宝,在近代外交舞台上,多次以国礼身份亮相,成为传递文化与友好情谊的独特载体。今日小编梳理一下紫砂壶作为国礼的高光时刻。
1952年,宜兴陶业产销联合处提供图纸,紫砂大师王寅春制作的十五件竹节咖啡具,被赠予苏联,开启了近代紫砂壶的国礼之旅。
1955年,蒋蓉的“九件象真果品”,经周恩来总理之手送往国外,尽显东方匠心。
1966年,朱可心的梨壶成为周恩来总理访日时赠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国礼。
1978年,邓小平出访日本,带去高海庚设计、周桂珍制作的集玉壶,以及何道洪的紫砂梅桩茶具,分别赠予日本政要。
1979年,顾景舟的提壁茶具、汪寅仙的云龙壶和葡萄杯,先后在邓颖超、华国锋等领导人出访时,作为国礼送出。
1983年,谈跃伟的“小高碗酒具”被乔冠华选中,走向国际外交场合。
这些作为国礼的紫砂壶,不仅是实用的器具,更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在外交交流中,传递着中国的艺术魅力与友好态度,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独特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