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度延安】《我们的2018》系列报道(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视频链接:http://www.yananbtv.com/folder1/2018-12-30/12126.html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这是一项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关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去年以来,按照中省安排部署,延安市强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精准界定、“三变”改革等多种措施,赋予农民更多权益,在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让农村发展更有活力。
早在2009年前,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的村民们就陆续搬入了新居,越来越多的老旧住宅都被闲置下来,像这样的闲置资产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2017年,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工作中,通过清产核资,这些资产有了准确统计,全村共有423孔空闲窑洞。为了让这些资源能够重新利用,村里进行了一番探索。
记者 康慧
这里是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的一处民俗院,两年以前这里还是一处废弃的民居,随着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推进,这里被重新利用起来,成为村里闲置资源再利用的一个典范。
赵家岸村 陕北老碗民宿院经理 王淑娟
首先看中这里的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他们这里的闲置小院比较多,而且未来这里都要打造成民俗产业,所以我们就选择来到这里投资,也就是占领先机。
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党支部书记 王年军
从去年七月份到现在,目前来看这个经济收入非常可观。
通过清产核资,之前一直被闲置的几百孔窑洞成了赵家岸村发展潜力十足的资产。目前,依托这批资产赵家岸村已确定了股份制经济发展方向,将以窑洞入股或窑洞出租的形式,打造具有陕北特色的民宿和千吨气调库等项目。新的发展方式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支持和响应,全村80%的村民都积极加入了新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
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村民 张启国
古人不是说大海航行靠舵手么,我们这两位领导确确实实的,实实在在的给我们村民干实事,他们两个这么一牵头,这事情就靠谱了。
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村主任 安小兵
现在80%的村民都接受了,年轻的、有眼光的现在已经全部吸纳进来了。入股金额我们具体统计了一下可能有五十多万。为什么叫大家入股,一方面是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方面村民也有利润了。
通过清产核资让闲置资源得到重新利用的还有宝塔区冯庄乡的康坪村。依托知青文化康坪村紧紧围绕乡村旅游,探索推行“三变+脱贫”模式。在引导农民将房屋资产、撂荒土地以及在家劳力入股合作社的同时,还将碎片化土地流转整合,发展起了集科技示范、特色观光、采摘体验为特色的农业产业综合体。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康坪村不仅让原本闲置的“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宝塔区冯庄乡康坪村村民 尹治军
我们一茬就卖四万多,如果我们种两茬,这茬小瓜下架以后,再连续种一茬柿子,赶冬季再出售一茬柿子又能卖两万左右。
宝塔区冯庄乡康坪村村民 李海涛
有经济收入,又有现成的客人,积极性就高。
宝塔区冯庄乡党委副书记 白喜军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算了一笔账,村民把闲置的窑洞每孔200元流转到村集体旅游公司,比如说一户人家有四孔窑洞,那他的收入就是一年9600元。同时,户主或者家里的成员可以在旅游公司上班,一个月的工资是2000元,这样一年下来就是2.4万元,这两项收入算下来就接近3.5万元,这是一块收入。再一个就是村集体旅游公司在民宿旅游里也占一定的比例,所以到年底旅游收入,村上占比例这部分收入全体村民又可以分红。这就是我们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壮大了村上的两个集体经济。
截至2018年11月15日,延安1784个村基本全面完成清产核资任务,目前已清查核实经营性资产总额10.46亿元,非经营性资产总额13.72亿元,资源性资产2997.7万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只是简单的守住集体资产盘活闲置资源,更重要的是探索出发展壮大股份合作经济的途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延安市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从实际出发,全力推行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目前,一些改革试点村基本达到了“村村有组织、户户当股东、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目标。
为让全村百姓尽早富起来,2017年,吴起县吴仓堡镇党畔村在全镇率先开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2018年初被确定为省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通过清产核资、成员认定、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放股权证等一系列措施,全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转土地1600多亩,发展起了山地苹果产业和家庭农场。
吴起县吴仓堡镇党畔村村民 王金玉
我有5亩土地,种了果树参加了合作社,到5年头儿上,合作社连本带利给我,后面的效益还能分红。
吴起县吴仓堡镇党畔村支部书记 高起东
我们的家庭农场,养牛养羊,带动贫困户40多户,所有的贫困户都能分到我们家庭农场的红利,从今往后我们党畔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在党畔村的示范引领下,吴仓堡镇9个行政村全都实施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后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和剩余劳动力,让广大农民分享改革成果。
吴起县吴仓堡镇镇长 王鑫
特别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时候,我们重点依托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不断培育村集体的主导产业,拓宽村集体的收入,进而实现改革有成效,群众有收益。
去年以来,随着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资产量化、股权设置及创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核心工作的推进,一些改革试点村还涌现了一批股份经济合作社或集体产权制度下的股份公司。越来越多拥有股权的农民从过去的“被管理者”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老板”。志丹县义正镇稠树梁村村民高志全曾是一名外出务工人员,随着三变改革工作的深入,志丹县相继在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激励政策。去年,他瞅准时机在村里发展起了特色种植产业。
志丹县义正镇稠树梁村返乡创业人员 高志全
2018年开始栽了300亩樱桃和400亩苦荞,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农民拿土地入股,所有的投资都是合作社的,为了给樱桃上肥,我们还建了一个500头的猪场,走循环农业的模式。
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子长县余家坪镇郝家川村更是让特色农业和规模产业有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子长县余家坪镇郝家川村村民 郝延周
这块地我流转回来发展产业,种桃树、葡萄,我对发展这个产业很有信心。
子长县余家坪镇郝家川村淡水养殖场股民 郝爱国
我是郝家川村村民,又是淡水养殖场股民,郝家川2014年把土地流转给队上,改革的时候我们就办了这个淡水养殖场,总共集体投资了120股,村民180股,总共300股。
子长县余家坪镇郝家川村党支部书记 郝风达
我们这个村的土地在前几年都已经流转了,流转以后群众觉得土地上发展产业比做别的强,都已经发展起来了,人均收入就是一万两千块钱。
目前,全市1328个村完成股权设置,有72.93万人成为新型股份制农民。吴起、宝塔两个国家级改革试点县工作有序,特色鲜明。吴起县探索形成了多种资源入股型、集约利用土地入股型、财政补助资金入股助力精准脱贫型等三种发展集体经济新路子。宝塔区初步形成了资产量化型、土地入股型、盘活资产型等七种壮大集体经济模式。全市30个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和110个省级“千村试点”村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全市共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261个,发展龙头企业14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651个,认定家庭农场1508个,带动农户19万户,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06个。13个县区交易产权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对于这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位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的基层工作者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宝塔区南市街道市场沟村原支部书记 白延平
把咱们以后发展不安定因素消除了,公平、公正,再一个就是摸清了村上的家底。
宝塔区南市街道市场沟村白坪股份经济合作社新任理事长 百顺平
通过这次改制村民变成股民后,所有村集体的资产人人都有份,他感觉这是自己的家庭,从这一点上也提升了管理的效率。
宝塔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 冯东
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像女子户的收益分配问题,合同管理问题,以及资产、资源的处置、承包、租赁问题,我们通过改革以后全部进行了规范。
子长县余家坪镇郝家川村党支部书记 郝风达
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为群众做好多好事。
志丹县农业局局长 曹志山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我县深化农村改革的“一号工程”和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坚持“保护好资源性资产、管护好非经营性资产、盘活好经营性资产”和实现“贫困人口脱贫、集体经济壮大、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其次还能够有效落实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和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对有效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也是很有帮助的。总之,这项改革的重要目标是保障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近年来,延安市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举措使广大农民在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方面都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可以说开局良好。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在推进改革的路上,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共同探索!
记者:康慧 王冬 陈柏名
编辑:刘佩佩